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引領的路徑探索

2016-10-20 20:19張若天尚可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

張若天+尚可

【摘要】在新形勢下,一些社會問題逐漸顯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大學生群體中對于此時期的思考和認識容易迷茫,信念容易動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與方法已經逐漸不適應當前的互聯網環境,高速的信息更替節奏使人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實效性差、接受度低的弊端漸漸顯露。筆者嘗試使用新媒體作為載體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角度、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者角度分別出發,探尋依托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新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208-01

在當前不斷復雜化的國際形勢之下,社會思潮的分化勢頭逐漸凸顯,高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自然挑起了把握青年一代思想方向的重任。鄧小平曾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中國革命勝利的一種精神力量[1]?!碑斚码m處和平年代,然而思想入侵和文化入侵的戰爭卻已然打響。在新形勢下,一些社會問題逐漸顯露,大學生群體容易迷茫,信念容易動搖,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經逐漸不適應當前的互聯網環境,傳統的思想教育模式實效性差、接受度低的弊端漸漸顯露?!八枷胛幕年嚨厝绻覀儾蝗フ碱I,那么就會有敵人來占領”。在此形勢之下,互聯網已經成為了思想文化、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主戰場,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互聯網、流媒體、網絡電臺、微博等新媒體形式的網絡傳播途徑逐漸取成為主流,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引領的工作亟待開拓思路、探索路徑。

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為主導的路徑探索

1.思政教育方式和內容應變化調整

思政教育工作者一直以來都在教育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教育者的工作思路、方法及習慣在傳統的思政教育過程中決定教育效果[2]。新媒體思政教育不是把傳統教育內容搬到網絡上,以新瓶裝舊酒,在以新媒體為載體的教育過程中,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的選擇將比以往更為艱巨。

相較于傳統媒體,新媒體載體具有以下特征:

(1)“互動傳播”性:存在興趣點的內容會以幾何級數進行擴散,同時無興趣點的內容將會困在很小的圈子里達不到宣傳的效果;

(2)“內容創新”性:所傳播的內容不局限于傳統媒體的新聞、娛樂、文藝作品等傳播內容,短小、有趣的內容更容易得到網絡用戶的歡迎;

(3)“即時更新”性:讓新媒體擁有了相較于傳統媒體更加快速便捷的信息分享傳播渠道,但是傳播速率提升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真實比率下降的情況;

(4)“‘所有人對‘所有人”:這種特征架構了當前的互聯網文化的基礎,即自媒體文化,話語權不再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5)“網紅文化”:網絡紅人在有限程度內匯集了優先級較高的話語權,在關注者圈子內能夠更順暢地傳播信息和觀點。

只有了解了新媒體的運行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才能結合新媒體的特征及時調整教育的呈現方式。

2.以視頻為媒介的新媒體思政教育工作成效與局限

大連理工大學輔導員尚可推出《輔導員有話說》視頻專欄,通過錄制教育視頻進行觀點分享,闡釋熱點話題?!遁o導員有話說》每期視頻發布后一周內的累計訪問量可以達到千余次,以主創人員所負責的210名學生作為統計單位,人均訪問量達到5次。在開展教育范圍內,使學生養成收看習慣。不過以視頻為主要媒介的思政教育工作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育過程屬于被動開展,依賴于學生的收看習慣;局限于主創人員的表現力和自身知識儲備;受體裁、篇幅限制,表述的內容有局限性,視頻長度間接影響教育效果。

二、以思政教育接受者為主導的路徑探索

1.思想政治教育面對學生群體的困境

通過問卷調查,顯示目前學生對與傳統思想政治課堂教育參與度低,課堂思政教育在網絡時代受到了沖擊。學生對于直白的教育內容變得敏感,逆反情緒使教育效果甚微。

2.網紅文化是思政教育的機會之一

互聯網引發的問題也終究需要互聯網來解決。如果說靠文字在論壇中火起來的寫手是“網紅1.0”,靠噱頭、“審丑”走紅的是“網紅2.0”,那么當下“網紅”進入了網紅3.0時代[3],如Papi醬、奇葩說、微博“大V”們。相比上兩代網紅,“網紅3.0”們開始致力于傳播思想、傳遞觀點?!跋瓤吭掝}火起來,再靠思想火下去”。粉絲群體是“網紅3.0”的主要思想傳遞目標人群,他們對于時事的看法、歷史的觀點、人生的感悟,都在粉絲中得到了較好的接受和認同。

如果以為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夠成為這樣一位網絡紅人,那么他在教育中會少很多阻礙。學生若把接受教育以及認同觀點當成一種時尚,那么教育的效果比較事半功倍。

三、以師生思想匹配程度為主導的路徑探索

新媒體之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挑戰也是契機。教育者希望依托新媒體開拓教育的方法和內容;學生希望通過新媒體看到有吸引力的信息、結識有魅力的人物。多元化教育者的網絡形象,提升受關注度,讓教育者成為信息中心,可以是網絡思政教育的出路之一。

在網絡世界里,教育者可以是脫口秀主播,也可以是時事評論員,還可以是歷史講述者,網絡的半公開特性,可以使教育者更快地實現角色轉變——通過團隊策劃,以及后期制作,彌補個人閱歷能力的局限,利用新媒體的窗口,打造出全新教育者形象,更好地傳播教育內容。教育過程不可操之過急、過于直接,直接、生硬的教育會毀掉之前營造的網絡形象。教育者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觀察力,才能在新媒體時代抓住機會,開拓出真正有效的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徑。

最后,筆者想說,新媒體永遠只是教育的載體,新的載體只為教育提供了多元化的呈現形式,而不會憑空產生新的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依然是教育工作者本身扎實的理論基礎,堅定的政治信仰,和融會貫通的教育智慧。思政教育者需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時政知識,才能讓思想政治教育可持續發展,才能在當今的意識形態斗爭中充當起排頭兵的艱巨歷史任務。

參考文獻:

[1]胡雙.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優勢及對策探討[J].荊楚學術論叢.2015(2)

[2]李明麗.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共青團創新工作的思考[J].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學報.2013(1)

[3]鄭文聰.“網紅3.0”時代的特征及受眾心理[J].新媒體研究.2016(6)

作者簡介:

張若天(1987-),男,遼寧錦州人,漢族,碩士學歷,大連理工大學講師;尚可(1989-),女,遼寧鞍山人,漢族,碩士學歷,大連理工大學助教。

猜你喜歡
網絡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影響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