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州八記》介詞用法研究

2016-10-12 11:45常莎
考試周刊 2016年75期
關鍵詞:唐代介詞

常莎

摘 要: 本文以《永州八記》中的介詞作為研究對象,在借鑒前人和時賢的基礎上,采用窮盡式統計法及分類描寫法,將共時描寫與歷時比較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對其中的介詞做系統、全面的研究。從介詞這一角度窺探唐代介詞的某些特點,既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永州八記》的文學價值,體會其對古代山水的詮釋和感悟,又可以以介詞為切入點看出文言的變化和發展。

關鍵詞: 《永州八記》 介詞 唐代

根據馬貝加《近代漢語介詞》中的介詞分類,本文對《永州八記》中的“緣,尋,于,由,自,與,以,因,從,在”等介詞進行分類分析,并對文中出現的介詞與文中該介詞的不同詞性進行窮盡性區分、研究和解釋。

一、介詞的分類

(一)表處所的介詞

表處所的介詞有“緣,尋,于,在,從,由”,例如:

1.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上。(《始得西山宴游記》)

2.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尋之無所得。(《小石城山記》)

例1中的“緣”和例2中的“尋”表示處所中的“沿途,沿著”;

3.由渴而來者,先石渠,后石澗;由百家瀨上而來者,先石澗,后石渠。(《石澗記》)

例3中的“由”表示處所中的“經由”。

4.祟其臺,延其檻,行其泉于高者而墜之潭。(《鈷鉧潭記》)

5.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鈷鉧潭西小丘記》)

6.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鈷鉧潭西小丘記》)

7.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例4到例6中的“于”和例7中的“從”表示處所中的“始發,所在,終點”。

8.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始得西山宴游記》)

例8中的“在”表示處所的位置。

(二)表示時間的介詞

表時間的介詞有“自,與”,例如:

9.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鈷鉧潭記》)

10.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袁家渴記》)

11.自西山道口徑北逾黃茅嶺而下,有二道。(《小石城山記》)

12.有聲潀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于以見天之高、氣之迥。(《鈷鉧潭記》)

例9到例11中的“自”表示時間中的“起始點”。例12中的“與”表示時間或處所的“所在或經由”。

(三)表示對象的介詞

表示對象的介詞有“以,與”,例如:

13.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鈷鉧潭西小丘記》)

14.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鈷鉧潭西小丘記》)

15.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始得西山宴游記》)

16.而我與深源、克已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ā垛掋a潭西小丘記》)

17.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例13到例14中的“以”引進關涉對象。例15到例17中的“與”引進參與對象,相當于“和,跟”,介詞短語均與謂語連用,作狀語。

(四)表示方式或原因的介詞

表示方式或原因的介詞有“因,以”,例如:

18.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始得西山宴游記》)

19.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0.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曰。(《鈷鉧潭記》)

21.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鈷鉧潭記》)

例18中的“因”表原因。例19到例20中的“以”引進原因,為“因,由”。例21中的“以”引進工具,表示“用”或者“憑借”。

通過以上分類分析,再與古代漢語的介詞比較,可以發現《永州八記》在介詞方面呈現如下幾個特點:

首先,部分已有介詞仍在沿用,其功能沒有變化,如表處所和時間的,“于,在,從”,表原因的“因”,表憑借的“以”等。

其次,部分古漢語已有的介詞其語法意義和語法作用發生了新的變化,如“與”,以前作介詞的用法只有介紹參與的對象,相當于“跟和同”,介紹比較的對象,相當于“跟什么相比”,介紹服務的對象,相當于“給和替”?!队乐莅擞洝分小芭c”有了表示時間或處所的“所在或經由”的新用法。

此外,還出現了一些新的介詞。如“尋”和“緣”等動詞逐漸虛化發展為常用的介詞。

二、介詞的辨析

認真分析這八篇游記散文,我們會發現文章中有一些字同而詞性不同的詞,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下面對與介詞容易混淆的動詞進行舉例論述和區分。

“介詞是介紹名詞性成分給動詞、形容詞,表示時間處所原因方式及對象等關系的虛詞。它必須先和其他詞語組成介賓結構,而后由詞組整體參與構句,在句中充當狀語或補語?!保ā豆糯鷿h語》213-214頁)介詞作為虛詞之一,由實詞發展而來,而動詞屬于實詞。大部分介詞是由動詞虛化而來的,故動詞和介詞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不易分辨。

例如:“與”

1.“尤與中秋觀月為宜,于以見天之高、氣之迥?!保ā垛掋a潭記》)

2.“枕席而臥,則清冷冷狀與目謀,瀯瀯之聲與耳謀,悠然而虛者與神謀,淵然而靜者與心謀?!?,“而我與深源、克已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鈷鉧潭西小丘記》)

3.“搖飃葳蕤,與時推移?!保ā对铱视洝罚?/p>

其中1和2中的“與”為介詞,1介紹時間或處所,“與”字附著在時間名詞“中秋”前構成介詞短語,修飾謂語動詞“觀月”。2中“與”字附著在“耳”、“目”、“神”、“心”、“深源、克已”前,介紹參與的對象。3中“與”字表示事物的變化,作動詞,為“隨著”。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鈷鉧潭西小丘記》)中的“當”(正對,動詞)和“其一少北而東,不過四十丈,土斷二川分,有積石橫當其垠?!保ā缎∈巧接洝罚┑摹爱敗保〒踝?,動詞)與“當”表示時間中的“正當”的區別?!皬男∏鹞餍邪俣?,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保ā吨列∏鹞餍∈队洝罚┲械摹皬摹保ń樵~,表始發)和“予從州牧得之?!保ā妒洝罚┲械摹皬摹保▌釉~,跟從)的不同。

總之,我們必須從定義、語言結構、上下文具體聯系等方面綜合辨析具體語境中的介詞和動詞的區別,特別要在語言結構上把關,才能得出符合語言客觀實際的結論。

三、結語

《永州八記》是中國游記文學的奠基之作,對后世散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對柳宗元《永州八記》的研究更多的是著眼于其文學價值,很少有人從語言學角度對其進行闡述。唐代是漢語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漢語在這一時期經歷著新舊語言的消長更替,具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對其研究有利于看清漢語的發展軌跡和淵源演變,有利于認識現代漢語的來源,對現代漢語本身深入研究有重要作用。一般來說,一個時期區別于另一個時期在質的界定上應依據語言本身發生的變化,《永州八記》在介詞方面呈現的一些特點證明了古代漢語正朝著近代漢語演變的這一漢語發展事實,人們常說后人使用文言在仿先秦,殊不知仿中有變,本文以介詞為切入點讓我們看出文言的變化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柳宗元.柳河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馬貝加.近代漢語介詞[M].北京:中華書局,2002.

[3]楊伯峻,何樂士.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

[4]鄭振峰,李索,武建宇.古代漢語[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唐代介詞
介詞和介詞短語(二)
介詞和介詞短語
介詞不能這樣用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介詞填空專練
看圖填寫介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