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

2016-10-21 10:47關陽平
現代企業文化·理論版 2016年14期

關陽平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7-000-02

摘 要 企業財務風險有狹義與廣義之分。本文就廣義上的財務風險進行闡述,本文從企業本身的財務管理中存在的風險現狀出發,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與控制措施。

關鍵詞 財務風險 防范 控制

一、財務風險涵義及表現形式

財務風險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財務風險僅指企業在籌資過程中運用財務杠桿不當可能帶來的風險,也稱為籌資風險。本文所指的財務風險是廣義上的,是企業在各項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內外部環境及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從而產生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不僅包括籌資風險,還有投資風險、資金收回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等等。具體表現在:

(1)過度舉債,資產負債率過高。2016年6月24-26日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季曉南出席“(第二屆)國企管理·財務管理創新峰會”會議就指出國企“負債總額從2008年的4.3萬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31.11萬億元,年均增幅達到40.8%。市場負債率從2008年的58.4%上升到2015年的66.2%?!?/p>

(2)盲目擴大投資,資金供應不足。同一場合,季曉南透露“從監事會監督檢查來看,曾對20家央企進行集中重點檢查,發現投資并購問題234個,占全部問題的9.4%,實際金額330多億元,涉及到全部影響金額的21.23%”。

(3)三項資產占比大,資產流動性弱。

(4)管理不嚴,資金跑、漏、滴情況嚴重。

(5)缺乏自我積累機制,發展后勁不足等等。

二、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

企業產生財務風險產生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企業自身的原因。市場環境、法律環境及資源環境等宏觀因素的不利變化均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但考慮企業對外部成因的不可控制性,本文更側重對風險形成的企業內因分析??傮w來看,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風險意識不足

一是企業整體風險意識不足,認為財務風險防控僅是財會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關系不大,二是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對財務風險的客觀性認識不足,不能從根本上把風險的本質,認為只要做好賬,管好錢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沒有積極、主動、系統地進行風險管理活動。風險管理缺位導致財務風險的出現。

(二)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力

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或缺乏對制度的執行與落實是引發企業財務風險的關鍵原因;一是沒有形成系統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沒有將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與投資、經營等風險管理工作緊密相連,例如沒經缺乏周密系統的分析和研究就盲目投資給企業帶來的資金鏈條危機;又如大額商品購銷中缺乏對市場的全面了解和對行情走向跟蹤分析,為占領市場盲目賒銷,導致應收款等大幅增加等。

二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內容沒有貫穿于企業基本活動的各個方面,單獨于某些部門、環節存在。三是沒有對財務管理內容的進一步細化,包括制定財務決策,制定預算和標準,記錄實際數據,對比標準與實際,評價與考核等各個環節。

(三)經營者道德風險

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分立,普遍存在委托代理的關系,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代理經營者的道德風險問題。例如代理經營者迫于業績壓力,可能會對收入和利潤作假,或者通過虛假交易轉移企業資金,輕者影響了企業的聲譽甚至被罰款,重者會挖空企業,最后到破產清算的地步。

(四)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和人才建設落后于企業發展需要

企業面臨的行業環境、經營模式、業務品種等都在不斷變化,但由于風險意識薄弱,又缺乏制度性支持,很多企業沒有重視財務管理系統的投入和財會人才隊伍的建設,管理系統的落后以及人員素質不高,導致我們的會計信息質量不高,因為決策所依據的經濟信息不全面、不真實,以及決策者決策能力低下等原因,導致投資決策、經營決策失誤頻繁發生。更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

財務風險客觀存在,不能完全規避。但通過建立“以風險為導向、以制度為基礎、以流程為紐帶、以系統為抓手”的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內部控制體系,通過建立風險識別系統,制定風險解決方案,建立監督改進機制,提高風險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水平可有效轉嫁和減少財務風險。

(一)以風險為導向,強化全員風險管理和控制意識

從戰略高度認識財務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建設的必要性,將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管理融合日常經營管理常抓不懈,一是強化員工在風險管理中的主體意識;二是提升員工風險辨識、分析和應對的能力,強化全員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意識,確保企業全員參與、全員有責、全程覆蓋。

(二)以制度為基礎,形成有效的企業財務風險防范機制

一是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將財務管理貫穿于企業基本活動的始終,形成以財務管理為中心,包括投資、經營、訴訟管理等多維度等風險管理體系。

二是強化內部審計監督機制。加強內部審機構的權威和職能,強調內部審計與監督不應僅僅是對財務會計信息和經營業績真實性與合法性的結果審計與監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對企業規章制度和重大經營決策貫徹執行情況的過程審計和監督,保證企業各項經營活動都在嚴格的程序下進行。

三是設計合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使經理人、員工的努力目標與企業的利益目標盡可能一致,一方面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員工采用不同的激勵措施,針對不同情況采用多樣的評判標準,形成合理有效的競爭機制,另一方面強化追責制度。從而約束經理人的逆向選擇行為,減少委托-代理模式中經營者的道德風險。

(三)以流程為紐帶,強化風險的全過程管理

企業圍繞“初始信息收集—風險評估—制定風險管理策略—制定風險解決方案—風險的監督與改進”的流程,強化財務風險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管理。

1.建立高效的財務風險事前預警系統。預警指標體系是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核心。針對企業較普遍存在的過度投資、逾期應收等財務問題,通過設置資產負債率、逾期應收賬、逾期應該收款賬齡、存貨周轉率等指標及時提示風險。防范于未然。

2.加強風險的事中管控。建立企業的財務風險跟蹤、監察和反饋等機制,各部門各司其責對企業的每一項重大的籌資、投資活動、經營活動以及現金流量等財務風險種類的風險程度進行不間斷的跟蹤、監視、保證隨時了解、掌握、反饋及信息共享。

3.加強風險的事后控制。建立企業財務風險檔案,總結已發生風險的經驗教訓,用以指導未來財務風險的防范。同時對財務風險預警系統進行調整,以期在未來防止類似風險發生提供參考和借鑒。

(四)以系統為抓手,不斷提升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財會人員的素質

通過提升財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人員素質,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提升財務管理的決策支撐職能,可有效減少因決策失誤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一是建立和不斷完善財務管理系統。將財務管理需求納入信息系統規劃,通過信息系統整合、改造或新建等途徑,及時、高效地提供和管理相關信息,提高企業對財務管理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防范企業因財務管理系統不適應環境變化而產生的財務風險。

二是強化崗位職責,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促進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將財務管理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提升財務人員人員的素質,促進財會人員參與單位規劃、決策、控制、評價活動,防范財務風險。

參考文獻:

[1] 金錫萬.企業風險控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 王關義,劉益,劉彤等.現代企業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3] 浩.論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J].南方論物,2010.08.

[4] 廣東省國資委.關于省屬企業全面推行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工作的通知.(粵國資財務【2014】22號).

[5] 王曉微,張宏達.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分析及防范[J].科學教育前沿,2014.7.

[6] 李景森.我國商貿企業財務風險特征及防范策略[J].大陸橋視野·下,2015.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