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足地之利 挖掘地之長

2016-10-21 00:25周發慶
科學與財富 2016年9期
關鍵詞:鴿子實驗教學科學

周發慶

摘要:農村學??茖W的實驗教學材料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要善于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充分發揮農村自然環境這個大課堂的作用,把課內和課外、學校和家庭、書本和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用足地之利,發揮鄉村小學的地理優勢;挖掘地之長,自然資源是鄉村小學科學教學最主要的優勢,搭建好實驗教學的這個科學舞臺。

關鍵詞:科學實驗材料 挖掘

現在有一大部分農村學校條件相對較差,缺少實驗器材,不能有效地開展實驗教學。但農村科學教學的優勢在于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優美的自然環境、多樣性的動物和植物、肥沃的土壤、自然的地質等。這些,都是農村上好科學課的優勢。我們可以精心經營農村科學教學中開展實驗的優勢:用足地之利——發揮鄉村小學的地理優勢;挖掘地之長——自然資源是鄉村小學科學教學最主要的優勢。

一、利用校外天然“實驗室”,實驗教學材料——頗豐

農村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廣闊的田野茫茫蒼蒼,河道縱橫交錯,巖石、土壤到處都是;春、夏、秋、冬的物候變化多端;瞬息萬變的電閃雷鳴,云、霧、雨、露、霜、雪等自然現象司空見慣;悅耳的蟲鳴鳥叫等等,都為科學教學提供了活生生的實驗素材。這些自然景色是課本、標本、直觀教具和CAI課件等無法比擬的,豐富的大自然成了廣闊的天然“實驗室”。因此,在實驗中充分利用、合理取材,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實驗、感知,不但使學生學到許多科學知識和方法,還能受到愛家鄉、愛大自然的教育。

通過對比實驗,學生直接感知了植被對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從而明確植樹種草可以防風固沙,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促進生態平衡等。身臨其境的實驗活動,使他們明白平時司空見慣的這些事物,就是大自然的最精彩的一面,同時也都是實驗的好素材。它包含著無窮無盡的科學知識,只要我們去研究,就能揭開其中的奧秘。

二、開發家鄉動植物資源優勢,實驗教學材料——顯富

農村學校的周圍,分布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能為學生科學學習提供較好的學習資源。比如在觀察動物、觀察植物這些課時,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到野外,或去養雞、養鴨、養狐、養貂等專業戶,菜農的塑料大棚等場所,讓學生觀察。如我們在教學三年級的《有生命的物體》這一章的有關植物部分時,為了使學生清晰地觀察到植物是怎樣通過體內“導管”將水分輸送到全身各部分的情形,我們結合了學校的校本課程《科技種植》里的“清水養植”活動(該活動曾經獲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實踐類一等獎)。先讓學生從村上采集內質較肥厚、葉子較寬大的植物,然后把它洗干凈,把根浸泡在盛有紅色墨水和藍色墨水的瓶中。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就能夠清楚地觀察到植物通過“導管”將紅色液體和藍色液體吸收到莖和葉片上,從而了解到植物是怎樣喝水的。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從小具有研究科學的興趣,又為學生全面認識動植物提供感性材料。

又如有的學校的小河邊有幾十棵垂柳,可以開展《柳樹飛絮的研究》。讓學生經歷了柳樹從開花,發芽,結果,觀察葉子,繁殖,飛絮的危害,解決這一問題當中,孩子們研究時因為發現身邊的柳樹這么有趣,有奇怪的花,可愛的小綠果實(平時不注意發現不到的),其中有的是要高科技的技術才能解決的問題,這自然就調動了孩子的興趣。

三、挖掘家長種植養殖經驗,實驗教學材料——真多

生長在農村的學生,家家有田種,戶戶有養殖。家長對農作物種植和對動物飼養的方法與經驗,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這對開展科學實驗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有些學校所在地是遠近聞名的“科技種植”之鄉,學校周圍有許許多多的大棚蔬菜、草莓生產、蔬菜特色村:“絲瓜村”“藥芹村”“番茄村”“葡萄村”“萵苣村”“無花果村”“無籽西瓜村”“香蔥村”“菜秧苗村”等。學校自有的種植基地,可以精心組織策劃對學生的科學實驗。如教學《多種多樣的植物》一課,課文要求學生分清開花植物與不開花植物、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木本植物與草本植物等。這些知識在課堂上是難以講清的,學生也很難分類的。于是,我們利用家長的種養經驗優勢和家庭的有利條件,課前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下到田野上親自觀察多種多樣的植物,課堂上再讓學生將帶來的各種植物進行分類,學生不但分類正確,而且還懂得了一些簡單的植物栽培知識:如葡萄的種植與其他植物種植是不同的,它是由葡萄的莖扦插的,扦插的莖至少要有1-2顆老芽,扦插時芽要向上,扦插在地下的莖會生根,地上的芽會發新芽,然后生長,二年后才會開花、結果。這些知識都是學生從家長那里學到的。

再如教學“鴿子”一課,是一個叫楊陽的小男孩講的。他爸爸養了很多鴿子,經常訓練鴿子,他自然平時就積累了很多關于鴿子的知識。在老師留了觀察作業后,為了能觀察好鴿子,他連續好幾天爬到平房上去觀察。他從鴿子的外形:鴿子的眼睛、眼瞼、耳朵、脖子發亮的羽毛,帶小鉤的4趾爪子,能掌握方向的尾,講到鴿子的吃食,鴿子的飛,鴿子的訓練,連一個腳環他都能給講出4種作用來。后來,他又講到鴿子的叫聲,提到鴿子起飛前要叫,飛回家時也要叫,叫聲是不一樣的。我讓他請爸爸幫忙,把鴿子不同的叫聲給錄下來。鴿子在不同情況下的叫聲確實是不同的,他還注意到鴿子只剩一只時孤單的叫聲什么樣,生病時的叫聲什么樣,都給它們錄了下來,儼然一個研究鴿子叫聲的小科學家。

家長的種養經驗不但培養了學生初步的勞動技能和習慣,還培養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以及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又如在教學植物和動物一生的變化等內容時。因為種植大豆、飼養蠶寶寶等需要開展長期的觀察活動,而這在科學課堂上是滿足不了的。于是,我們便利用家庭的有利條件,讓學生在家種植大豆和飼養蠶寶寶,不但種得活、養得好,而且在日復一日的照料、觀察、測量、記錄的過程中,學生逐漸掌握了動植物的生長周期,從中感悟了生命的短暫和存在的意義。

四、借助家庭的生活用品資源,實驗教學材料——添彩

依據國家制定的科學課程標準和《教育指導綱要》中關于科學教育的要求,科學課要靈活多樣地開發與設計突出本土化并體現地方特色的案例。有句話說得好:“瓶瓶罐罐做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鞭r村不但有美麗的自然環境、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且家庭還有充足的物質資源。如《生活中的靜電現象》一課。就用多條長尼龍繩扎緊,然后用梳子將繩子梳細。一手拿尼龍繩,另一手用梳子梳理繩子,因為摩擦產生靜電,繩子就會分開,變得蓬松。又如家庭中的電池、小燈泡、細電線、金屬片等可做成簡單電路;用臉盆或大鐵碗代替水槽。普通玻璃杯或其他水杯代替非加熱用的燒杯,老花鏡代替放大鏡,用線軸做輪軸等。利用這些家庭中隨手可找的材料開展各種實驗活動,探究科學知識,不但解決科學課教學資源的短缺問題,還為學校充實了大量的教具、學具,同時也推動了科學課教學器材的更新換代,極大地提升實驗教學的開設率。

科學的實驗教學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要善于利用身邊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充分發揮農村自然環境這個大課堂的作用,把課內和課外、學校和家庭、書本和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搭建好實驗教學的這個科學舞臺。這不僅能提高農村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科學探究的態度,為農村小學更好地開展實驗教學探尋出一條新途徑。

猜你喜歡
鴿子實驗教學科學
鴿子,飛吧
小議初中化學演示實驗教學
電容器的實驗教學
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鴿子高高飛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小鴿子,飛起來
小鴿子
幾何體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