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口通訊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分析

2016-10-18 07:56陳健學
中國新通信 2016年16期
關鍵詞:發展

陳健學

【摘要】 對于港口通訊過程中,基于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只有不斷淘汰舊的通訊技術,才可以提升當前我國港口的通訊質量,確保港口通訊安全。本篇基于某港口實例,分析港口通訊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情況,以確??梢詢灮贫ǔ鱿嚓P的方案策略,以便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港口通訊質量,發揮積極影響。

【關鍵詞】 統一通訊平臺 港口通訊 發展

引言

我國當前港口通訊已經進入信息智能化時代,基于統一通訊平臺為代表的港口通訊技術也不斷得到全新的發展,目前該技術已逐漸在實際的港口通訊中應用開來,故此為推動港口通訊技術進一步發展,應加強港口通訊技術建設力度,優化港口通訊技術實踐方案決策,以便能夠提升港口通訊效益,發揮積極影響。以下對此做具體分析。

一、港口概況

本篇基于某自有煤炭出海港口作為分析對象。該港口位于天津市的南疆港區,是東部的一個港口,在港口作業中主要是火車集港以及船舶疏港的通訊作業模式;該港口還能夠通過進港鐵路以及黃萬鐵路同朔黃鐵路相互連通,港口的碼頭岸線一共長達890米,港口內包括有3個深水的泊位,能夠確保在港口中同時???條7萬噸級的船舶與1條15萬噸級的船舶,還能夠確保4500萬噸/年煤炭通過該港口,港口在實際作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由于港口建設之初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時代背景,公司通訊系統建設較為復雜。目前公司生產通訊系統主要由800M無線集群調度系統、有線調度通訊和廣播系統、400M無線對講機三部分構成;辦公通訊系統以程控交換機為核心,通過天津港方向的市話線路和神華方向的專網線路,組成公司特有的一機兩號通訊模式,最大程度實現與兩集團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最低通訊成本。

二、目前港口通信技術弊端

隨著時代的發展、公司管理模式的細微變化和現有通訊系統老化,技術陳舊,公司現有通訊系統存在諸多問題。

2.1多系統并存管理弊端

主要體現在多系統并存方面,且各系統都存在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陷造成系統復雜、管理困難,存在較大的風險?;诋斍案劭谕ㄓ嵵?,并未建立起一個能夠對港口通訊的公共信息平臺,不能滿足現代港口物流信息通信服務需求。在不同的港口通信中,不同的部門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管理制度中的差異,降低港口通訊質量。港口通訊中,不能確保對多種通訊技術進行統一規范的管理,往往是沒有統籌考慮就應用一種新的通訊系統技術,然而該技術與實際通訊管理缺乏兼容性,得不償失。

在信息化數據爆炸的年代,應該提升港口通訊的現代化程度。對于港口的通訊技術應用方面,當代管理中存在一些弊端,不能細化通訊中對電氣設備的管理,若是這些設備有高的次諧波電流,就容易在港口通訊過程中,增加通訊設備的功能損耗,增加港口通訊的成本,也會嚴重的影響到港口輸電線路及通訊系統穩定性。在港口碼頭的建設中,因為環境布局復雜,尤其是近海作業區,受海潮的影響,不適合大面積地鋪設線纜;在作業區域,不允許在堆放集裝箱的區域假設通訊線路,不適宜鋪設有線網絡;港口作業區域,又需要隨時的移動網絡需要。

2.2通訊管理部分弊端

在港口通訊中,對于港口的通訊管理方面,較為落后。因為當地的港口通訊中,需要優化管理多項港口通訊系統。故此,伴隨公司生產模式變化和生產部門業務調整,現有生產通訊系統給作業人員造成很大的不便,且難以給管理者提供便利的通訊渠道。

港口物流通訊規?;潭冗€不夠高,通訊的輻射范圍也比較的狹窄。并且,在實際的港口通訊中,也不能完善港口在通訊中的管理制度,不同部門在傳播通訊信息中,出現不對口、信息通信不暢的情況,降低港口各通訊部門之間的信息傳播速度與信息傳播安全度,從而阻礙港口信息在通訊中的有效傳播,產生不良影響。

2.3設備陳舊弊端

在當前的港口通訊中,通訊的目的就是要為港口信息傳播服務的,因此要求港口的通訊技術一定要具備高速、及時、準確、安全完成通訊任務的需求,然而在實際中,由于通訊技術設備過時,不能實現當代通訊信息的安全高速傳輸。辦公通訊系統設備陳舊、線路老化、容量受限,系統故障率增加且難以提升完善。

在港口通訊技術應用中,對信息化設備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夠,在港口運輸通道、港口通信基礎設備方面,均存在不完善的問題。同樣,對于有些港口通訊設備,由于不能滿足實際用戶的需求,實時通信的能力較差,從而降低這些設備在通信中的利用效率,造成資源浪費,也降低港口通訊的質量。

2.4風險應急弊端

公司缺乏統一的應急通訊指揮系統,單純的生產應急通訊預案難以應對公司大規模應急突發事件。在當前港口通訊中,一旦發生風險事故,還多采取人工協助處理風險的方法,不僅這樣的風險管理較慢,不能有效阻止風險進一步縮小,也不能降低港口風險損失,降低港口風險應急管理工作效益。

三、當前的港口通訊技術

3.1遠距離數據通訊技術

通過搭建WK-8030系列的無線基站,在該系列的基站中,具有多個射頻端口,支持802.11a/b/g/n,也是目前所有國際WiFi標準中的多模電信級無線網絡設備,可在提供無線覆蓋的同時與其它無線設備建立橋接,特別適用于高帶寬無線通信和大面積無線覆蓋;該技術也包含IP66防水、防塵的全密封設計模式,能夠保障在惡劣環境下設備也可穩定工作,以便穩定實現控制中心與作業現場的實時信息雙向傳輸。如向作業現場發送調度作業設備的指令,也可以遠程管理查詢貨品堆存信息,確保港口貨物管理人員可以遠距離通過無線網絡,將實際的港口貨物作業數據信息,傳輸到港口控制中心內。

例如在實際港口通訊作業中,能夠將港口現場的貨物信息及時的發送給通訊管理人員,確保管理人員能夠及時對貨物的堆放場位開展優化布置,發揮實用價值。

3.2遠程無線監控管理

可實現對作業現場、集裝箱堆場、貨場、近海海域等重點區域的遠程視頻實時監控,強化對港口通訊安全的監控力度。 也可以采用視頻監控技術,這樣就可以直觀去了解港口的作業情況,并認知港口的場地發展情況,也可以及時的解決港口通訊作業的沖突,更加合理的、科學的去安排港口的工作。同樣,在港口通訊中,應用無線監控,結合現代化視頻傳播技術、無線網絡技術以及信息化系統,有效實現對港口通訊安全的監控,確保港口通訊能夠維持在一個安全的范圍內,避免發生事情,保證港口貨物數據信息能夠及時傳播到通訊平臺中,提升港口通訊安全。

3.3 IP移動語音電話

利用已經建成的無線網絡,能過搭配服務器,與已建電話線路連接,每一部IP移動電話都可以做為一個移動的語音通話設備,而且支持智能PDA功能,還可拔打外線電話,讓內部溝通與處部電話隨時隨地進行,而最主要的優勢就是內部的通話完全是免費的,而與外線的通話,費用也是相當低廉。

通過在港口通訊建立基于4G通信系統,應用船舶管理系統,港口能源管理系統,將不同系統的數據,實現移動語音通訊傳輸,確保將港口管理數據實時傳回到統一通訊的調度中心內,提高港口通訊的總體管理能力。

3.4 RFID射頻技術

在港口通訊中,也可以應用使用RFID技術。具體在港口通訊中,應用專用RFID的讀寫器聯合RFID標簽目標物,這樣就可以利用頻率信號,將一些港口貨物的具體信息通過RFID標簽,傳送到RFID讀寫器之中,就可以完成貨物通訊。同樣,在實際中,應用HC-9100型號的RFID不僅可以穿透木材、紙張這些非金屬材質,同時也可以滿足港口通訊需求,不需要光源,讀取距離更遠。RFID對水、油和化學藥品等物質具有很強抵抗性,RFID抗污染能力和耐久性強。而且,在港口通訊中,應用RFID標簽通訊,不僅能夠將標簽嵌入到不同形狀類型的港口貨物中,也可以為貨物標簽的數據設置安全密碼,這樣可以確保港口貨物通訊更具安全性。在物聯網中,使一維條碼和RFID相結合,對于貨物貼一維條碼,利用一維條碼,可以明顯降低RFID電子標簽的成本,以降低RFID運用成本,實現基于貨物的零存零取和港口貨物通訊追蹤。RFID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可以實現無線射頻通訊的RFID技術,是傳統IC 卡通訊的換代產品,應用該技術作為港口通訊技術,確保在驗貨中,僅僅通過識別RFID標識碼就可以保障貨物運輸對口,有助于實現無人港口、智能化港口管理,發揮積極應用前景。

3.5 基于EDI的電子數據交換技術

在當前港口通訊技術中,還有EDI技術,該技術主要就是在港口碼頭作業中,實現集裝箱碼頭用外界數據的通訊交換。EDI技術的基本功能就是,能夠實現數據轉換、數據的格式化,還可以實現報文格式的通訊。

基于EDI信息技術中,將其應用到港口通訊中,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EDI 就是可以在港口的口岸中建立一個公共的通訊平臺,然后可以確保運用標準格式的EDI流轉,確保實現對貨物通訊的安全性傳輸標準,保證港口貨物集裝箱數據信息的準確性。

四、優化未來港口通訊技術的應用及發展決策

未來,針對該港口通訊中,將會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

4.1統一構建港口的通訊平臺

在港口通訊中,應該根據實際的港口發展情況,能夠充分發揮當前有線通訊技術、無線通訊技術以及運程通訊在港口中的作用,能夠進一步的去整合當前通訊中的管理信息,從而可以開發出基于統一建設標準、統一安全理念的信息化、一體化的港口通訊平臺。建設統一通訊平臺,整合生產、辦公、有線、無線通訊系統。能夠在構建港口統一通訊平臺中,基于物聯網技術,確保實現港口通訊中物、物間信息通訊信息的共享,并可實現通訊中信息與實物操作的動態協作,這樣有助于提高港口通訊作業的精度與效率,發揮積極效益。在該平臺中,不僅自帶操作簡單、功能實用的即時通訊和視頻會議功能,通過智能向導設置,還可以將集團或企業正在使用的OA、CRM、ERP、企業郵箱、網頁客服、視頻監控、網絡流量監控等系統,以“單點登錄”方式無縫接入港口統一通訊平臺,使集團、企業構建自己的綜合信息化智能管理平臺。通過綜合信息化智能管理平臺,集團、企業可以實現智能化、流程化遠程協作辦公,使企業管理及辦公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4.2提升人力管理質量

能夠實現分級調度、應急指揮、互為備份、一呼百應的統一通訊系統,為公司生產組織、日常辦公、應急指揮中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數據通訊服務。同時在港口通訊技術中,應該強化技術管理部門人員的技術水平,能夠熟練應用通訊技術,發揮新通訊技術在港口生產調度中的作用;確保技術人員能夠具備應用通訊技術的能力,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港口通訊質量。要以信息化手段管理人力,搭建完整的的人力管理體系,加強對實際中港口通訊人才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提港口通訊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4.3更新通訊設備

辦公通訊系統逐步向數字軟交換系統過度,實現網絡與通訊的深度融合再利用。利用無線局域網技術構建基礎通信平臺,是非常實用而有效的。

在港口通訊中,優化通訊設備,可以應用航道視頻監控技術(GPSMAP8000系列全功能航海導航儀)、GIS電子地圖技術以及船舶定位導航技術,結合港口的內部信息網以及港口通訊實際情況,優化建立港口的資源管理數據庫,從而可以實現對資源的智能化管理。

在管理港口通訊中,能夠應用電子地圖以及視頻技術,實時動態的呈現出港口、航道以及船舶的運輸通訊情況。支持高移動性、具有高保密性和強抗擾性的無線化的寬帶網絡,這樣不僅可以滿足日常港口通訊中各種作業系統的業務管理需求,又可以對港口的重點區域進行遠程監管,基于網絡傳播這些遠程圖像。

在港口通訊中,能夠在港口中的一些生產、管理區域中,應用部署TD-LTE基站技術,這樣就可以確保無線信號完全覆蓋到港口的整個作業場地中,并確保能夠快速達成對網絡調度數據的通訊需求。綜合利用400M窄帶通訊和1.4G寬帶通訊解決多樣化的實際需求。

對于港口通訊中,能夠采用無線通訊技術去替代傳統需要硬線連接的通訊技術,可以確保在港口的堆取料機、卸船機等現場大型機械設備與變電所PLC之間不是硬線連接,直接使無線通訊與光纖通訊實現熱備冗余,通過PLC編程實現冗余數據通訊,不僅可以保證數據的正常傳輸,也可以有效減少硬線無法大量傳輸數據的弊端,提升港口通訊中數據傳輸的質量,發揮積極影響。

并且,在我國港口通訊中,隨著未來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港口通訊中信息的交換速度、信息交換范圍以及信息量,也均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將會更好的改善當前港口通訊的實時化體驗,確保港口通訊安全。

4.4完善風險應急方案

根據現實條件選擇合適方案,建設全新的生產通訊系統與應急通訊預案;完善生產廣播和應急廣播系統;通過通訊遠程監控技術,基于其視頻傳輸功能,可實現對實際港口通訊中作業區以及貨運集裝箱、貨場等地的遠程監控管理,也可以結合現代化通訊技術,對港口中一些需要特別注意安全的區域設置全天24小時的攝像頭,以此來監控這些重要區域,協助管理部門實時制定港口作業調整計劃,從而及時發現風險,及時制定風險防范決策。

在港口通訊技術中,優化港口視頻監控,加強對應急事件的監控、安防能力,不僅可以有效防治港口貨物失竊等惡性事件,也可以維護港口通訊安全。 對于未來應用港口通訊技術中,應該確保能夠應用統一的調度通訊系統平臺,可以針對通訊中的故障問題,調度指揮港口裝卸現場,盡量將港口通訊風險降到最低。

五、結論

綜上所述,在港口通訊中,應該最大限度地提升港口通訊質量,應用新的符合時代需求的港口通訊技術,應加強港口通訊技術建設力度,制定出優化的發展決策,推動港口通訊技術進一步發展,發揮積極影響。

參 考 文 獻

[1] 張澍寧,安小剛,張釗等.485總線協議在港口通訊系統中的應用[J].制造業自動化,2014,(16):1-4.

[2] 方鑫煒,張笑笑.試述港口通訊技術的應用及發展[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1).

[3] 劉漸道.一種典型的港口甚高頻通信系統設計方案[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4,14(6):98-99,149.

[4] 崔加彬,張鳳翔.無線通訊在港口大機設備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9):30-30.

[5] 蘇強,潘廣,趙曉明等.雙起升岸橋吊具錨定及通訊方式的改造[J].港口裝卸,2015,(6):8-10.

[6] 遲玉領.對港口通訊技術應用與發展的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1):102-103.

[7] 張常健.港口引航中AIS技術的應用剖析[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5,(7):89.

[8] 肖勁勇.淺議港口IT基礎設施安全環境的構建[J].通訊世界,2014,(6):125-126.

猜你喜歡
發展
印刷術的發展
習近平的可持續發展之“策”
京津冀協同發展
區域發展篇
圖說共享發展
圖說協調發展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領導的囑咐
我們究竟來自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