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2016-10-17 04:34王勇朱軍馬春媚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腦梗死

王勇 朱軍 馬春媚

【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方法 100例腦梗死患者, 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 各50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 甲組患者采用4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療, 乙組患者采用2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甲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 乙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 甲組的治療效果優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 甲組患者的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IHSS)為(3.5±0.6)分, 乙組NIHSS評分為(6.7±1.4)分, 甲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下降程度高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未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明顯不良反應。結論 使用大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 能夠降低血脂水平, 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 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減低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關鍵詞】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腦梗死;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079

腦梗死(缺血性腦卒中)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 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 從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腦梗死在臨床上屬于急癥, 并且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對于腦梗死的治療, 通常爭取超早期(發病4~5 h內)進行靜脈溶栓治療, 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以便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治療效果和改善預后[1]。通過阿托伐他汀對腦梗死患者在早期進行干預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預后, 目前, 已成為治療腦梗死患者的常用藥物。在此次實驗中, 主要是探討使用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治療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在2015年1月~2015年9月間收治的100例腦梗死患者, 均符合腦梗死的診斷標準, 排除合并糖尿病、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肝腎功能不全者。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 各50例。甲組男35例, 女15例, 年齡48~65歲, 平均年齡(56.2±3.0)歲, 病程8~45 h, 平均病程(19.7±8.5)h;乙組男32例, 女18例, 年齡51~68歲, 平均年齡(57.1±3.1)歲, 病程9~42 h, 平均病程(21.5±8.4)h。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同意加入此次試驗。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都需給予吸氧、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鈉、靜滴血塞通, 對于高血壓患者積極進行降壓治療等常規治療。所有患者均以2周為1個療程。甲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鈣片(商品名:立普妥;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51407)40 mg,

1次/d, 口服, 睡前服用。乙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鈣片20 mg, 1次/d, 口服, 睡前服用。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NIHSS評分分數越高, 神經缺損程度越重。②治療效果:顯效為NIHSS評分減少>45%;有效為NIHSS評分減少18%~45%;無效為NIHSS評分減少<18%??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100%。③治療后測定兩組患者的空腹血脂(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④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SP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NIHSS評分 治療前, 甲組NIHSS評分為(12.6±2.5)分, 乙組NIHSS評分為(11.9±2.1)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甲組NIHSS評分為(3.5±0.6)分, 乙組NIHSS評分為(6.7±1.4)分, 甲組NIHSS評分明顯低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治療效果 經過治療后, 甲組:顯效31例(62%), 有效17例(34%), 無效2例(4%), 治療總有效率為96%;乙組:顯效25例(50%), 有效16例(32%), 無效9例(18%), 治療總有效率為82%;甲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空腹血脂水平 治療后, 甲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分別為(3.36±0.47)、(1.29±0.64)、(1.59±0.57)、(0.59±0.42)mmol/L,

乙組患者的總膽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分別為(4.38±0.58)、(1.81±0.94)、(3.16±0.68)、(0.97±0.34)mmol/L,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相比,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4 超敏C反應蛋白 治療前, 甲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為(10.15±4.61)mg/L, 乙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為(9.94±4.37)mg/L,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甲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為(3.21±1.51)mg/L, 乙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為(6.04±2.17)mg/L, 兩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相比, 甲組的下降程度顯著多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5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在治療過程中, 兩組患者均未發生明顯的不良反應。

3 討論

腦梗死患者主要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后, 使患者的血管出現不同程度的狹窄, 供應大腦的血流量減少, 處于低灌注狀態, 使患者的大腦出現缺血缺氧的狀態, 從而發生腦梗死。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患者腦梗死的基礎病理之一, 它不是單純的脂質沉積性疾病, 而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2]。因此, 在治療腦梗死時, 如何更好的降低血脂及穩定斑塊是治療關鍵。目前在臨床上主要使用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腦梗死, 其主要的作用機制是:HMG-CoA還原酶是肝臟中合成膽固醇的限速酶, 阿托伐他汀可以選擇性的分布在肝臟中, 由于其結構與HMG-CoA還原酶相似, 因而可以選擇競爭性抑制HMG-CoA還原酶的活性, 降低膽固醇的合成。通過降低膽固醇的濃度, 使肝臟中的高密度脂蛋白、中密度脂蛋白及極低密度脂蛋白的減少, 并減少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分泌, 還可以代償性增加肝細胞膜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受體的數量及活性, 使血漿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攝取, 從而使血漿中的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進一步下降。同時還可以通過調節內皮功能、炎癥效應、斑塊穩定性及血栓形成等作用達到抗動脈粥樣硬化的效果, 從而達到治療腦梗死的目的[3]。

本研究選取了100例腦梗死患者, 分別通過不同劑量的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 甲組患者應用4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 乙組應用20 mg阿托伐他汀治療, 結果顯示, 甲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 乙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 甲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優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后, 甲組患者的NIHSS評分為(3.5±0.6)分, 乙組NIHSS評分為(6.7±1.4)分, 甲組NIHSS評分明顯優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下降程度高于乙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兩組患者均未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說明, 應用40 mg的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腦梗死時, 與20 mg的阿托伐他汀相比, 能夠更好的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 減輕炎癥反應, 改善神經功能損傷, 保護腦組織, 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且不良反應少。

綜上所述, 使用大劑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 能夠降低血脂水平, 顯著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 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減低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徐彩娜.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對急性腦梗死臨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35):85.

[2] 劉麗, 張英嵐, 陶利勇, 等.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13):21-22.

[3] 李高尚.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探討.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17(1):91-92.

[收稿日期:2016-06-06]

猜你喜歡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腦梗死
依達拉奉聯合康復治療對腦梗死患者的影響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腦梗死怎樣治療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效果對比及對病癥的影響
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
不同劑量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療效
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的效果與藥理解析
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