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建甌徐坑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

2016-10-20 08:36福建省閩北地質大隊福建福州350011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北溪礦石成礦

(福建省閩北地質大隊 福建福州350011)

(福建省閩北地質大隊 福建福州350011)

通過對徐坑銅多金屬礦的地質特征、主要礦體特征、礦石礦物學特征以及控礦因素的整體研究表明,該礦床主要賦存在晚元古代龍北溪(巖)組(Pt2-3l)的綠片巖老變質巖中,受片理及次級壓性結構面控制。礦石(或容礦巖石)具較強的蝕變,具明顯的熱液疊加改造特征,該銅多金屬礦床成因類型為:海底火山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礦床。

銅多金屬地質特征礦床成因建甌徐坑

徐坑銅多金屬礦區位于建甌市城西,礦區位于閩西北隆起帶南部,北東向政和—大埔斷裂帶北段西側,閩中裂谷成礦亞帶與浦城—順昌成礦亞帶交匯部位,同時該區又位于銅多金屬一級成礦遠景區中,系福建省重要的金銀多金屬成礦遠景區之一。

1 區域地質背景

礦區位于閩西北隆起帶南部,政和-大埔北東向斷裂帶北段西側,浦城上廠-松溪半嶺多金屬成礦遠景區南西側。區內構造巖漿活動強烈,成礦地質條件有利。

礦區內出露地層主要為早元古代南山(巖)組(Pt1n)及中—晚元古代龍北溪(巖)組(Pt2-3l)。中—晚元古代龍北溪(巖)組(Pt2-3l):大面積分布于區內徐坑-萬木林一帶,呈北東向展布。主要巖性為斜長角閃(片)巖夾大理巖、綠簾透輝石巖、石英巖,灰白色二云石英片巖,黑云斜長變粒巖等。按巖性組合特征分為三個巖性段,該地層與區內多金屬礦產關系密切。

1.1 構造特征

礦區內褶皺不發育,區內見一條斷層,編號為F3。斷層特征如下:

F3:分布于勘探區北西側,在區內走向延伸達2.7Km,破碎帶寬度2-18m,破碎帶內巖石為碎裂巖,巖石具硅化、黃鐵礦化,性質為壓性,產狀:15-50°/SE∠55-60°。沿斷裂局部見輝石正長巖巖脈充填。燕山早期肉紅色鉀長花崗巖(γ52(3)c)與中—晚元古代龍北溪(巖)組(Pt2-3l)即以其相接觸。

1.2 巖漿巖特征

礦區內巖漿巖種類較多,主要有燕山早期肉紅色鉀長花崗巖(γ52(3)c),加里東期灰白色細粒二云母鉀長花崗巖(ξγ33b),其他脈巖也比較發育,有輝石正長巖(ψζ)、花崗斑巖(γπ)、偉晶巖(ρ)等。偉晶巖脈有錫石礦化。

1.3 地球化學特征

90年代初福建省閩北隊在該區進行了1:5萬地球化學土壤測量,共圈定五個Cu、Ag綜合異常。

(1)CuAg-1綜合異常:位于葉元北北西方向。由1個Ag和2個Cu單元素異常組成,異??傮w走向呈近EW向,面積約2.4km2。

(2)CuAg-2綜合異常:位于徐坑北西方向。由4個Ag和1個Cu單元素異常組成,異??傮w走向近EW向,面積約1.5km2。

(3)CuAg-3綜合異常:即為徐坑主異常,異??傮w走向為北東東或近東西向。由1個Cu和1個Ag單元素異常組成。面積2.8km2。各元素異常濃度變化明顯,濃集中心套合好。最高含量Cu400PPm、Ag20g/t。濃集中心位于徐坑多金屬礦區上。

(4)CuAg-4綜合異常:位于徐坑南東方向。由1個Cu、1個Ag單元素異常組成。呈北東70°方向,面積約1.8km2。

(5)CuAg-5綜合異常:見于富頭南西方向。由3個Cu和1個Ag單元素異常組成,面積約2.5km2,由東西向轉為南北向。

2 礦床地質特征

2.1 礦體、礦化體特征

區內共圈定工業品位以上銅多金屬礦體58個,容礦巖石為斜長角閃(片)巖、綠簾石英透輝巖、綠簾斜長角閃片巖等,礦體頂底板巖性同容礦巖石。其中Cu2、Cu4、Cu7、Cu9、Cu10號礦體規模較大,主要礦體特征簡述如表1。

2.2 礦石類型與礦石礦物成分

礦石類型:按礦石的構造劃分為:塊狀礦石,斑點——斑雜狀礦石,浸染狀礦石,條帶狀礦石等。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磁黃鐵礦、黃銅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以角閃石為主,次有綠簾石、方解石、陽起石、綠泥石等。

2.3 礦石結構、構造

常見的礦石結構主要有半自形——自形粒狀結構,它形粒狀結構,交代結構。

表1 徐坑主要銅礦體特征表

礦石構造主要有主要有以下4種:塊狀構造,浸染狀構造,細脈狀構造,條帶狀構造。

2.4 圍巖蝕變與礦化特征

礦體近礦圍巖為斜長角閃(片)巖,容礦巖石為斜長角閃(片)巖、綠簾石英透輝巖、綠簾透輝石英巖、石英綠簾巖等,圍巖蝕變主要有綠簾石化、綠泥石化、硅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等,礦體與圍巖界線不明顯,雖然靠樣品分析結果圈定,一般為過渡關系,但礦化蝕變與圍巖界線局部較清楚。

3 礦床成因分析

本礦床基本具下列特征:

(1)礦體主要產于龍北溪(巖)組斜長角閃(片)巖中,主要受地層層位控制,與圍巖呈整合關系。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礦石礦物在礦石中呈條帶狀、浸染狀、浸染條帶狀等,其走向排列與圍巖紋理、片理產狀一致,具有沉積變質礦產特征。

(2)礦石的容礦巖石主要為斜長角閃(片)巖、綠簾石英透輝巖,其原巖為基性火山巖為主夾砂泥巖、泥灰巖,屬海相火山噴發沉積產物。其次為礦石(或容礦巖石)具較強的蝕變,主要有:綠簾石化、綠泥石化、硅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等,具明顯的熱液疊加改造特征。

(3)礦石結構主要為:自形-半自形、它形粒狀等結構,既有沉積變質特點,又具熱液交代特征,其構造為浸染狀構造、團塊狀構造、斑點-斑雜狀構造、多孔狀、蜂窩狀構造。

綜合上述論文分析結果,該礦床主要賦存在晚元古代龍北溪(巖)組(Pt2-3l)的綠片巖老變質巖中,受片理及次級壓性結構面控制。礦體呈似層狀、透鏡狀,具有尖滅再現、膨大收縮特征。礦石品位在走向和傾向上具有貧富相間出現,分段富集。容礦巖石主要為斜長角閃(片)巖、綠簾石英透輝巖,其原巖為基性火山巖為主夾砂泥巖、泥灰巖,屬海相火山噴發沉積產物。其次為礦石(或容礦巖石)具較強的蝕變,主要有:綠簾石化、綠泥石化、硅化、黃鐵礦化、黃銅礦化等,具明顯的熱液疊加改造特征,故初步認為該銅多金屬礦床成因類型為:海底火山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礦床。

4 找礦前景分析

礦區地處徐墩—徐坑—房道—大歷口錫、稀有成礦帶和房道錫—稀有金屬一級遠景區中。

廣泛分布的龍北溪(巖)組為福建省銅、鉛、鋅等礦產賦存重要層位之一。加之區內構造復雜,斷裂發育,為成礦提供了良好的導、儲礦空間。

徐坑礦區銅多金屬礦主礦體均為隱伏礦體,礦區北東及東部有CuAg-1綜合異常、CuAg-4綜合異常、CuAg-5綜合異常區,且為龍北溪(巖)組地層,為未來的找礦方向,礦區外圍找礦遠景良好。

[1]福建省區域地質調查隊,1:20萬建甌幅地質礦產調查報告,1974.

[2]福建省閩北地質大隊,福建省建甌市徐坑礦區長坑垅礦段銅礦勘探地質報告,2014.

福建建甌徐坑銅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

■葉發江

P618[文獻碼]A

1000-405X(2016)-10-1-2

猜你喜歡
北溪礦石成礦
歡迎訂購2022年《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歡迎訂購2022年《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兩塊礦石
歡迎訂購2021年《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歡迎訂購2021年《大地構造與成礦學》
礦kuànɡ石礦石多美麗
北溪-2背后的政治博弈
構造圖形法解一類代數題
北溪書畫
談談七律《北溪村》的創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