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賽什騰山地區鐵礦種預測

2016-10-20 08:37青海省地質調查院青海西寧810012
地球 2016年10期
關鍵詞:鐵礦變質礦床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青海西寧810012)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 青海西寧810012)

小賽什騰山地區前人未發現鐵礦產分布,筆者在小賽什騰山達肯大坂巖群中發現沉積變質型鐵礦點一處,顯示了區內鐵礦具有找礦前景。

沉積變質型鐵礦成礦要素預測成礦

1 交通位置

調查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位于青、甘兩省交界處的阿爾金山東段及冷湖地區,屬南祁連山南緣及柴達木盆地北緣,行政區劃屬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鎮和冷湖鎮管轄。

2 預測成礦要素

2.1 地質要素

2.1.1 含礦地層分析及礦源層的確定

地層控礦因素是諸多控礦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區內古元古代達肯大坂巖群分布十分廣泛,達肯達坂群為中-深變質巖,構成本區的結晶基底。主要出露在小賽什騰山、望北溝一帶,為一套中-高級變質巖系,也是調查區最古老的地層體。由片麻巖巖組、片巖巖組組成,主要巖性為片麻巖、片巖、大理巖、角閃巖及混合巖等。地層經過了多期次的變質變形作用改造,原始面理及層序已被完全置換,現存構造面理為多期變形置換重建的結果,具有層無序的特點,變質程度達到角閃巖相。經含礦性分析,除大理巖外片麻巖、片巖中TFe含量普遍高于克拉克值,有形成鐵礦床的物質條件。

小賽什騰鐵礦點產于達肯大坂巖群片巖巖組中的糜棱巖化長英質花崗質片麻巖巖中,兩側巖性主要為云母石英片巖、黑云斜長片麻巖等。礦體展布與變化均受地層層位控制。礦體與圍巖產狀一致,且與圍巖同步褶皺變形。同時礦體受地層中巖相控制,礦體賦存于中深變質的長英質片麻巖中。

2.1.2 構造因素

小賽什騰地區構造線呈近南北向展布,近南北向構造控制了達肯大坂地層的分布。望北溝地區構造線呈北西向展布,達肯大坂巖群地層呈北西向展布。其次級構造即北東向和近南北向構造對礦體有破壞作用。小賽什騰鐵礦點礦體被北東向斷層錯斷,影響礦體向東向西方向的延伸。

2.1.3 巖漿作用

總體來看,礦區巖漿活動不很強烈,僅出露零星的脈巖。從地表來看,局部地段有巖脈穿插礦體的現象,但對礦體破壞作用不明顯。達肯大坂巖群巖石宏觀特征及鏡下特征反映出原巖為一套淺海相正常沉積碎屑巖夾火山巖,說明早期巖漿活動和火山活動為成礦提供了熱源和物源。

2.1.4 變質作用

變質作用對礦體的影響主要是區域變質作用。礦質隨細碎屑沉積物一起沉積的,在區域變質作用下,使礦質與圍巖一起發生重結晶,致使礦物成分和結構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礦物形態、顆粒大小及空間位置的變化,但沒有化學組分的遷移和交代。礦床成為重結晶作用形成的變質礦床。

2.2 地球物理要素

1∶5萬磁測異常以正負異常伴生為主,幅值較低。平面等值線圖顯示異常形態呈北西-南東向條帶狀展布,異常形態較好。區內有M3、M10、M11、M12等分布。

1∶1萬磁異常呈條帶狀正負異常相伴,峰值較高,正異常處即為礦體產出部位,異常走向和地層、鐵礦體走向一致,異常大小、規模同鐵礦體大小、埋深有關。

2.3 地球化學要素

達肯大坂巖群分布區1∶5萬水系沖積物異常只有少量Li、Rb、W、Sn、Cr、Ni等異常分布,異常一般零星分布,強度低,濃集中心不明顯,大多為一級濃度分帶。

3 預測成礦作用

在古元古代發育的古陸邊緣的裂谷中,火山活動和巖漿活動較為頻繁,在火山活動間歇時期,火山噴發或海底火山溫泉活動將大量的硅鐵物質帶入水體中,使海水中的鐵濃度增大,同時受火山活動影響而形成的酸性海水使噴溢于海底的基性火山巖發生海解,汲取其部分成礦物質,在特定的條件下形成含鐵建造,在后期漫長的地質演化過程中,在變質作用過程中,隨溫度和壓力的變化,含鐵建造發生了一定的變質反應,而這些變質反應嚴格受變質流體的控制。由于原始沉積物中含有足夠的有機碳,在低中級區域變質過程中脫水和還原作用是重要的方式。區域變質作用使磁鐵礦粒度加粗、富集,形成富礦體。同樣的含鐵建造在不同的變質條件下可以有不同組合,以磁鐵礦為主,伴有赤鐵礦。

沉積變質改造型鐵礦其成礦過程經歷了一系列復雜的過程,主要與拉張構造體制下的海底火山噴發-熱液噴流作用相關,經長期運形成初始沉積型層狀礦床,之后經歷長期而廣泛的區域變質作用,使得初始礦床的成礦物質發生物理轉移和化學變化,礦床重新組合,形成富集型礦床。一般區域變質作用使礦床富集的同時,也發生礦體的構造動力遷移和構造改造,礦體發生幾何形態改變,三維空間位置改變,礦床的規模和儲量發生改變。因此應細致分析沉積-變質-改造的全部過程,弄清三種過程的作用規律,從定性和半定量方面加以全面分析,從而更加全面認識一個礦床的形成史。

4 成礦遠景分析及找礦方向

調查區小賽什騰山、秦川溝-望北溝一帶分布有大面積的古元古代達肯大坂巖群中高級變質巖系,雖然到目前在該套地層中還未發現較為典型有色金屬礦產,但據其巖石學特征可知,其原巖為一套海相碎屑巖夾火山巖沉積建造,為本區古老的結晶基底之一,受后期構造巖漿活動、變質變形作用影響,有形成沉積-變質型鐵礦產潛力,且在小賽什騰山已發現鐵礦點1處,秦川溝西已有良好的物探異常發育(圖1),推測為礦致異常,顯示該區較好的找礦潛力。

圖1 磁異常反演推斷解釋圖

5 綜合分析及建議

根據調查區中以沉積變質型鐵礦成礦事實,以及調查區達肯大坂巖群分布區及地面高精度磁異常分布情況,將研究區內的沉積變質型鐵礦勘查工作劃分為2個預測單元:小賽什騰山、望北溝-秦川溝。其中小賽什騰山預測區為重點預測區。

通過對區內各預測單元地質條件、地球物理信息的研究,總結和概括出以地質、地球物理找礦標志。結合區內工作程度及實際,提出了以下幾類預測方法:

成礦類型:沉積變質型鐵礦。

地質測量方法:主要以地質填圖和地質修測為主的大比例尺地質測量。其目的是查明各預測單元中的地層、構造、巖漿活動、蝕變帶以及礦體分布、圍巖蝕變等,可合理指導布置工程。

地球物理測量:主要以大比例尺地面高精度磁測為主,通過研究磁異常特征,圈定礦化礦化有利地段、推斷和判定磁性體產狀、走向規模大小等及深部延伸情況等,為進行鉆探工程驗證提供依據。

探礦工程:針對區內工作性質及工作程度,主要探礦工程以鉆探工程為主,對大面積厚覆蓋區主要地質體進行揭露和磁性體深部控制、邊界控制等。

[1]張琳,張小永,周樂勛,等.《青海省冷湖鎮賽什騰地區礦產遠景調查》2015,12.

[2]丁兆舉,袁濤,王平戶,《青海省冷湖小賽什騰銅礦巖屑地球化學特征》地質找礦論叢,2005,第20卷增刊.

小賽什騰山地區鐵礦種預測

■周樂勛 趙楠 嚴興鵬

P6[文獻碼]B

1000-405X(2016)-10-78-1

猜你喜歡
鐵礦變質礦床
大紅山鐵礦找礦前景分析
構造疊加暈法在深部找礦中的應用——以河南小秦嶺楊砦峪金礦床S60號礦脈為例
黑龍江省林口縣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礦床
漫畫與幽默
變質
采用稀土-B復合變質劑提高ZG30MnSi力學性能
冀東南部鐵礦區重力異常特征
西昆侖新發現鹽湖型鹵水硼鋰礦床
氫氧化鈉變質知多少
無軌斜坡道在大紅山鐵礦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