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觀中國電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2016-10-15 22:22張妮娜
今傳媒 2016年9期
關鍵詞:本土文化人性精神

張妮娜?

摘 要: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卻濃墨重彩的對類型片中“俠”精神進行了另類解讀,將原本平行共處的類型電影和現實主義電影適時的糅合在了一起。電影《老炮兒》透過關注主體自身傳遞的“俠”精神的演繹、關注個體間的相互關系表達、關注個體與其生存境遇間形成的復雜、多面的張力,關注個體對自身及存在的反觀和對空間變化的體驗,映射出中國電影對于本土精神中個體人性本真表達的缺失和渴求。

關鍵詞:本土文化;人性;“俠”精神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6)09-0041-02

電影是一種具有世界性語言的藝術,它是舶來品,又是不同文化融合的產物,它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每一個國家的電影文化都體現在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融合,同時新舊時代的文化裂隙也為電影文化的突破尋到一抹希望。

電影《老炮兒》作為本土文化濃厚的現實主義電影,以其對當下社會及社會個體的高度關注而成為2015年中國賀歲檔電影的贏家,雖然它反映的是當下社會中邊緣個體的生活現實,但卻足以觀照到現實社會中作為個體在特定境遇中,所散發的人性本真。老炮兒六哥、悶三兒和燈罩兒等人揮刀時的勇毅和憋屈無奈的奔馳,散發出的是人類共同的美好品格與某種人性的缺陷,不完美中的真實反而與時下觀眾產生共鳴,導演這樣的設定也將老炮兒變成了一種文化,將這些提籠遛鳥、無所事事的老混混兒變的仗義、耿直、執著、有閱歷、真性情、講規矩,同時又規避又隱喻地表達了這群經常進炮局的老炮兒為了尊嚴拼命掙扎和努力的人性本真,這也是現代社會個體一直在尋覓的真性情。

一、現實鏡語中的場景變幻:從“老炮兒”到“文化”到“人性”真實

管虎說:“老炮是文化,是精神,是一種原本擁有的被高速發展的社會環境逼退蠶食的人性本真。[1]”所以對于管虎的《老炮兒》而言,它關注的并不是張學軍這個人物本身,而是他在新舊時空之間形成的特別的個性張力及人性光輝。

影片中,走在北京胡同里的張學軍無論是面對和自己毫不相干的小偷,還是相互認識熟悉的胡同片警,他都能游刃有余,有一種“我的地盤我說了算”的精氣神,可是,當他離開胡同,乘坐地鐵去看兒子,話語行為的無意識表現,看出了舊時代的老炮兒和現代都市環境的格格不入。這是一種內心表達訴求的尷尬,這些場景在試圖引發受眾的延伸思考。

同時電影《老炮兒》正在透過張學軍最大化的關注人在生存環境中蘊含的值得我們尊崇的價值的反思。張學軍與兒子的隔閡、與富二代小飛的對抗是他與這個時代據理力爭的表現,所以他有自己的規矩、仁義、道理、做人的底線、信念,這些久已缺失的價值理念以及被憋屈的生活狀態讓隱藏在可見背后的不可見的人性本真無以遮蔽地裸露在真實的現實環境中,同時又被放大到銀幕外的受眾視域之中,此刻的人物是感人且真實的,形象似真似假,讓受眾看到了已經被文化表象淹沒的人性本身。

從創作本身而言,電影《老炮兒》的人物塑造是成功的,一人一世界,最終成就了一個獨特的創意?!袄吓趦骸?,一個人或一群人,一個時代的符號在被無視和遺忘的新時代里帶著矛盾沖突和戲劇懸念在現代鏡語中完成了劃時代的完美更替,最后將現代人最缺失的一種情懷、信仰、英雄主義透過“老炮兒”人性化的表現凸顯出來,即便人物是邊緣化的個體,依舊能引發受眾的反思自覺。

在普世的文化慣例認同中,電影《老炮兒》將人物設計在現代都市北京胡同里,讓已逝去的老北京文化精神再次回歸熒屏。六哥、悶三兒、燈罩兒等人在影片中從始至終使用著標準的北京話,就像在集體為傳統精神發聲,在現代都市迅速發展的今天,這些文化趣味和文化價值觀通過《老炮兒》的獨特敘事理念和精細的細節編織,讓隱藏在個體背后的那個時代精神有意又無意地讓觀眾感受著,北京文化作為本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被受眾所熟悉和認同,導演管虎將50、60年代的北京文化中最具文化趣味和價值的本土文化特色集中投射在張學軍這個人物身上,讓人物先行,在現代化的今天讓人們對傳統本土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解讀,并透過這個文化現象反觀現代人在都市中對于人性本真的思考。

在電影《老炮兒》中,導演管虎關注的是邊緣化的小人物的命運,但不同的是,《老炮兒》中設定的典型人物及典型環境更具有現實主義意義。

北京胡同,作為一種典型的城市景觀,體現了城市新舊時代交替的特征,夾雜在高樓林立中的北京胡同,是老北京人對已逝去時代能夠堅守下來的最后一塊陣地,胡同文化里的建筑、商業、景觀的再現都將胡同文化的生態問題和胡同里人的生存狀態問題與電影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這種典型環境的塑造直接或間接的折射出在時代裂隙中的典型人物的生存狀態,而濃重且地道的京腔讓北京文化中的文化趣味顯得輕松調皮,讓人物焦慮的內心得到短暫的釋放?!安缂芏畣??”“斂吧!斂吧!”“老頭,你是猴子請來逗比的嗎?”“要不要一起拉三輪,一趟一張?!薄靶崦邸薄皼]流兒 ”“左了”等老北京話對于個體人性的表達多了一份感情的張力,也賦予個體人性一種“有意味的形式”。讓人不經意間會想到現代城市里被邊緣化的人們的生存狀態以及他們人性最真處是否也有一份堅持和溫情,正是這份情誼讓都市變的更加溫暖。

二、電影本土化精神的價值預設(缺失和渴求)

用管虎自己的話說:“我一直認為我們的社會發展的特別快,在這么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社會上很多事就被遺忘了,就是你沒勇氣拿出來討論它,它就變不成文化留下來,所以我不是為父輩們做什么老炮兒的事,我覺得是人的尊嚴被忽視了,是這么一個命題”[2]。所以《老炮兒》出現了,它將作者所要表達的傳統文化精神細膩的雜糅在電影的微小符號中,通過一人一世界,四條輔線一個主事件逐一展開。上映之后影片好評不斷,影片有效地向觀眾灌輸了影片所要傳達的某種文化觀念,這是一種久違且缺失的、人們都在追尋卻又觸不可及的東西,是電影創作者通過敘事把自己的文化觀念灌輸給觀眾的一種表達,具有極其強的現實主義意義。

電影《老炮兒》像一針強心劑,現實主義風格的影像呈現將導演管虎的文化訴求的“目的性”與本土類型片中“俠”精神中守誠履諾、恪守大義等文化訴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影片關注主體自身傳遞的“俠”精神的演繹、關注主體與主體間的相互關系表達、關注主體與其生存境遇之間形成的復雜、多面的張力,關注主體對于自身及存在的反觀和對空間變化的體驗。當作者意識里想表達的“俠”精神成功的轉化為影像語言并通過敘事手法從鏡頭段落及情節場面中自然顯現時,影片所傳遞的精神和文化訴求已經不謀而合地體現了其本土化精神的價值所在。

中國素有“文以載道”的文化傳統,引用到電影中,本土化元素的獨有性、地域性、個性化讓本土精神透過很多物質化或非物質化的元素而顯示出它自身的價值。其本土文化的優勢首先表現在熟悉度高,容易被識別和認可(外在性);其次表現在跨越時空的元素共享性,即本土文化在歷史軌跡中的保留和繼承(內在性);其三表現在本土文化自身的價值呈現意義重大(內在性)。

六爺就是本土文化和文化精神的承載者,他是來自舊時代的老江湖,卻因為父子關系被動的去接觸時下的文化,他不明白當下這個時代的文化和人,所以面對兒子他是無奈的、面對富二代一次次咄咄逼人,他是沉默的。而他的默然忍受又是另一種對抗的堅持,當六爺拍片警一巴掌、為燈罩出獄籌錢,拒絕洋火兒的接濟、最后按照老北京茬架的“規矩”處理因兒子引發的一系列事件時,六爺作為被時下邊緣化的一代人的代表,他在刻意控制自己身上不良的痞氣,并堅持著自己固守的“規矩”和仁義精神,即便他知道自己的勇毅并不會改變什么,可這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作為這個特殊環境中的個體,六爺身上所散發的痞氣、仁義,無論是某種人性的缺陷還是俠肝義膽的品格,都是作為人性本身最真實的魅力存在。

這種存在本身在影像世界里是彌足珍貴的,它的現實主義意義就在于其表達的人性本身既有缺陷和不足,同時又將人性中的善良、信仰等價值理念典型化地化身在個體身上,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而人物所散發的真性情就是對一個時代環境的縮影和具體化,而時下環境的熬淘讓個體壓抑的沉悶在看到鴕鳥奔跑時徹底的得到了釋放,同時人性內心深處的那份堅持在無形中變得更加肯定,最終,冰湖大戰雖然將人物過度地美化了,但人物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人性早已將現實社會拷在其身上的枷鎖狠狠地拋開,即使病魔也無法磨滅人性對自我信仰的堅持。

而這種人性本真的詮釋是需要文化認同和文化歷史作為基礎的,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審美習慣、思維方式是理解該影片所表達的這種人性的前提,這是本土化精神體現的最大意義。

三、電影人性本真的回歸

電影《老炮兒》就像當代電影新類型的范式,賦予了現實主義電影新的敘事模式,深刻地描繪了傳統和現代的激烈沖突,不斷升級的矛盾沖突和戲劇懸念圍繞人物塑造鋪開,一氣呵成的影像氣韻充斥著老北京文化的地域味道,與時下文化之間的疏離現象凸顯的明顯而自然,不僅讓在場的觀眾有種類型體驗的情緒釋放,還在延續的人性思索中讓人們有所回味,主人公對“規矩”的堅持、對“茬架”的冷靜、對因錢被迫面臨的尷尬,讓主人公心理層面的表現直擊現實中的個體,但影片對主人公形象過度的美化,表現出了該片與其他現實主義電影不同的設置。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品,無論是商業性還是藝術性,根本的問題在于由內而外所投射出的一種格調和氣質,這是一種文化積淀,“老炮兒”作為文化符號的代名詞成功的將本土化精神中人性本真中那點無法用言語描述的真實悄悄然回歸到電影中來。從本土化精神的傳達到切合不同時代人性本真的凸顯,電影呈現了未來中國本土電影創作中值得思考的問題。中國電影創作不應該是逃避對現實的直面或者選擇娛樂至死后的現象體驗,而因植根于時下對社會的關照,及人性本真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人民網.管虎闡釋“老炮兒文化”:被社會環境蠶食的人性本真[EB/OL].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1204/cl4677-27889528.html.2015-12-24.

[2] 騰訊網.知道真正京城老炮兒的故事嗎?[EB/OL].http:// dy.qq.com/article.htm?Id=BJC2015112401482700.215-12-24.

[3] 饒曙光.中國類型電影歷史、現狀和未來[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3.

[4] 程波,劉馨培.《老炮兒》:在時代裂隙中揚棄焦慮[J].電影新作,2016(1).

[5] 周星.跨世紀中國電影藝術傳統史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思涵]

猜你喜歡
本土文化人性精神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學習”反人性嗎
拿出精神
基于公益講座在本土文化建設的創新模式探析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資源提升語文綜合課的教學效果
管窺高中英語教學問題及解決措施
活用教材,讓學生成為本土文化的傳播者和繼承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