?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2016-10-11 20:09王立江
新聞世界 2016年10期
關鍵詞:娛樂化發展策略

王立江

【摘要】電視真人秀節目源自西方,興起之初就受到觀眾喜愛。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先后經歷了起步、繁榮、低谷和復蘇四個階段,當前正逐步走向成熟。真人秀節目發展的同時所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其存在著模仿、同質化現象嚴重,節目過度娛樂化、低俗化。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要健康發展,就必須打造本土化節目,創新節目的形式和內容,建立健全監管制度。

【關鍵詞】電視真人秀;娛樂化;發展策略

電視真人秀是一種新型電視節目,最早源于歐美國家,其節目興起之初便創造了很高的收視紀錄。此后在全球范圍興起了一股電視真人秀的熱潮。我國的電視界也受到了這股浪潮的影響,各級電視臺制作播出了真人秀節目,開始出現泛濫的趨勢,同時也存在著娛樂化、同質化、低俗化等問題,成為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發展的障礙,尋找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出路迫在眉睫。

一、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歷程

從2000年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真人秀節目出現至今,這十幾年里,我國真人秀節目在不斷的嘗試中成長,總結我國電視真人秀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起步、繁榮、低潮和復蘇四個階段。

(一)起步階段

1996年夏,廣東電視臺策劃一檔《青春熱浪》的專欄節目《生存大挑戰》。節目講述了“一些大學生只用五元錢完成了從廣州到佛山的旅程,大學生們憑借自身頑強的毅力,用一份份接力式的短工換得自己的生活費”[1]。經過四年的不斷嘗試、論證,2000年6月廣東電視臺推出我國首檔獨立制作的真正意義上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生存大挑戰》。隨后各大電視臺都紛紛效仿,嘗試制作真人秀節目,2001年8月,野外生存類真人秀節目《走入香格里拉》強勢出場,全國的電視觀眾可以通過多家電視臺在黃金時間段收看這一節目。

(二)繁榮階段

由于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發展初期一味的模仿西方國家的真人秀節目模式,導致國內真人秀節目曾出現低迷,2003年“中國電視真人秀論壇”之后,我國電視真人秀開始有所突破。2003年10月中央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推出電視真人秀節目《非常6+1》,它以平民為視點,讓普通百姓登上舞臺變為可能,由此,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開始走向平民選秀階段。2004年,湖南衛視策劃的大型選秀節目《超級女聲》,一經播出便大受熱捧,創出了很高的收視率,選秀真人秀節目開始火爆熒屏,2006年以“海選”為特征的選秀節目充斥著各大電視臺,如東方衛視推出的舞蹈選秀節目《舞林大會》以及男性表演選秀節目《加油!好男兒》,江蘇衛視推出的《絕對唱響》等。

(三)低谷階段

繼《超級女聲》之后,選秀真人秀節目蜂擁而上,泛濫趨勢、同質化現象明顯,觀眾已然對這類節目產生審美疲勞,其發展趨勢不容樂觀,2007年《超級女聲》暫停播出。同年5月,重慶衛視推出的《第一次心動》進入熒屏,成為年度選秀黑馬,一度風靡全國,然而隨著節目內容中炒作現象的加重,同年8月15日,國家廣電總局下發通告,批評《第一次心動》嚴重違規行為并下發禁播令,此外,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各地區對電視節目進行整改,糾正低俗化問題。此后,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陷入低谷。

(四)復蘇階段

在選秀類真人秀節目處于低迷之時,另類的真人秀節目開始出現,2007年,浙江衛視首推音樂互動類節目《我愛記歌詞》,2008年12月湖南衛視推出的全民互動節目《挑戰麥克風》等,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電視真人秀的崛起贏得了時間。

2010年,東方衛視全新推出真人秀節目《中國達人秀》,播出之后獲得高收視率,超過各大電視臺的同類節目,成為收視冠軍。2011年,浙江衛視推出《中國夢想秀》。2012年東方衛視播出的大型歌唱比賽節目《聲動亞洲》。同時段,《中國好聲音》登陸浙江衛視,這一專業音樂選秀評論節目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音樂盛宴。在此期間,職場類、相親類節目開始興起,湖南衛視的相親類節目《我們約會吧》,東方衛視的《百里挑一》,廣東衛視的職場類真人秀節目《天生我才》,中國教育電視臺推出的《職來職往》等。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開始走向新的征程。

二、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出現的問題

(一)模仿現象嚴重,缺乏自主創新

“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靠模仿和借鑒起步的”[2]。2000年,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播出一檔海外真人秀節目《幸存者》,播出之后,各大電視臺紛紛效仿,如廣東電視臺的《生存大挑戰》、貴州衛視的《峽谷生存營》等,幾乎都是模仿海外節目的野外生存類真人秀節目。此外購買海外真人秀節目的版權也成了我國電視真人秀發展中的一種普遍現象,2010年,東方衛視播出的《中國達人秀》引自英國,2013年1月湖南衛視大熱的《我是歌手》引自韓國綜藝節目。

(二)同質化現象嚴重,存在盲目跟風

2004年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播出之后,各大電視臺紛紛模仿,上演起選秀大戲,從《我型我秀》到《加油!好男兒》再到《快樂男聲》,還有之后的《絕對唱響》、《星光大道》、《花兒朵朵》等節目,可謂是異彩紛呈。2006年,東方衛視推出舞蹈競技節目《舞林大會》,湖南衛視隨后模仿,推出《舞動奇跡》。2007年浙江衛視推出《我愛記歌詞》后,2008年湖南衛視推出同類節目《挑戰麥克風》,一同競爭的還有山東衛視的《先聲奪人》。受廣電總局的限唱令的影響,各大電視臺的目光從歌唱選秀類節目轉向親子類真人秀節目,2013年10月湖南衛視推出親子類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五個萌娃火遍全國,浙江衛視推出《人生第一次》、《爸爸回來了》。如此的盲目跟風,得到的終究是電視觀眾的審美疲勞。

(三)節目過度娛樂化,打破道德底線

我國最初的真人秀節目引自西方,而西方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與我國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當《幸存者》引入我國時,電視觀眾看到的是節目中的爾虞我詐、挑撥離間,比賽選手為了獲得勝利而不擇手段,人性的陰暗面顯露無疑,這類節目已經突破我國傳統道德底線。湖南經視的《完美假期》因其節目中出現選手們打情罵俏、勾心斗角等低俗的情節,最后被相關部門叫停。重慶電視臺的《第一次心動》也因其“制造噱頭炒作活動,評委言行舉止失態,環節設計丑陋粗糙,節目內容格調低下、庸俗媚俗”[3]而被禁播。更有2010年江蘇衛視的節目《非誠勿擾》中一位女嘉賓的“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車上笑”的物質觀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爭議,眾多網友認為這位女嘉賓的觀念屬于拜金主義,對青少年的價值觀造成了影響,節目一度被推到風口浪尖,最終也被國家廣電總局勒令整改。

三、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的出路

(一)創新思維,打造本土化節目

國外的電視真人秀節目之所以獲得成功,得到好評,是節目迎合了本國觀眾的欣賞心理,并添加本國民族特色,如美國的《幸存者》由于加入美國民眾認同的欣賞心理以及美國人的熱愛冒險的民族精神,得到美國民眾的喜愛?!爸袊斍暗碾娨曊嫒诵愎澞恳脖仨毥涍^符合中國人認同的欣賞心理和民族精神的改造,這種欣賞心理、民族精神和市場規律的合理融合才是節目良好運營的文化參照,才是真正成功的必要前提”[4]。因此我國真人秀節目應符合電視觀眾的欣賞心理和審美水平,突出民族特色,只有節目本土化才能在我國真人秀節目的“土地”上扎根。節目的本土化并不是簡單的語言、地域等形式的本土化,而是基于國人的文化觀念以及人們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在這一方面湖南衛視的角色互換類真人秀節目《變形計》就是一個典范。節目以角色互換為主題,安排當下社會熱點中的人物互換角色,采用攝像機全天跟拍的方式記錄他們的生活,關注互換后的動態,這檔節目反映了我國當下青少年的普遍問題,比如網癮癥、暴力、冷漠等,以及我國貧困山區孩子們的生活狀況,通過互換角色的方式達到教育、鼓勵孩子的目的,具有教化性和現實性,同時也能引起人們對當下問題少年的關注。

(二)創新節目的內容和形式

2004年《超級女聲》火爆之后各地選秀節目風起云涌,一些選秀節目在形式、內容、選秀規則上如出一轍,毫無創新可言,如果節目一味的追尋別人的“腳印”而不走出自己的路,那么永遠都只是他人的復制品,所以加強節目內容、形式的新穎性成為真人秀節目重要的突破方式?!秹粝胄谴顧n》這檔節目在明星表演的基礎上添加公益項目,以“為了孩子”為節目的主題,由明星藝人形成組合,相互競爭,獲得冠軍的明星藝人將以他們個人的名義代言一個“為了孩子”公益項目,并親身參與該公益項目的啟動和進行,這類節目將以往的明星表演真人秀節目加以創新,增強了節目的新穎性,同時也向社會傳播正能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

同時,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播放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從電視媒體到手機媒體,移動終端APP以及網絡媒體等都成為電視真人秀節目播放的渠道,人們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到節目中,如《我是歌手》這一節目現場聽審團的觀眾通過網上征集,人們可以通過網上報名的方式參與到節目中,為自己喜歡的歌手投票,大大增強了節目的真實性、互動性。傳播渠道的極大豐富,不僅擴大了節目的受眾群和影響力,而且對改善傳播品質,優化用戶體驗起到了重要作用[5]。

(三)建立健全節目的監管制度

一些真人秀節目為了獲得經濟效益和高收視率而在節目中大肆炒作、制造噱頭,甚至出現惡俗的情節,我國卻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給予制裁,只有在節目播出后,引起廣大的電視觀眾和網友的熱議,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廣電總局才勒令其節目停播整改,如湖南衛視的《完美假期》和重慶電視臺的《第一次心動》,用這種方式只能壓得一時卻不能“永除后患”。因此,首先,我國應制定相應的法律條例對制造違背正確價值觀的節目的單位給予制裁,對相應的節目責令整改嚴重的勒令停播。其次,監督部門要加強對節目的審查監管力度,增加觀眾對節目的監督反饋渠道,節目的制作方也應增加觀眾反映渠道,傾聽觀眾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觀眾的反映對節目加以改善。只有加強對真人秀節目的監管力度,才能保證真人秀節目健康持續的發展。

(四)電視媒體增強責任意識

電視真人秀作為大眾娛樂文化的產物,主要功能為受眾提供娛樂文化服務,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娛樂并不等同于淺薄和低俗,真人秀節目也可以承載嚴肅的文化責任和社會責任。[6]電視媒體應承擔其社會責任,制作出高質量的節目,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念,正確對待電視收視率在電視節目評估中的地位,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重,電視真人秀節目才能健康發展,擁有長久的生命力。

結語

從2000年我國首檔真正意義上的真人秀節目《生存大挑戰》出現至今,電視真人秀在我國已經風靡了十多年,并在不斷的嘗試中逐步走向成熟。電視真人秀節目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許多問題:一是各類真人秀節目龍爭虎斗,一些節目為了追求高收視率和高經濟效益而在節目中制造噱頭,甚至出現低俗內容,對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二是引進國外真人秀節目的版權成為“潮流”,一味的模仿國外節目,無疑成為了別人的克隆品,而沒有反映我國國情,缺少民族色彩;三是加重“秀”的含量,使得真人秀節目缺少真情實感。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我國電視真人秀的發展,因此,只有打造本土化真人秀節目、創新節目內容和形式、加強真人秀節目的監管力度,增強電視媒體的責任意識,我國真人秀節目才能迎來獨特、美好的未來。

注釋:

[1]胡彩虹.淺析中國“真人秀”電視娛樂化節目的發展歷程[J].黃河之聲,2010(5).

[2]謝耘耕、陳虹.中國真人秀節目發展報告[J].新聞界,2006(2).

[3]凌娜.電視真人秀在我國的發展狀況分析[J].數字化用戶,2013(11).

[4]陳芝.電視真人秀節目的現狀及突破[J].新聞愛好者,2007(7).

[5]臧誠.論我國電視娛樂節目存在問題及應對策略[D].廣西師范學院,2012.

[6]許志江.電視真人秀節目的本土化研究[J].求實,2006(17).

猜你喜歡
娛樂化發展策略
我國文化類真人秀節目的突破
從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看影視劇字幕翻譯的娛樂化傾向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淺談中國電視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反腐報道娛樂化之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