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時代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的引導

2016-10-20 20:23張作平赫艷杰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網絡時代引導思政課

張作平+赫艷杰

【摘要】愛國是公民對國家的深厚情感和責任擔當。當“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涉及國家主權和利益的沖突發生時,各種偏激的言論開始在網絡上廣泛傳播。大學生作為網絡的主要群體,心智不夠成熟,難免受到網絡上各種言論的影響。本文基于思政課視角,探討如何對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進行合理引導,使其走出迷茫、走向理智。

【關鍵詞】網絡時代 非理性愛國 思政課 引導

【課題成果】本文為四川省大學生思想政治研究中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 CSZ15006。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213-02

近期,菲律賓導演的“南海仲裁案”鬧劇成為各大媒體討論的焦點,也成為大學生討論的重要話題。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受到網絡言論的影響,有一部分大學生采取偏激的言論表達愛國情感、以仇恨的、報復的心態面對某些國家。非理性愛國現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偏差,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思政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必須發揮其應有作用,對大學生非理性愛國現象進行合理引導。

一、網絡時代非理性愛國現象的表現和原因

1.網絡成為傳播非理性愛國思想的平臺

網絡信息傳播具有自由性、開放性的特點。網絡信息傳播打破了傳統的單一性溝通模式,是一種全方位立體式交流。具有感染性、鼓動性的非理性言論,被大量轉載、轉發,這種信息會以幾何、爆炸式規模增長,往往迅速占領網絡傳播陣地。匿名身份使眾多網民擁有安全感,自認為這種信息的傳播不必承擔法律責任。

盡管絕大多數網民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正確的,但是面對涉及國家主權的領土爭端問題時,其表達方式卻出現了偏激。很多網民認為,只有以不惜戰爭代價解決領土爭端問題才是正確有效的處置辦法,用偏激的語言來表達對西方國家的憎恨才是愛國的表現。

2.大學生心智不成熟 出現非理性行為

首先,大學生群體多為90后獨生子女,獨立意識強、孤獨感強,網絡世界的多姿多彩,使90后大學生在網上找到歸屬感。他們對許多問題喜歡質疑和爭論、逆反心理較重、人生閱歷不足,缺乏理性思考的批判精神,而網絡上出現批判性的、鼓動性的言論,更容易使他們接受,并容易成為傳播這些言論的人員。

其次,大學生是網絡群體中文化層次較高的部分,接受新事物較快,對熱點問題有很強的敏感度?!翱觳褪健毙畔⒔涣鞣绞?,使很多觀點的交流流于表面,缺乏深入思考。網絡現有的愛國主義非理性言論,放大了他們自有的義憤情緒,導致他們在日常交流中出現情感沖動的非理性行為。

3. 愛國主義教育的偏差

近年來,有關抗戰的影視作品的播出以及各種紀念抗戰的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但同時也使大學生心中埋下了對西方國家的仇恨。面對西方國家的挑釁和領土爭端,很多學生認為國家所采取的擱置爭議、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和方法是示弱的表現,只有采取暴力的戰爭方式把領土完全收回才是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發揮思政課的引導作用

1.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的歷史觀、價值觀

思政課內容豐富,既有哲學方法的教授,又有對歷史和現實問題涉獵。哲學方法的教授使學生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達到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使學生的思維方式更加成熟,在面對網絡熱點問題時更加理性,使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待現實問題,使學生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國與國的關系。

思政課教學方式靈活,既有課堂教學,又有討論式、參與式實踐教學。思政課在教學中必須理論聯系實際,要根據現實國情對社會上所發生的熱點問題,結合理論給學生作出科學理性的分析,作出有說服力的解答。同時采取參與式、討論式教學方法,了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讓學生自主的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做到思想政治教育進頭腦。

2.加強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 樹立愛國主義理想信念

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結合現實中的熱點問題,采取辯證的觀點加強大學生理性愛國教育,讓學生了解到非理性愛國的言論的弊端,引導學生走向理性愛國的正軌,樹立愛國主義理想信念,增加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還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與國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主題。讓學生樹立包容的態度,愛國的同時也應該積極向其他國家學習,合作實現共贏。

3.規范網絡傳播平臺,加強網絡監督管控

應該加強網絡監督管控,加強對網絡言論的審核,規范網絡言論傳播,及時清除網絡上的錯誤言論。通過立法等手段,對網絡極端言論采取法律手段進行整治,凈化網絡環境。合理引導,提高網民道德文化素養。

思政課教學除了傳統媒介,還應該繼續借助現代化的網絡傳播平臺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政府和高校合作開發的論壇、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宣傳主陣地,豐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傳播正能量,有針對性地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性愛國思想。

參考文獻:

[1]黃旭鑾,思政課堂里的 “南海憤青”,[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8

[2]楊利利 汪勇,網絡輿情視域下大學生非理性愛國主義的引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10

作者簡介:

張作平(1983-)男,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西南醫科大學思政部教師,助教

赫艷杰(1984-)女,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生,西南醫科大學思政部教師,講師。

猜你喜歡
網絡時代引導思政課
[保你平安]網絡時代的真相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一場網絡時代的圍毆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細細品味課堂語言 輕松享受教學過程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網絡時代“人”的再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