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2016-10-20 20:28毛鴻雁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新課程

毛鴻雁

【摘要】傳統的教育中過分的注重教育適應社會,而忽略了教育促進個人的發展,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扮演著導演和演員的角色,單純的把學生當作觀眾,自導自演,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使學生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新課程背景下,創造能力的培養對職業高中的音樂教育顯得越來越重要。本文闡述了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單一的、陳舊的教學模式,探索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發揮和主動參與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程 創新能力 教育觀念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220-02

高中音樂標準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學習音樂的原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以音樂為美,達到感人、育人的目的。音樂欣賞教學是發揮學生創造性想象的重要因素,創造性想象是一切創造活動的基本前提?!镀胀ǜ咧幸魳氛n程標準》中指出:“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探究與創造活動,倡導開放式和研究性的學習方法,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音樂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新課程背景下,音樂鑒賞教育必須十分注重培養學生在音樂的感受中有體驗,鑒賞中有創新,以及對音樂的感知、態度等綜合能力。那么,如何培養中職學生對音樂的鑒賞、體驗、創新能力呢?首先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并且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思考問題的能力,啟發學生無限的想象力,從而達到培養創造性能力。

一、營造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引發想象力

中職學生想象力的思維很活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更加有利于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因此我們應優化音樂欣賞教學過程,改進課堂教學策略。教學中,教師應建立親和的師生關系,渲染溫暖和諧的、充滿自信的學習環境。音樂教學更應該跟學生一起互動,一起唱起來、一起跳起來,共同合作完成欣賞教學;在教學形式上,改變以往沉悶的氣氛,讓課堂“鬧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討論、合作探究。音樂欣賞教學中很多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作品的創作思想等等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加以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使學生敢于打破常規、敢于想象、勇于創新。

在一節欣賞課中,指導學生欣賞二胡器樂曲時,引用瞎子阿炳的故事,學生普遍認為阿炳就是個穿著破爛在街邊乞討、賣藝的盲人。有的學生卻持不同意見說:“我不是這樣認為的,我覺得阿炳是個作曲家、藝術家,我曾經看過《瞎子阿炳》這部電影。阿炳生下來后不久她母親就去世了,從小就被族人撫養,8歲后回到道觀和父親一起生活,道士們做道場用的樂器他全都學會了,很多樂曲都是他自己自編的,今天欣賞的《二泉映月》就是他的代表作,這首樂曲就像他的悲慘一生的闡述!”說完全班鴉雀無聲,而后對這位同學報以雷霆般的掌聲。課堂上,對學生善于動腦筋,把課外學習掌握的知識融入到學習當中,還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值得充分肯定,為此,教師要適時把握學生思維創新的火花,大膽地鼓勵學生的獨特見解,培養創新思維。

二、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

一個勇于沖破藩籬,勤于創新的教師才能真正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音樂教學模式是音樂教學過程與教學實踐之間的橋梁和紐帶,為音樂教師提供教學設計和組織音樂教學開展廣闊空間。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是主體,學生是被動的學習者,長期壓抑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新課程音樂教學模式的創新,首先是運用良好的情景陶冶的教學模式來激勵學生的創新。情景陶冶教學模式是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入、創設一種情感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環境或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音樂氛圍中學習,促進其知識和能力的協調發展。利用學生喜歡的音樂氛圍,配以運用現代多媒體的輔助,通過語言的感化,實物的展覽與演示,音樂的操作等教學程序再現。其次,運用探究、發現的教學模式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發現教學模式是音樂教師創設音樂教學情景,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充分的討論,最后學生總結出問題的答案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注重在音樂教學中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學習的結論。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學會學習,鍛煉能力,提高素質。再是運用引導創造的教學模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也是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發展和積累的過程,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注重發現學生的思維閃光點,激勵學生積極進取,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培養創新精神。

三、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激發創造性想象

俗話說:動人心者,莫先乎情。理解中帶著情感,情感中有所理解,是音樂欣賞中的另一創造性想象,它帶有濃厚的情景色彩。學生主觀的認識與情感的體驗在想象中得以自由發揮,因而在理解作品時也會在想象中染上一層濃厚的感情色彩,使欣賞和創造能夠“情景交融”。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都在進行心靈的碰撞,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就顯得融洽、愉悅,學生自然而然會把教師的愛遷移到學習中,師生關系會變得更加融洽。教師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以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激起學生的豐富想象,積極鼓勵學生創新。一部音樂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不同,在欣賞音樂時,應從引導學生體驗音樂作品內涵的情感和意境人手,讓學生去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體會音樂中無窮的樂趣,學生便會陶醉在教師激情澎湃、富于表演力的講解中,學生會被深深地吸引著,將會激起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求和努力學習的愿望。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體驗作品帶來的無限魅力,由此激發其創造性想象。

四、利用音樂的抽象性與通感性,升華創造性想象

音樂是很微妙的一種藝術,讓人向往、讓人憧憬。由于音樂的抽象性與通感性,驅使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時高時低的音樂旋律變換,導致情與景在腦海里的不斷地轉換,想象也隨之變幻與升華。教師在這樣的情景中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升華創造性想象,引導學生思維和情感馳騁更高境界的音樂之中。我在教授欣賞李叔同的《送別》時,先讓學生有感情朗誦歌詞,然后欣賞、聆聽李叔同創作這首《送別》時的曲調音樂,歌詞闡述中經歷了“送友離別”,實際上是李叔同以送別朋友為緣由,從而感悟到人生短暫,看破紅塵,也是他棄世出家的“前奏曲”,樂曲充滿著徹骨的寒意。最后啟發學生逐漸從初聽欣賞轉入到感情欣賞,再發展升華到理性的審美想象。有的學生問:“李叔同出生在富商家庭,為什么最后出家了呢?”有的學生回答說:“中國人口那么多,當時社會很亂很多人已經自顧不暇,不一定幫你當知心朋友,《送別》應該就是李叔同對中國當時現狀的一種揭示”。又有的同學想到說:“初中社會中學過,李叔同正處于中國內戰,社會動亂、變化多端時期,他肯定是遭到了社會的打擊才會出家的?!边@些既為聽覺轉化為思考的通感,更有創造性想象的升華,獲得音樂所容納的深遠意蘊,使學生有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廣闊的想象空間。

五、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創新意識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情感渲染、方法引導,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因為音樂欣賞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想象力、創造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而不是純粹的欣賞課。所以教師要明確創新取向,改變教學觀念和以往沉悶的課堂氣氛,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中入手,要善待學生的質疑,保護和發展他們獨創與奇特的想象力。學生的突發奇想,就是奇妙的創新過程,所以教師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助燃”學生的“智慧火花”。當然,學生在獨創與奇想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同的想法,教師應充分尊重,樂于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認識提出不同的見解。有些學生很希望在回答問題后得到教師的表揚和鼓勵,即使是回答錯誤了,教師也不要馬上否決與批評,應該和學生一同評價學習過程的得失,使其找到正確的方法,并鼓勵學生學會在錯誤中轉變思維方式,在失敗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傊?,以學生創新活動為基礎的全新教學模式,正是音樂欣賞教學需要努力的方向,學生審美活動和創造活動才能有效的實施!

由此可見,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造性想象的培養與課堂溫馨和諧的氛圍、教師的教學觀念、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密不可分的,這幾種機制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的。溫馨和諧的學習氛圍是教學的基本前提,教師的教學觀念是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師生間情感交流是教學中的紐帶,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是智慧產生的源泉。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欣賞教學中不斷想象、不斷進取、不斷創新,增強信心,體驗成功!

參考文獻:

[1]劉沛.音樂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9

[3]吳躍躍.新版音樂教學論[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

[4]尹愛青.音樂課程與教學論[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猜你喜歡
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淺談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高中體育新課程實施“碰壁點拔”式教學模式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