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路徑探究

2016-10-18 12:43武青青
中國市場 2016年33期
關鍵詞:質量提升經濟發展

武青青

[摘 要]遼寧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新常態下,黨中央、國務院把經濟發展質量擺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始終強調要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準確把握質量發展內外環境變化和戰略意義,盯住質量提升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精準發力、深處著力、定向施策,運用改革創新這把“金鑰匙”,加快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

[關鍵詞]質量提升;質量強國;經濟發展;中高端水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3.089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質量擺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明確提出要把發展的立足點轉到質量和效益上來,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提出,要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李克強總理也明確指出,提升質量是中國發展之基、興國之道、強國之策,關系民生福祉,關乎國家形象,同時也強調,要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質量極為關鍵。

1 掌握質量發展內外環境的變化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圍繞質量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質量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復雜變化,加快推進質量強國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日益突出。

全球經濟新形勢對我國質量發展提出新挑戰。全球金融危機后,世界各國重新重視實體經濟,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先后推行了“再工業化”“制造業再回歸”等政策,重振制造業。印度、巴西、越南等發展中國家以更低的人力成本、更便宜的資源要素和更寬松的環境管制,加快吸引境外投資,對我國出口貿易造成較大沖擊,市場競爭正從過去主要依靠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正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我國雖已成為世界工廠,總體上處于國際分工和產業鏈的中低端,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歸和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競爭,對我國產業發展形成雙重擠壓,同時,由于全球經濟復蘇步伐依然沉重,世界主要經濟體總需求仍然疲軟,發達國家致力于制定新的國際貿易規則,紛紛以健康、安全和環保為由,利用技術性貿易措施打“質量戰”、限制進口,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國際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影響遠超其他非關稅措施,呈現出數量增多、要求苛刻、形式隱蔽的特點。據統計,2013年共有73個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提交了2138件技術貿易措施通報,許多國家還變相建立貿易技術壁壘,如認證檢測壁壘以及各種“綠色壁壘”“動物福利壁壘”“勞動壁壘”等。我國出口商品因質量問題長期處于歐美等發達國家通報召回的首位,技術貿易壁壘已成為影響我國產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倒逼我們必須從“數量、價格優勢”向“質量、效益優勢”轉換,加快推動質量提升,加快建設質量強國,推動出口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遼寧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對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當前,支撐我國增長的傳統優勢正在減弱,新的動力、新的優勢有待培育,遼寧經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提質增效升級的新階段。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不懈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升級,努力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能源資源消耗多、環境污染重、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弱、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相當突出,這些問題的集中體現就是經濟發展質量不高,一些地區質量競爭力不高,甚至落入“低質量陷阱”,增長乏力,我國雖有200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位,但缺少核心技術和質量優勢,發展國家占據了“微笑曲線”兩端,我國處于利潤最薄的加工組裝環節,總體上還處于國際分工和產業鏈的中低端,這些都需要我們下決心在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中,把質量問題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速度、質量和效益的統一,這為我國質量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遼寧質量發展存在巨大潛力。質量發展不是短跑,而是沒有終點的長跑。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質量工作,我國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和企業質量水平不斷提高,具有中國特色的質量管理體制、工作機制、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初步形成。經過不懈努力,我國的產品和服務質量明顯改善,許多工業消費品、機電設備和原材料產品的質量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高鐵、核電等領域質量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質量發展的基礎依然薄弱,質量競爭力不強,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一些生產經營者質量誠信意識比較淡薄,制假售假屢禁不止,市場提高質量的決定性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社會的質量治理和自律能力還不強。我國雖有200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第一位,但缺少核心技術和品牌優勢,95%的高檔數控機床、85%的集成電路都依賴進口,我國產業多處于國際分工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我國質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不能完全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的需要,不能完全適應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更不能完全適應人民群眾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熱切期盼,質量發展與國外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在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新形勢下,這些差距也正是質量發展的潛力,改革創新是潛力最好的“挖掘機”,我們要通過改革創新解決質量發展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把質量發展的巨大潛力轉化為現實成就,必須著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加快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2 認識質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意義

質量是全國乃至全世界面臨的重大戰略問題。黨的十八大明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只有堅持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才能使我國經濟行穩致遠、持續健康的發展,為實現這個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提升質量正在成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我國經濟正處于深層矛盾凸顯和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已經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要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質量極為關鍵,從我國來看,質量不合格產品造成的直接損失達數千億元,間接損失更大。國際上暢銷的“中國制造”,大量的還是中低端產品。不提升質量,經濟發展不僅難以升級,也難以為繼;不著力提升質量,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不僅難以擴大,還會錯失良機;不著力提升質量,不僅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還會引起消費者的怨言。面對市場競爭激烈、產能過剩矛盾突出、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瓶頸制約等壓力,我們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用好提升質量這把金鑰匙,提高產業競爭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降低資源消耗,保護生態環境,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使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打造遼寧經濟升級版。

提升質量正在成為改善民生的迫切要求。質量無處不在,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環境質量以及政府的管理質量,直接關系著百姓的生活質量,關系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F階段我們在一些產品和服務質量上還不能充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特別是不少產品還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安全隱患,這就迫切需要通過提升質量來促進產品和產業的升級,保證住質量安全底線,保障和改善民生。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新華網,2015-02-26.

[2]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講話[Z].新華社,2014-09-17.

猜你喜歡
質量提升經濟發展
采油廠適應新形勢跨越極寒期實現提質增效發展的認識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