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與控制研究

2016-10-21 20:58楊文景婁亞磊趙紅亮
科學與財富 2016年9期
關鍵詞:控制研究

楊文景 婁亞磊 趙紅亮

摘要:在供應鏈環境下,企業供應商質量管理得到提升。本文立足于供應鏈環境,對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進行分析,對供應鏈環境下的質量評價信息系統進行研究,并提出評價信息系統的實施方案。同時對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控制展開討論,分別從生產件批準、實物質量檢驗控制、供應商質量審核以及質量改進等角度分析,提出質量控制對策。

關鍵詞:供應鏈環境;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控制研究

0 引言:

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設計需要具備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設計原則、可操作性原則以及考慮利益和風險原則。建立科學合理的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對于提升供應商質量管理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為此,本文對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體系進行分析,提出供應鏈環境下供應商質量管理控制對策。

1. 基于供應鏈的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構建

1.1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設計原則

在供應量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需要尊重一定的原則,才能夠促進供應商產品質量的提升。第一,簡潔和完備性原則。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中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在系統設計中,需要建立一個比較完備的體系,去復雜化,將重點突出,保障質量管理體系的簡潔性;第二,可操作性。質量管理體系的設計需要與實際情相符,確保在實際應用中,對供應商進行一定時間的培訓之后,能夠有效的提升供應商的工作效率;第三,注重成本,充分考慮利益和風險性。在建立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時,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可能會為企業所帶來的風險,權衡成本與經濟利益,將風險有效的降低[1]。

1.2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框架

基于供應鏈視域下的供應商質量管理體系框架主要包含六方面的內容,第一,供應商開發;第二,供應商績效評價;第三,生產件批準;第四,實物質量檢驗;第五,供應商質量審核;第六,供應商質量改進。在該系統框架中,需要對以上內容進行逐一分析,并且針對實際的情況,進行不同層面的改革。

2. 基于供應鏈的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

2.1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評價信息系統

隨著科技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基于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管理,需要在傳統的供應商質量管理模式技術上進行創新。建立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信息系統,能夠有效的將供應商質量評價效率提升?;诨ヂ摼W技術的供應商質量評價系統,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對未來企業質量信息系統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幫助[2]。

在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信息系統主要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質量信息采集階段;當企業中的產品交付到使用者手中,處于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能夠向使用者發送產品質量調查問卷。該問卷一方面能夠對產品的質量進行追蹤,另一方面還能夠對產品的質量意見進行收集。

第二,質量信息篩選階段;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會產生不同的質量反饋信息,當供應鏈匯中企業對使用者的質量信息問卷進行統計之后,將質量信息分解為“面向設計””面向采購”、“面向制造”、“面向配送”以及“面向銷售”等模塊,根據不同模塊的實際需求,對質量信息進行篩選。

第三,質量評價信息共享;在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將以上已經分類的信息發送到供應鏈質量信息管理系統中,實現質量評價信息在供應鏈企業之間的共享。當信息貢獻之后,企業能夠針對評價報告中所反饋的信息進行產品質量的改進[3]。

2.2質量評價信息系統的實施方案

在以上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體系中,其信息系統建立的三個環節實施方案如下:第一階段為用戶層,需要供應鏈核心企業通過登錄互聯網,對網絡端口中完成對不同信息的分類處理;第二階段為Web服務器層,對質量評價進行存放,該環節的實施能夠對不同質量評價對象進行處理,完成特定評價需求。例如能夠 在面向中,針對產品的結構和功能設計,提出評價指導。同時Web中間層對用戶需求做出影響,對反饋數據庫中的數據進行評價。在第三階段主要通過數據庫服務器來對各層質量評價質量和質量資源數據進行存儲[4]。

3. 基于供應鏈的供應商質量控制對策

3.1在生產件批準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在供應鏈環境下進行供應商質量控制,首先需要進行生產件批準,生產件批準簡稱為PPAP。PPAP的出現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有效的減少批量生產環節中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在實際生產中,當有新的物料產品、技術更改、供應商生產地或者是更多的工藝變更時,供應商需要經過采購企業的生產件批準才能夠有效的實現批量生產。該種方式的出現能夠對采購企業的要求進行理解。PPAP在供應商質量管理控制中的實際應用過程的方法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輸入:采購企業向供應上提供使用者的需求、產品圖紙、物料檢驗規范、供應商提供樣本等;

輸出:物料產品的和生產過程中的審核報告、清單報告、首件樣品檢驗報告等[5]。

3.2在實物質量檢驗中的質量控制

實物質量檢驗環節的質量控制,是指通過專業的質量檢驗工具,采取科學的質量檢驗方法,根據產品質量規范明細,對產品進行質量檢驗。在采購企業中,在進行相應的生產活動之前,其第一個質量控制關口就是進貨檢驗。進貨檢驗在是一項重要的工作,該項工作能夠有效的避免質量差的產品進入到下一環節中。如果質量差的產品流入到下一個生產環節中,一方面會降低企業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會提升產品生產的運作成本。如果在下一環節中,產品被拒收之后將會影響大批量的合格產品的投入運行。這樣的結果在供應鏈上運作效率比較低,因此,從源頭上進行供應商的質量管理控制非常必要。

常規的質量檢驗中,首先需要付供方出廠檢驗報告,提供采購件檢驗文件;其次,需要檢驗員按照檢驗的文件需求進行檢驗,根據檢驗員的判定來進行下一步處理;當檢驗員判定檢驗合格,產品能夠入庫,檢驗員填寫檢驗報告以及合格證明書等資料。當檢驗員判定不合格時,產品不能入庫,檢驗員需要填寫不合格。

3.3供應商質量審核

供應商的質量審核主要分為產品審核、過程審核和體系審核。其中過程審核主要應用于零件生產的評價測定和過程開發,能夠對產品零件各道工序的工藝質量以及過程是否能夠使得企業滿意進行分析,過程審核側重的是加工工序關鍵參數,在過程審核中能夠根據工作人員的技能、設備參數以及檢驗工具等進行詳細評價。

結論:

綜上所述,在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評價信息系統中,主要分為質量信息采集階段、質量信息篩選階段以及質量評價信息共享三個環節;為了提升供應商質量管理控制水平,本文提出了供應商質量控制對策,分別從生產件批準、實物質量檢驗控制、供應商質量審核等角度進行質量控制。

參考文獻:

[1]郭永麗.供應鏈環境下的供應商質量管理評價與控制[D].中南大學,2014.

[2]林娜.供應鏈環境下AG公司供應商管理項目的實施與控制研究[D].東北大學,2010.

[3]張莉.供應鏈環境下的質量控制與評價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06.

[4]黃明群.基于協同質量鏈的供應商質量管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5]李少華.水泥生產企業供應鏈管理環境下供應商的選擇與評價[D].內蒙古大學,2006.

作者簡介:

楊文景(1988—),女,河南省商丘人,本科,畢業于大連海洋大學,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質量管理。

猜你喜歡
控制研究
關于工程造價計價模式和造價的控制研究
電氣自動化儀器儀表控制的研究
冶金機械液壓污染的原因與控制研究
企業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探究
肉類食品中產氣莢膜梭菌及其控制研究進展
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與操作風險控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