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中國風險社會的體制差異:現狀、特征與思考

2016-10-27 15:28張沖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個體化體制分配

張沖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當前中國風險社會的體制差異:現狀、特征與思考

張沖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風險社會,是近幾年國內學術圈討論的焦點議題,考慮到中國特有的市場化改革和體制差異現狀,中國風險社會從建國初期的“單位制”在規避風險問題所發揮的作用機制,到單位制解體后出現體制內外分化,社會風險的分配和轉移呈現“中心—邊緣化”的趨勢和格局,風險人為再分配的背后是市場化改革不充分和體制內外不公平的結果,打破體制庇護、壁壘和利益壟斷是今后體制改革任務的重中之重,也是國家社會責任的體現。

風險社會;體制壁壘;風險特征;體制差異;風險分配

一、當前中國風險社會的現狀

1986年,德國著名社會學家烏爾里?!へ惪嗽凇讹L險社會》(RiskSociety)一書中,首次提出“風險社會”的概念。[1]當時的中國絲毫沒有貝克所言及意義上的風險社會表征,在傳統單位制的生活下,幾乎所有的衣食住行都在單位模式下進行,生活遵循一套比較固定的慣習,單位人的日常行為幾乎都由家庭、單位和國家通過各種制度計劃和安排,國家通過嚴格的計劃管理牢牢掌控著社會資源的分配。這種秩序下的單位人生活穩定且單一,國家包辦一切,個人不必承擔社會風險。然而這種制度環境并沒有長期存在,1994年全面經濟改革,國家逐漸放開手中的權力,對資源管理和分配習慣性大包大攬的單位時代也將一去不復返,從那時起中國社會對于風險的認知幾乎與改革步驟比肩并起。風險的集聚區首先是集中在經濟改革的核心區域,從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體制外的私營企業和個體經營,再到改革的邊緣區內陸和體制內的國企改制,隨著市場化的腳步逐漸擴張到中國的各個方面,并通過一系列的醫療安全、食品安全、物價上漲、房價上漲和下崗失業等關乎國計民生的全局性議題突顯出來,成為影響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

二、風險社會特征:基于中國體制視角的觀察

(一)風險的人為再分配邏輯。

貝克認為風險社會的風險分配邏輯將會取代以階級為基礎的財富分配邏輯。不過中國要考慮到自己的特殊國情,畢竟在發展進程上要遠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溫飽問題至今仍然是沒有解決的問題。轉型期的中國式風險最大的社會特點在于其人為干預分布,[2]以資本和權力的集中者為代表的利益集團完全具備風險危機轉移的能力,把風險危機由體制內群體轉移到體制外群體,這同時也遵循了以階級為基礎的財富分配的邏輯。因為體制內往往代表權力和財富的中心,體制外群體則是體制邊緣化的群體。風險的人為分配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風險生產和規避的山頭主義,利益集團作為風險分配的主導者將風險再分配、分散以及轉移。

(二)中國式個體化與原子化。

個體化與原子化是風險社會表征之一,工業化時代集體化向個體化逐漸過渡,西方社會的個體化以高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為擔保,即使個體化和原子化之后個人所面臨的風險也會有國家協助分擔。中國自傳統單位制逐漸解體后,一直處于個體化的進程中,一方面中國政府在提出市場化改革后,一直將更多的責任和風險從國家轉移到個人,鼓勵個人自由選擇和靈活應對;另一方面國家并沒有建立全方位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來分擔個人的風險。勞動力市場的就業政策從起初的建國初期的包分配到80年代大批工人被買斷工齡和下崗失業,再到現在主要依靠個人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自由擇業和競爭熱門崗位?!斑@樣的就業政策也意味著再分配政策,并創造新的不安和不平等。工人從工作中得到一點點自由是以新的束縛和不安全感為代價?!保?]

三、當前中國風險社會的體制差異

體制內國有壟斷場域群體在風險感知上明顯弱于體制外市場競爭場域群體,而在風險承擔能力上強于體制外場域群體。其中國家依據單位的不同行政級別和規模效益,采取體制外市場化和體制內國有化的策略,體制內群體在單位制消解后形成了對單位的新的依附關系,對單位行政級別的權力關系依附和對單位經營效益的生活基礎依附,導致體制內外在享有國家資源分配和福利待遇上面存在顯著差異,具體表現在職業聲望、經濟地位、收入水平、福利保障、工作穩定性等等。相對于體制外場域,體制內勞動力市場的安全性系數更高,其中包括工作的穩定性、收入的有保障性和福利的多樣性。體制內場域群體所在崗位調動或變化的可能性較小,這里主要強調工作的穩定性,亦即大家通常所說的“鐵飯碗”;體制內工資收入更平均、差距小,收入保障的覆蓋范圍更廣,保障了員工獲得穩定可靠的收入,員工相對剝奪感低;體制內尤其國家機關的公務員系統和大型國有壟斷性企業和部分事業單位除了享有工資收入和基本保障外,還包括公費醫療、住房津貼、年終獎和各種產假、育兒假、病假等多元化福利待遇。

四、議論與思考

我們研究中國的風險社會狀況,不僅需要將其放置于世界風險社會大背景下,亦應充分考慮中國發展方式轉型和體制轉軌的雙重轉型下特有的運行邏輯和方式,因此本文從中國特有的體制差異視角出發,深入分析了體制內外的風險差異狀況。面對當下的體制分化和由此形成的體制內外地位“差序格局”現狀,中國社會所呈現的獨有的“中心-邊緣化”的體制內到體制外的風險分配和轉移趨勢,權力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于體制內所導致的體制內外風險承擔能力和感知能力的差異現狀,值的我們對當下的體制改革和國企改制的成果所深思和反省。毋庸置疑,市場化道路和國企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改革將是貫穿“十三五”時期的主線,國企改革無疑是重頭戲之一。新一輪的國有企業改革指導意見指出,進一步深化國企改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方案、國有企業功能界定與分類的指導意見等,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入融合,促進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傊?,體制改革需要壯士割腕的魄力,更需要上行下效的執行力,盡管改革的道路阻力重重,但不言自明的一點是體制庇護和壁壘、利益壟斷在今后市場化深入改革中亟需被打破。雖然時間緊迫、任務繁重,但不能一蹴而就,而應采取漸進式的改革方式有效轉變目前體制差異現狀。

[1]烏爾里希.貝克. 風險社會[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2]鄭永年,黃彥杰. 風險時代的中國社會[J].文化縱橫,2012(5)。

[3]林丹著,烏爾里希.貝克風險社會理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C911

A

1671-864X(2016)09-0059-01

猜你喜歡
個體化體制分配
《風平浪靜》黑色影像的個體化表述
試論烏俄案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維護
個體化護理在感染科中的護理應用
應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級探討
遺產的分配
一種分配十分不均的財富
績效考核分配的實踐與思考
建立“大健康”體制是當務之急
為“三醫聯動”提供體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辦醫體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