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開展研究

2016-10-20 15:50陳玉洪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創新教育小學研究

陳玉洪

【摘 要】 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營造創新性的教學氛圍;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創新性的解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研究

創新意識對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從小學階段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此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研究探討。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一、營造創新性的教學氛圍

創新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腦力活動,它是發現新知識、新問題、新方法的一個過程。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是創新的主體,沒有學生的參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像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無從談起。而在輕松、自然、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學習,會產生好奇心,激發自己的求知欲,進而形成創新意識。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展開想象、開闊思維,激發創新意識,促進自己創新能力的形成。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比如我再講五年級上冊《圓》這一節時,為了能讓學生充分理解圓的概念以及面積的求法公式,我會讓學生動手去剪、去分、去拼,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還使得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分的份數越多,拼的圖形越接近于長方形;可以拼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從中都能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操作的活動,能使學生得到較多的學習主動權,有利于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提高應變能力。而且使全班學生智力活動的潛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體現。

二、運用新的教學方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給教學帶來了無窮的魅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課件運行多媒體教學,可以為學生創造出一種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小學生的認識規律是具體——表象——概念,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程,因此,創新性教學中的教師要善于抓住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系緊密的特點,誘發和培養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培養和發展創新能力,離開了學生的主體性活動,就變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必須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開展主體性的學習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發現和探索的主動權也交給學生,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譬如我在講《認識分數》這一節時,先用多媒體教學,用flash動畫把分數生動形象的表示出來。在教學了1/2這個分數后,讓學生大膽的猜想生活中還存在哪些分數,學生說出了1/4、2/4、3/4、2/8、5/8等。我就適時讓學生動手用手中的長方形紙折一折、畫一畫,小組討論得出1/4、2/4、3/4的意義,教學效果表明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對抽象的意義有了形象的理解,記憶深刻,而且對2/8、5/8,甚至3/17等都能進行很好的表述。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課堂知識,這說明形象直觀的動畫和自己動手的成果比課本上的枯燥概念要好理解很多。

三、創新性的解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礎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實踐,探索多種解題思路,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也將運用于生活,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由此及彼”的能力,即讓他們通過解決一個數學問題,就有能力通過這種解題思路和方法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進而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所以說,數學教師應當提倡和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和想法,提出多樣化的解題思路。另外,要想讓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對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多設置一些問題和懸念,層層遞進,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進行探索,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實現創新。

我在教學時曾給學生出過這樣兩道題,如下例子所示:

長方形的周長是24厘米,長( ),寬( )。

商店買來30箱玩具,每箱80件,( ),( )?

讓學生通過自己對這兩道題的理解進行解答,有的同學質疑這題根本就是條件不足,題本身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這是因為多年的學習生活已經造成了他們思維的固化,就像第一題,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周長為24cm,那么只要長寬之和為12cm(一般長>寬)即可,所以長寬可以是任意數,這都可以構成周長為24cm的長方形。經過我的提示,同學們恍然大悟,面對第二道題學生的思維自然會被充分調動起來,促使他們多角度、多側面地去思考,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這樣教學,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以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為指導,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深入地了解創新的重要性,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質疑,并對學生的學習做出恰當的評價,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相信通過我們教師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陳保睿.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科教文匯(中旬刊). 2007(06)

[2]謝傳健.淺談數學教學中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03(03)

[3]付德明.小學數學創新教學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上). 2014(10)

[4]朱云云.讓花兒開放——小學數學創新無處不在[J].時代教育. 2013(18)

[5]張素芳.談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8(S2)

猜你喜歡
創新教育小學研究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
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促進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