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體會

2016-10-17 05:50王琳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4期
關鍵詞:產后

王琳

"

【摘要】 目的 探討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82例產婦, 按照隨機抽簽原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1例。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預防性護理干預,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對比兩組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以及產后心理狀態。結果 觀察組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為7.3%, 遠低于對照組的2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產婦產后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為(8.1±0.7)分, 對照組產后HAMD評分為(16.2±2.5)分, 兩組產后HAMD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干預效果確切, 可明顯降低產婦的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 并解除其抑郁情緒, 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性護理干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4.169

本研究為明確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性護理干預效果, 對82例產婦予以隨機分組, 分別予以預防性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 現報告兩組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和產后抑郁程度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納入本次研究的82例產婦均為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 產婦或者產婦家屬均在參與本次研究前簽訂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將產婦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1例。其中, 觀察組產婦年齡19~37歲, 平均年齡(29.1±3.2)歲;體重51~70 kg, 平均體重是(61.5±3.2)kg;分娩方式:剖宮產23例, 自然分娩18例;對照組產婦年齡19~36歲, 平均年齡(29.2±3.0)歲;體重52~70 kg, 平均體重(61.6±3.1)kg;分娩方式:剖宮產24例, 自然分娩17例;兩組產婦分娩方式、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產婦應用常規護理, 包括產前檢查、產中陪護、產后健康指導、溶栓治療以及病情監測等, 不強調特殊護理內容;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應用預防性護理干預, 其干預措施包括:①心理護理。產婦產后往往會產生抑郁情緒, 且無法快速轉換母親角色, 加上擔憂并發產后疾病等, 容易產生抑郁、緊張等負面情緒。護理人員需尋找恰當時機同產婦交流, 了解其心理變化, 并鼓勵其主訴, 予以針對性的情緒疏導與精神支持。同時, 護理人員需詳細講解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下肢腫脹、疼痛等現象產生原因以及治療方法等, 使其對產后護理做好充分心理準備;②體位護理。護理人員需叮囑其嚴格臥床休息, 適當抬高其患肢, 一般需抬高30 cm, 不可于膝下墊上枕頭, 維持髂內靜脈松弛, 以促進其靜脈回流;③飲食、運動護理。叮囑產婦飲食清淡, 多進食高纖維、高熱量、高蛋白和低脂食物, 并攝入充足水分, 降低其血液粘稠度, 增加其血流速度;同時, 指導其進行適度運動, 但不可長期走動、站立, 預防便秘, 防止其因便秘而導致腹壓上升, 影響產婦下肢回流;④患肢護理。觀察產婦制動肢體皮膚顏色、溫度和周徑變化等, 一旦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則需增強對產婦下肢保護力度, 避免其受到擠壓、碰撞;同時, 及時給與溶栓、抗凝治療, 穿刺時盡可能應用靜脈留置針, 減少其穿刺機會, 避免其反復穿刺增加痛苦;同時, 觀察患者是否有皮下瘀血、尿血等現象, 保證其靜脈通道通暢、溶栓劑靜脈滴注順利。

1. 3 觀察指標 ①統計兩組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②使用HAMD[1]評估產婦產后心理狀態, 其評分越高, 表示其抑郁程度越深, 反之則表示其抑郁程度越淺。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為7.3%, 遠低于對照組的2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產后抑郁程度比較 觀察組產后HAMD評分為(8.1±0.7)分, 對照組產后HAMD評分為(16.2±2.5)分, 兩組產后HAMD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指的是血液以非正常形態凝結于人體下肢深靜脈系統中, 堵塞管腔, 造成靜脈回流障礙的一種疾病[2], 好發于術后長期臥床修養時期。而產科領域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主要包含兩個因素:其一, 是妊娠子宮影響;其二, 是妊娠期女性機體血液保持高凝狀態, 血液凝固性較高[3]。妊娠晚期、產褥早期, 大部分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明顯上升, 纖溶活性下降, 某些因素作用下可促使其產后下肢血栓形成[4]。因此, 在產婦產后予以適宜護理干預, 對于降低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而言意義重大。

預防性護理干預應用于產婦產后護理中, 要求護理人員針對產婦可能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因素, 采取預防性措施予以干預, 從而降低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及時控制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進展[5]。本研究中觀察組即采取預防性護理干預, 通過心理護理可明顯緩解其抑郁等情緒, 并增進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基本知識的了解, 從而增強對本病的警惕心, 改善其遵醫行為;體位護理、飲食和運動護理則可進一步預防其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肢護理則可了解產婦下肢情況, 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產婦予以早期溶栓治療, 促使其快速康復。本研究結果亦顯示, 觀察組產婦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率為7.3%, 遠低于對照組的22.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HAMD評分為(8.1±0.7)分, 對照組產后HAMD評分為(16.2±2.5)分, 兩組產后HAMD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 預防性護理干預在預防產婦產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改善產婦心理狀態上具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中梅 . 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預防和護理體會. 健康必讀(中旬刊), 2013, 12(4):407-408.

[2] 鐘琴, 劉珍媚, 羅雪冰 . 護理干預對預防剖宮產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有效性研究. 求醫問藥(學術版), 2013, 11(1):310-311.

[3] 李紅梅 . 剖宮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原因及護理效果評價. 吉林醫學, 2014, 35(1):206-207.

[4] 張紅俠, 馮綿云, 梁潔 . 護理干預對剖宮產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3, 24(6):754-755.

[5] 王寶君, 張旱愉, 張韻 . 1例剖宮產術后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病人的護理. 全科護理, 2011, 9(7):655-656.

[收稿日期:2016-04-08]

猜你喜歡
產后
產后會陰如何護理
優質護理干預對產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產后康復的影響
宮縮乏力性產后大出血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觀察
優質護理在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
產后大出血患者不同輸血治療方案的相關研究
媽媽們產后的生理煩惱
性格不好才會得產后抑郁癥?
米索前列醇聯合縮宮素預防產后出血130例療效觀察
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護理對策
產后重癥治驗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