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新聞語言與時代的關系

2016-10-18 18:09劉寶紅
活力 2016年7期
關鍵詞:時代發展關系

劉寶紅

[關鍵詞]新聞語言;時代發展;關系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對文化起著重要作用。有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從另一個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梢哉f,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而作為語言的一個分支———媒體語言運用的好壞,必將或多或少地影響讀者認知事實的真相。

一、時代發展推動了媒體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隨著時代的不斷向前發展,媒體也隨著人們求知欲望的提高而不斷向前發展。傳統的媒體語言分為三類,即報紙、廣播和電視三類媒體語言。但網絡行業的迅猛發展,促使人們不斷關注并為大眾提供了更寬的獲知信息的平臺,也就形成了當代第四類媒體語言??v觀媒體突飛猛進的發展,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時代的發展要求傳媒領域的拓展。時代的發展必將帶動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這樣才是一個良性循環的社會。而在這當中,拓展為人們提供獲知信息的途徑,也正是在時代發展的要求下新聞媒體所必須進行的革新。傳統的廣播、報刊和電視等媒體,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獲知信息的需求,受眾需要報道速度更快、內容更新、獲知領域更寬的新類型媒體,于是網絡的出現,很好地彌補了這個空缺。其次,技術的進步帶動了傳媒行業的迅猛發展。技術的進步對全新媒體的出現具有決定作用。第三,人們獲知信息需求的提高,對傳媒行業的向前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效果。但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提醒媒體人注意,那就是報道什么樣的內容是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運用什么樣的新聞語言是公眾所最能接受的。解決好這兩個問題,那將是中國媒體當前和未來的奮斗目標。

二、新聞語言與時代發展的關系

大眾傳媒報道事件,就必須運用新聞語言來傳達信息。作為傳媒,傳播的直接意義就是為了讓受眾接受訊息。所以,什么樣的報道能夠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什么樣的新聞語言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新聞語言在時代發展變化的過程中,與時代的關系問題也就突顯出來。那它們之間究竟有怎樣的關系呢?首先,時代的變革使新聞語言的運用更具鮮明的時代性。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時代的脈搏,這是新聞人必有的報道理念,所以新聞報道中的語言運用也就必然體現鮮明的時代性。其次,由于新聞報道在重大事件的報道上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傾向,因而導致新聞語言的運用也具有鮮明的政治性。第三,新聞語言隨著時代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的運用宗旨。人本思想是近一段時期來使用頻率極高的詞語,無論是在治國方案還是社會治理方面,都在提倡“以人為本”的思想。而之所以在新聞語言的運用上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原因就在于它不僅符合新聞報道實事求是、堅持為民服務的報道原則,更能夠進一步以平易、真實、為大眾所最能接受的言辭貼近百姓,真正達到一切以人民利益為宗旨的報道目的。

三、未來新聞語言的發展方向

語言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化,是文化的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任何語言都體現著深厚的本民族文化底蘊。新聞語言的運用也是如此。雖然它更多的是恪守準確、明確和含義鮮明的原則,但是隨時代的發展變化,新聞語言也要與時代的步伐相一致,與時俱進。那么,新聞語言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呢?下面,我就拋開在新聞教材中體現的新聞報道所必須恪守的語言原則不說(因為在每本新聞教材中都寫得非常明確),簡要地談一下我對傳統型報道和一邊倒式的報道這兩個問題的一點看法。第一,推陳出新,開辟新的報道途徑。報道新聞的目的,我們不排除為政黨宣傳的一面,因為畢竟國家是由政黨領導治理的,所以,新聞媒體早就被冠以“輿論喉舌、政府鏡鑒”的名號。所以,為了適應我國國情,突出政治性原則的報道目的是無法避免的,換句話說這也是由我國當前的國情所決定的。但是在我國這樣的發展環境當中,如何突破舊有思維,走出固有體制的報道框框,就成為了新聞人所必須關注的問題。例如,每年一次的兩會報道問題,就始終突破不了模式化的報道程式,所以就成為了中國媒體最讓公眾不滿意的報道時段,即越是重要的新聞、重要的會議、重要的講話,媒體就越是臉譜化和程序化,讓老百姓感受到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報道。

而這當中的新聞語言運用,也同樣是在程式化的同時枯燥而乏味,永遠都是“某某部門、于某日、在某某地方……會場氣氛莊嚴隆重,在熱烈的掌聲中……這次大會是民主團結的大會……”的報道語句,無法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那么如何在日后的報道中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引起讀者足夠的閱讀興趣呢?那就是用更貼近公眾的事件吸引讀者、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說到底,就是用事實說話!雖然這個提法已經被運用到了社會新聞的報道上,但是還沒有切實實施于重大新聞、會議報道上來,所以只有真正貫徹好這一原則,才能夠報道出為公眾所關注的、切實利于百姓的好新聞。第二,不拒絕使用犀利的新聞語言,但是那不代表就可以一邊倒地報道事件,我們需要的是公正、平衡的新聞報道。

在當今這個被浩瀚的訊息充斥我們生活的年代,許多媒體都在不斷找尋更好的報道方式、推陳出新。這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表現就是報刊、廣播和電視主持人(評論員)評論性言論的增多。一方面,可以看出媒體更加注重輿論導向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受眾已不再局限于單純的事實報道,更需要聽到來自不同角度和方面的聲音。因此,以筆鋒犀利為特點的評論文章深受受眾的好評,但是犀利就難免不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這也正是當今新聞改革的一個重點。以前的堅持客觀性報道原則的提法并不是很準確。所以,新聞報道需要充分尊重公正、平衡的報道原則,新聞語言則在此基礎上改進語言模糊的不足,同時恪守清晰、平衡的原則。只有這樣,新聞報道才能夠更為大眾所接受。

猜你喜歡
時代發展關系
播音主持人的個人魅力研究
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做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
“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發展方向研究
大數據給財會行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