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2016-10-20 19:23覃穎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以學生為本中職語文改革

覃穎

【摘要】本文以學生為本教育觀念的含義為切入點,就其在人教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具體教育策略和手段,做細致的探討研究,期望為中職語文教育質量的提升,以及促進中職學生人文素質與綜合能力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以學生為本 中職語文 課堂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133-01

伴隨新課改進程的推進,中職各學科的教育理念與方法也在經歷不斷的改革、創新。其中語文教育作為極為重要的基礎性教學課程,其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知識以及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起著關鍵的教育引導作用,對學生的個性能力成長與未來就業發展起著積極影響。而為了改進現有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與缺陷,進一步提升其教學質量與成果,帶動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就需要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思想,對中職語文課堂的教學內容、思路與方法做對應的摸索改革。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進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實踐與創新,不僅是課程改革理論的發展需要,也是從語文課堂改革實踐出發進行的的應用研究。因此本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為研究出發點,就其在人教版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的具體對策與方法,做詳細的探索分析。

一、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概述

每個學生具有其獨立的個性、人格與思想,也都有受到關注與重視的心理需求,而各個中職學生因其自身成長、學習條件環境的不同,造成其能力基礎與學習水平上的差異性也較大,但傳統中職語文教育中許多教師未能注意到這一問題,使用“大鍋飯”、“一碗水端平”的教育手法進行知識技能的教授,造成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其自身的學習需求均難以得到滿足。同時教師往往將自己作為課堂教育的主體,學生缺少自主思考與參與學習活動的空間,進而影響語文課堂教育效果,并阻礙學生的知識文化與職業技能的發展。以學生為主的教育理念,就是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求學進程中,各個方面的需求及其差異,與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上建立起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以深入掌握學生的求知與發展需要。以完善教師自身的教育內容、方式,通過打造以學生為主的學習環境與氛圍,為學生帶來知識、技能、情感與價值觀念上的積極影響與培育。

二、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具體策略研究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開展情感教育

要在中職語文課堂中進行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改革,首要的實踐措施就是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溝通關系,通過以學生為主的情感教育促進師生關系的改善優化。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注重,將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全部傳授給學生,還需要重視對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維護工作,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上的需求,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教師不但可以在語文課堂中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溝通,還可以采用短信、微信、微博等新型網絡通信手段,與學生做課下的情感交流,增進師生感情,了解學生的內心所需。此外,還需要構建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對教學活動的想法,由此作為改善師生關系、開展情感教育的基礎。

在中職語文課堂授課進程中的情感教育,教師可以所講教材內容為基礎作相應的延伸交流,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中職語文《胡同文化》一文時,教師可以此課文為方向,讓學生來談論自己家鄉的摸樣,并描述在自己的家鄉,是否也有與北京的胡同一樣,具備地方特色的文化建筑呢?其建筑是否還蘊含有獨特的地方故事呢?教師以此引導學生積極展開回憶與討論,來暢談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人文建筑等。經由這類探討活動的開展,不但能令學生對《胡同文化》這篇文章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與記憶,同時也在交流發言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建立起學生積極表達自我想法與觀點的思想意識,促進其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就家鄉建筑的交流互動中,深化師生感情,營造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優化教學模式手段,促進學生能力發展

在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改革實踐,還需要教師在授課模式與方法上進行創新,采用更加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對其職業能力的教育指導。傳統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大多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手法,學生只能記憶到相應的知識理論,卻難以深入學習到知識運用經驗,自身的學習能力也就得不到培養與鍛煉。而通過對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使用各類自主學習、小組合作等教學手段,能更有利于樹立學生的綜合能力與技巧,帶動學生學習水平與素質的提升。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教育理念的革新,產生了許多比較先進個教學模式,如多媒體教學、分層次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翻轉課堂、微課教學,等等。如此多的教學方式,在種植語文教學中進行應用,都可以發揮一定作用。因此,對于中職語文教師而言,就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教學,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提升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中職語文《雷雨》、《威尼斯商人》等戲劇課文時,教師可令學生先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并從中選出一部自己感興趣的戲劇作為研究對象。對其作品的相應時代背景、社會文化、思想價值等內容做思考調研,同時讓學生在自主性探究學習后,依據自我的調查學習成果,編寫相應的戲劇海報、劇目演出計劃等文章。此外教師還可依照學生的能力與長處,分別劃分為各個學習小組,使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某一戲劇的排練工作,每一個小組都負責單獨的戲劇排練任務,例如有的小組負責戲劇演出,有的小組則為幕后的策劃與籌備人員,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戲劇的排練工作之中。

三、結束語

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改革,就是給與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激發其求知熱情與興趣,使其主動探索實踐,在和諧歡樂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實現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優化。中職教師在語文課堂教育中,應本著以學生為主的理念進行教學培養,在課堂教授中積極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各類情感教育與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求知學習,令其在探究過程中收獲學識與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子欣.以學生發展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討[J].職業,2016,02:52-54

[2]時詠梅.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1:264

猜你喜歡
以學生為本中職語文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中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初探
中職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效策略探究
改革創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