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鯰魚效應”在學生小組學習中的運用與反思

2016-10-12 21:41閆天慶
考試周刊 2016年75期
關鍵詞:鯰魚效應高效管理動力

閆天慶

摘 要: 為了讓學生成長更快,各種各樣的現代學生管理方法層出不窮,而如何激發學生潛力一直是一線教師管理學生的難點。作者借鑒企業管理中的“鯰魚效應”結合地理教學,在學生中實施了新的管理方法,本文主要探討此方法在學生中如何運用、實施效果與反思。

關鍵詞: 高效管理 動力 分層

一、 引言

隨著國家新課改的深入貫徹,提倡“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然而目前初中地理教育令人擔憂,初中地理往往不受學生和家長的重視,一直被當做“副科”,在這種觀念影響下,學生對初中地理學習失去了興趣。再加上部分地區初中地理教師并不是地理專業畢業,而是兼任地理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對學生地理學習造成一定影響。此外,許多地區并沒有將初中地理加入中考行列,更是給地理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阻力。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現在地理教學存在以下問題:學習地理缺乏興趣,地理成績提高緩慢,地理課堂氣氛沉悶。最終造成的后果是學生壓抑、被動、枯燥、填鴨式學習,失去活力。因此,當前初中地理學習迫切需要尋找突破口。

二、什么是“鯰魚效應”

挪威人愛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后,如果能讓它活著抵港,賣價會比死魚高好幾倍。但是,由于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路途又很長,因此捕撈到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漁民的沙丁魚總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賺的錢也比別人多。該漁民嚴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們才打開他的魚槽,發現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原來鯰魚以魚為主要食物,裝入魚槽后,由于環境陌生,就會四處游動,而沙丁魚發現這一異己分子后,也會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如此一來,沙丁魚便活著回到港口。這就是所謂的“鯰魚效應”。運用這一效應,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對群體起到競爭作用,符合人才管理運行機制。

目前,一些機關單位實行的公開招考和競爭上崗,就是很好的典型。這種方法能夠使人產生危機感從而更好地工作。同樣的,大部分失敗的公司,事先都有一些征兆顯示已經出了問題,然而即使有少數管理者略微察覺這些現象,也不太留意。如企業氣氛沉悶,缺乏壓力,管理層安閑舒適,員工充滿惰性,一些真正具有能力和潛力的人員則得不到充分發揮才能的機會,他們或者離開公司,或者被無謂地浪費掉,企業慢慢失去生機。

這一理念被廣泛運用于大型公司的人才管理,通過“空降”人才帶動一個死氣沉沉的團隊,產生新的活力,讓每一位員工明確自己的目標與方向,產生緊迫感。

三、“鯰魚效應”與學生地理學習管理的有效結合

通過對“鯰魚效應”的深入思考,筆者聯想到地理小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許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覺得自己的學習成績處于“穩定”的狀態,只要每次保持此狀態就知足了,沒有上進心,沒有動力,猶如沙丁魚一般,失去活力與斗志。這種太過安逸的狀態對學生是一種負面影響,使學生逐漸變得懶惰,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低,迷失自我,直接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當一個班里的大部分學生都達到穩定狀態時,學生學習積極性就會降低,班級氛圍就會從“一團和氣”變成“一團死氣”,使集體整體效率下降。

這種安逸懈怠在好學生、中等學生和“差等生”身上都有所體現。首先,對于好學生,自己已經在班級前幾名,容易滿足,如果遇到一次考試失利或者受到消極思想的影響,就會從此一蹶不振,把自己包裹起來,逐漸退步,最終失去學習動力,迷失自我,此時想建立自信心已經難上加難。其次,對于中等學生,踏實認真者居多,但是并沒有掌握很好的學習方法,成績不理想,自己的付出與收獲難以成正比,看著前邊好學生總感覺遙不可及,后邊的“差學生”則感覺自我狀態良好,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低效的學習方法很難做出巨大轉變,逐漸失去自信心,呈現出“半死不活”的狀態,令老師和家長擔憂。最后,對于“差等生”來說,前邊的好學生達不到那種水平,再加成績一直在班級靠后,本來基礎就比較差,再加上學習方法不恰當,自控力比較差,容易滋生“破罐子破摔”的現象,每個班級里都有這樣的學生,對班級影響較大,如果對學生關心不到位,甚至會出現更多這樣的學生。雖然并不是一個班里所有學生都有這種“懈怠”現象,卻占了很大一部分,影響班級整體學習氛圍。

明代作家馮夢龍曾說:“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币虼?,對于學生的不斷激勵,是促進學生成長的必要手段。針對學生這一攤“死水”,結合“鯰魚效應”和學生實際情況做了如下措施:

第一步,將全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劃分為三個大層次,六個小層次。為了確保劃分水平的準確性,以多次大型考試的總成績為依據將學生劃分A1、A2、B1、B2、C1、C2六個層次。又將全班劃分為八個大組,依次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每一個大組由六個層次水平的學生構成,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大組水平更加均衡。

第二步,確定每一個水平層次的“鯰魚”。企業管理中,“鯰魚”一般是“空降”而來的,即來自于外部,“鯰魚”能力較強,給整個團隊帶來緊迫感。而在學生管理中,不可能從其他班“空降”一條“鯰魚”,所以只能在本層次中選擇一條“鯰魚”,此時就要做出選擇。因為每個層次有8名學生,以A1為例,應該選擇第幾名(名次代表水平)學生作為“鯰魚”呢?如果選擇第四名對后邊學生壓力太大,選擇第六名對前邊學生沖擊力太小,所以我認為選擇第五名比較合適,也就是說將每一個水平層次的第五名學生作為本層次的“鯰魚”。這樣選擇后也就是“木星組”的六名同學就是本班的“鯰魚組”。

第三步,加強訓練“鯰魚”。在平時課堂管理、提問和課后作業中,對“鯰魚”組的六名同學嚴格要求,而且讓全班同學都知道,“鯰魚”組的六名同學非常努力學習,毫不懈怠,給全班制造緊張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水平層次的學生都看到自己身后的那一條“鯰魚”死死地盯著自己,若自己稍有懈怠,可能就會被趕上甚至超過。

第四步,獎罰分明,促使“鯰魚效應”長期發展。俗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要想讓“鯰魚效應”管理方式長期、有效、健康地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有趣、好玩,就必須讓學生在短期內嘗到“甜頭”。那么,給學生適當獎勵和懲罰就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每一個水平組有一條“鯰魚”和七條“沙丁魚”,要想激起“鯰魚”的胃口,就要給“鯰魚”十足的獎勵。首先,在平時作業、課堂管理和提問中,若“鯰魚”犯錯與其他學生相比,是雙倍懲罰;同樣的,若“鯰魚”組學生得到表揚,獲得獎勵,也是雙倍。其次,在每次大考(期中、期末)中,要將“鯰魚”的單次成績與七條“沙丁魚”的單次成績做對比:若“沙丁魚”的成績高于同一水平層次的“鯰魚”的成績送一次“免罰”,若高于更高水平層次的“鯰魚”成績送二次“免罰”,若低于同一水平層次的“鯰魚”懲罰一次,若低于更低水平層次的“鯰魚”,則懲罰兩次;反過來,若“鯰魚”的成績高于同一水平層次的“沙丁魚”,高出幾名學生送幾次免罰,若高于更高水平層次的“鯰魚”則再送兩次“免罰”獎勵,若低于更低水平層次的“鯰魚”則沒有“免罰”獎勵,并且懲罰四次。

第五步,完善機制,構建和諧競爭觀?!蚌T魚”的刺激會給團隊帶來積極影響,促進團隊中的成員快速成長,同時帶來負面影響,若教師引導不當,會使“鯰魚”與“沙丁魚”形成對立面,造成人人自危、“閉關自學”的尷尬局面。所以,要想團隊中的每個成員既存在“比”、“趕”、“超”的斗士精神,又存在“學”、“幫”、“助”的俠士品質,就需要教師正確引導。首先,要給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與合作觀念。人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成長得更快;同時,每個人再強大也有自己的不足,如果與他人合作、相互學習、互惠互利,才能得到更快地發展。其次,要公平、公正地對待“鯰魚”和“沙丁魚”。不管是“鯰魚”還是“沙丁魚”,只要有進步,都應該大加贊揚,肯定他們的努力,也是一個相互制造壓力的過程。再次,對“鯰魚”和“沙丁魚”要足夠關心,留意觀察他們的表現??蛇m當對部分“鯰魚”和“沙丁魚”進行角色互換,找準他們的位置,讓他們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潛力,投入到學習中。

四、“鯰魚效應”在學生管理中的實施效果

通過訪談方式,每個班抽取五名學生,共9個班45名學生,進行跟蹤記錄和訪談,做出統計。訪談中,提出的問題有:

1.你覺得“鯰魚效應”這種管理方式有趣嗎?

2.你認為“鯰魚效應”對你的學習有幫助嗎?

3.你最近一次考試超過你們組的“鯰魚”了嗎?

4.你是什么“魚”,有壓力嗎?

5.你希望下學期還繼續這種“鯰魚效應”管理方式嗎?

6.你覺得獎勵和懲罰公平嗎?

7.你想獲得“免罰”嗎?

8.你還想獲得什么樣的獎勵?

9.你覺得懲罰的方式有趣嗎?你還有什么更好的建議?

10.你喜歡做“沙丁魚”還是“鯰魚”?

在對學生訪談結果的分析中,得出以下結論:(1)大部分學生認為這種方法非常有趣,下一學期還想繼續實行這種方法。(2)不管是“沙丁魚”還是“鯰魚”,大部分學生都覺得有壓力,但是并不大。(3)獎勵和懲罰方式過于單一,剛開始很興奮,后期覺得“沒意思”。

五、“鯰魚效應”在學生管理中該如何改進

無論是優秀的班級還是散漫的班級,時間久了,一個水平層次的學生由于互相熟悉,學生之間在學習中就會缺乏活力與競爭意識,從而產生惰性。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僅僅是物質,更多的是尊嚴,自我實現的內心滿足。對于學生而言,其努力學習的目的不再是給同學、家長和老師看,而是證明自己的能力。

所以,當把“鯰魚”放到一個團隊里面的時候,那些已經變得有點懶散但是成績較優異的學生迫于對自己能力的證明和對尊嚴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學習,以免被“鯰魚”在成績上超過自己。否則,自己的顏面就無處存放了。而對于那些在學習上剛剛能滿足自我的學生,“鯰魚”的進入將使他們面對更大的壓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不僅被同層次“鯰魚”超過,甚至被比自己更低層次的“鯰魚”超過而壓力倍增。此方法尤其對后進生影響更大,可以對他們的要求適度放低,以免在全班同一個標準尺度下,這些學生失去自信心。

針對學生訪談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學生心理情況,可以對此方法做出以下改進:(1)增加對比次數,將以前的期中、期末兩次對比改為一個單元學習完,對比一次。(2)可以征求學生意見,獎勵和懲罰方式進行多樣化、有趣化。(3)加強對“鯰魚”的管理,刺激全班學生努力學習,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4)對于“鯰魚”學生要在一定時間內更換,增加“鯰魚”的新鮮感。

六、結語

隨著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地進行,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致力于高效課堂研究,尤其學生管理模式層出不窮,讓很多剛入職的教師眼花繚亂。但是,無論哪種模式都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思考更多的是結合自己學校的情況,不斷反思、改進、創新,尋找適合于本校學生的管理模式,這才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歡
鯰魚效應高效管理動力
學習動力不足如何自給自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我國LNG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
“鯰魚效應”與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控策略的研究
互聯網金融的“鯰魚效應”給傳統銀行業帶來了什么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互聯網金融的“鯰魚效應”
動力船
企業會計報表的附注研究
京東方引發的“鯰魚效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