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2016-10-27 15:28李艷海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城鄉經濟生源縣域

李艷海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我國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李艷海

(四川師范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進入以知識經濟為特征的二十一世紀,國家的強弱、民族的前途和人類的命運,已不僅僅取決于少數精英及其掌握的尖端技術,全民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才是最根本的決定性因素。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是這一過程的奠基階段,然而在我們國家,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卻處于極不平衡狀態。本文從我國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出發,分析了造成不均衡發展的原因,然后提出了相應策略。

城鄉義務教育;不均衡;原因;策略

一、我國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表現

(一)生源不均衡。生源是衡量教育是否均衡發展的首要表現。生源是否均衡直接反映了教育資源配置是否均衡。然而,我國正處于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勢必會造成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東西部的差距不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問題,但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是可以實現的。而現實情況則是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卻呈現出失衡狀態,且有加劇趨勢。首先表現在生源數量上的失衡?!俺伏c并?!闭弑M管已于2012年9月被國務院緊急叫停,但農村學校依然沒有出現復蘇跡象,反而“空殼學?!睌盗吭絹碓蕉?,城鎮學校的“大班額”也日趨嚴重,農村“上學難”和“有學不上”的怪象也愈演愈烈。城鄉義務教育的生源出現了嚴重失衡。

生源失衡是教育發展失衡的最直接表現。其背后隱藏的是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

(二)硬件配置不均衡。教育資源在硬件設施配置上也存在著極大的不均衡。硬件設施從校舍到教具,城鄉之間有著極大差別。經過國家數年來對農村教育的扶持,農村地區的教學樓基本上都煥然一新,而其它配套的硬件設施卻遠遠沒有跟上。其一,多媒體教學在城市已基本普及,而很多農村學校還是靠老師的板書,一堂課下來粉筆灰四處飛揚,并且耽誤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課堂時間無法高效利用。其二,體、音、美器材缺乏,很多農村學校的體育課也只能讓學生跑跑步、做做操,要么就是自由活動;音樂課沒有像樣的樂器,更不用說鋼琴或者音樂教室了,學生只能跟著老師老師唱幾首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美術課也沒有作畫器材,很多農村學生根本就沒有上過美術課。而城市學校的這些設施樣樣齊全,并且校園環境也是溫馨優美。

(三)師資不均衡。城鄉師資不均衡。城鄉義務教育師資不均衡首先表現在農村教師隊伍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學科結構不匹配,很多農村中小學缺少體育、音樂、美術、英語及信息技術教師。年齡結構失衡,一些邊遠貧困地區的農村學校多年未補充年輕的新教師,即使有新教師也不會待很長時間,教師老齡化問題嚴重。二是邊遠艱苦地區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優秀教師派不進、留不住。三是一些地區還存在低薪聘用代課教師的現象,代課教師沒有嚴格制度約束,說走就走,責任心不強,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二、我國縣域內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原因分析

(一)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是造成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造成了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均衡。二元經濟結構制度使城市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而農村經濟卻停滯不前。尤其在城鎮化速度加快的今天,城鄉經濟差距更加顯著。城鄉經濟發展不均衡直接導致教育投入的不均衡;直接決定居民收入狀況,影響居民教育支付能力;直接影響教育質量。

(二)教育管理體制。首先,不恰當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是造成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直接原因。1985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確立了基礎教育分級辦學的管理制度,這種制度加劇了城鄉教育發展的不均衡。2001年起,我國開始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摒棄“村村辦學”的方式,對臨近的學校進行資源合并,即俗稱的“撤點并?!?。這一政策的盲目實施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加劇了城鄉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

其次,不合理的教師配備制度是造成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又一直接原因。師資不均衡是影響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農村學校缺少優秀的體、音、美、英語等學科教師,同時,農村學校教師年齡偏大,年輕教師基本上集中在城鎮學校,這樣就造成了家長對農村教育的不信任。城鎮優質教育把大批的農村生源吸引到城市學校。

再次,不合理的教學設施配置制度。優質的硬件教育資源也都是先分配給城鎮學校,很多農村學校的硬件還沒有達到達標的標準,進而會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教育質量的提高,結果是加大了城鄉教育的差距,造成了城鄉義務教育新的不平衡。

三、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策略

1.加快農村地區經濟發展,逐步縮小城鄉經濟差距。調整這種相對落后的國民經濟結構,促使異質的二元經濟結構向同質的現代化的一元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可以說是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風向標和調節器,城鄉經濟均衡發展了,教育發展的不均衡問題會迎刃而解。

2.改革并完善教育地方分級管理制度。建立地方分級管理和中央監督的制度。地方教育資金利用情況及教育資源配置狀況要定期向中央匯報并備案,并定期檢查落實情況,適當向農村學校傾斜。

3.完善農村學校資源配置,建立標準化學校。從場地到設施,從硬件到軟件都要標準化。包括教學場地、操場、實驗室、圖書室、多媒體中心以及體、音、美器材都要進行標準化建設和配置;同時對教師的配置也是關鍵,綜合縣域內教師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教學水平等方面進行統籌配置。硬件和軟件都統一標準化,教師和學生無論在哪所學校都是同樣的環境和條件,就不會出現追求不一樣的教育資源而擇校了。

4.盡快出臺城鄉統一的教職工編制標準,切實保證農村學校需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任教。逐步提高邊遠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補助津貼標準。完善農村中小學教師補充和培養機制。促進區域內師資均衡配置。推進縣域內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化、常態化,使校長教師能夠在城鄉學校之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有序流動,從而達到解決擇校、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的目標。

[1]趙曉光,王志彥.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原因與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8,(6)。

[2]楊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現狀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

G40

A

1671-864X(2016)09-0107-01

李艷海,男,漢,河南盧氏,研究生,四川師范大學,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城鄉經濟生源縣域
新形勢下提升傳統本科專業生源質量的思考和認識
縣域消防專項規劃研究
農村生源不是“搖錢樹”
從民國北平郊區的“留守”“空巢”現象看城鄉經濟流動
山東縣域GDP排名出爐
城鄉經濟均衡發展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于耦合與協調模型的分析
縣域就診率為何差了40%
高校生源危機:“狼真來了”
一項縣域中招政策的回顧與反思
關于獨立學院建設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