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古代的巡視制度

2016-10-26 09:17劉峰
當代黨員 2016年18期
關鍵詞:巡按郡守御史

劉峰

在古代,巡視制度源遠流長,相傳從三皇五帝時期開始。那時,巡視叫“巡狩”。堯曾命自己選定的繼承人舜以“代理天子”的身份巡視四方,并規定天子五年“巡狩”一次。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割據,群雄并起,出現了“巡行”制度,就是諸侯國的王或者大臣們到地方去巡視。

秦始皇一統天下后,多次巡視。這種天子親自帶隊的巡視,此后經常出現。例如,隋煬帝下江南,康熙、乾隆南巡。

皇帝出巡畢竟是興之所至,巡視工作還是要由行使監察職責的官員負責。

這種正式的巡視工作由漢武帝開創。漢代地方官特別是郡守一級,權力非常大,要想監察他們有沒有營私舞弊、陽奉陰違,非常困難。而且,漢代地方黑惡勢力也非常猖獗。這些人橫行鄉里,欺男霸女,魚肉百姓,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打擊貪官污吏和地方豪強,成為當務之急。

漢武帝把全國劃分為十三個區,稱為“部”,每部設一名刺史,巡視轄區內的官員,包括諸侯王、郡守等的所作所為。巡視工作的內容,主要有六個要點:第一,看看地方豪強有沒有占地,有沒有恃強凌弱、欺壓良善的行為;第二,看看諸侯王、郡守有沒有不執行中央的政策,有沒有損公肥私、狼狽為奸等不法行為;第三,看看官員辦案有沒有草菅人命、制造冤獄、激起民怨的;第四,看看官員有沒有任人唯親、埋沒人才;第五,看看高官子弟有沒有依仗權勢,為非作歹;第六,看看官員有沒有和地方豪強勾結,謀取不法利益。

唐朝時,唐太宗曾經派高官孫伏伽、褚遂良等人擔任監察御史,帶領巡視組巡察各地。此次巡視,收獲頗豐,有二十個人升官,七個人被處死,被流放和撤職的多達幾百人。

監察御史出巡是隨機的。當地方有重大事變時,監察御史便臨危受命,奉旨出巡。那么,日常的巡視工作由誰負責呢?

唐中宗時,設置了巡按使一職,把全國劃分為十道,由巡按使負責分道巡視。在唐朝,巡視科目多達七八十項,每個巡視片區內需要各級官員少則千兒八百,多則兩千以上。即便巡視者三月出門,十一月回來匯報,也時間緊迫,必須加班加點。所以,另設巡按使,分擔部分工作。后來所說的“八府巡按”,就開先河于此。

巡按制度正式確立是在明朝。那時,老百姓認為“巡按”是清廉而權勢大的官員,由此出現“八府巡按”之說。到清朝,這一職位改名為十三科道,俗稱道臺,正四品,歷史上的著名清官海瑞曾任過“十府巡按”。

可以說,古代巡視制度是隨著朝代更替而不斷完善的,能夠震懾貪腐,樹立清風。

(綜合摘編自《法制日報》《學習時報》)

猜你喜歡
巡按郡守御史
打油詩也能保命
大型黃梅戲《御史夫人》
巡按御史:正義化身or腐敗淵藪?
試析明代成化初期御史刷卷政策的變化
霍志軍《唐代御史與文學》一書出版
巡按的派與不派
古代巡按制度的興止
郡守·太守·京兆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