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抒情年代》的情愛抒寫

2016-10-27 19:57段玉鳳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友情親情愛情

摘要:本文從文本細讀出發,在對書中所抒寫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三類情感做出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情愛悲劇的原因,并通過文本與魯迅的愛情文本《傷逝》的比較分析,從而來重點探討作者從三個不同視角對愛情展開的羅生門式敘事。

關鍵詞:親情;友情;愛情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07-01

女作家潘婧以無意放大或有意詩化痛苦的方式,在《抒情年代》中圍繞女主人公J,講述了文革時期,發生在她身上的親情、友情和愛情等復雜的情感。通過對女主人公J與家人、朋友及愛人之間交往的關系譜寫,作者昭示了其情愛悲劇不但與時代的謬誤直接相關,而且個人同樣要為之承擔自我的責任,同時這時代悲劇背后還蘊藏著超時空的永恒悖論。

一、無情年代的個人抒情:親情·友情·愛情

在文革年代,倫理的分崩離析和道德的節節敗退,致使每個人都是困厄于汪洋苦海的孤島。冷漠無情的年代造成了情感的畸形變態,患難與共心靈相通的姐妹方舟轉瞬反目形同陌路,即便是有著血緣牽絆的人也相互怨恨猶如宿敵,而最無奈地莫過于靈肉一體親密無間的戀人亦是相互折磨終于分道揚鑣。從這個角度上來看,作者對《抒情年代》的命名不但令人匪夷所思,甚而具備了反諷意味。

親情的冷漠是最令人心寒的。在家庭中,這種冷漠乃至怨恨既存在于患難與共彼此恩愛的夫妻之間,也有父母對親生兒女的棄如蔽履,而更多的則是子女對父母的漠視與拒絕。J的父母終日爭吵不休,互相攻訐,如怨鬼般惡語中傷彼此;珊珊對父親的遭難視而不見對母親的歸來心懷不滿等等。情感的畸形也同樣體現在友情和愛情的無疾而終。J和珊珊的友誼不可謂不深厚,但這份如初戀般美好的友情輕易地戛然而止。J和N的愛情在短暫的激情過后很快便陷于相互折磨彼此仇恨,“在一起時是絕望,分開依然絕望”。

宗而觀之,不論是有著血緣關系的親情還是親密無間的友情,抑或海誓山盟的愛情,無一不是畸形情愛關系的反復論證。那這種非正常的情愛關系又是由什么造成的呢?僅僅是因為這個時代的荒漠與分裂嗎?

二、情愛悲劇的原因:時代的謬誤·個人的選擇·永恒的悖論

在小說中,作者對人物情感的思考既未流于“傷痕文學”對文革情感宣泄式的血淚控訴,也沒有止步于“反思文學”僅僅指涉于對時代和社會層面的披露與分析,而是將人物情感的發展衍變置于時代布景下,在時代的聚光燈下對人性進行深刻的拷問,從而將隱匿在時代洪流和個人選擇背后的永恒悖論移至舞臺的中央。

毋庸置疑,時代的謬誤直接造成了他們這一代人的悲劇。面對時代的荒謬和無序,他們成為情感世界的冷血動物,對至親的苦難無動于衷,輕易地結束友情,在愛情里過分敏感或毫無責任感可言。然而,時代為自己的錯誤懺悔時,個人也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N和J愛情的第二次破滅證明所謂的“環境決定論”不過是他倆自欺欺人式的幻想。何況,不論是時代的因素還是個人的作用,情感的復雜更在于它本身內置的永恒悖論性。即使有著血緣的牽絆,人類依然永遠處在對家庭的逃離和皈依中。同性聯盟往往在異性出現后分崩離析。愛情本就是一場自我與他者、愛情與現實之間曠日持久的拉鋸戰。而這些情感本身存在的悖謬超越了任何一個時代。

由此可見,《抒情年代》的特別之處不僅在于作家對文革歷史的個人書寫,更在于其跨越了時代的視閾,從時代謬誤、個人選擇和永恒悖論三個角度由表及里地將人物的情愛悲劇進行了立體而深刻的剖析。

三、愛情故事的羅生門式敘述:J·N·維明

不同于魯迅先生的《傷逝》僅從“涓生”的男性視角進行其與子君的愛情敘述,潘婧運用了三個文本分別從女性視角、男性視角和旁觀者視角這三個視角對J與N的愛情故事展開了羅生門式的敘述。

魯迅的《傷逝》固然深刻,既“告訴你情愛中矯飾的部分”,又“告訴你情感的缺乏詩意的本質”,且在“冷靜地行文”中“背襯著激情的張力”;也不乏真實,他采用的“涓生手記”的文體形式使涓生的敘述看似真實可靠。然而子君在文本自始至終的“失語”和小說的抒情化傾向,使呈現在涓生獨斷的敘述中看似清晰可辨的愛情面目變得真假難明。

在《抒情年代》中,作者分別從J、N和維明的三個不同視角共同講述了J和N的愛情故事。一方面男女視角的共同運用,使小說有效地規避了性別誤區;另一方面人物視角和旁觀者視角的同時并舉,則使小說從詩意化敘述中跳脫出來。因此,雖然表面上三個不同的敘述文本與愛情故事之間產生了羅生門式的偏差,但愛情的本來面貌正是在三個文本的矛盾之處得以呈現。如果該書僅采用J或N的單一視角,那么它很難避免性別的藩離而落入男性霸權的牢籠或成為單純的女性主義讀本。因為無論J還是N,都在講述中專注于自己的痛苦言說而有意忽略了對方的感受,而直接造成了愛情故事與各自的敘述之間羅生門式的偏差,使愛情的本相變得撲朔迷離。同時,J和N的人物內視角在敘述上不謀而合的詩意化追求則進一步造成了愛情真相的難以捕捉。J有意對苦難記憶的詩意化改造及其文本在敘述方式和語言的抒情化特征;N的講述虛設故事背景,置換人物性格及超現實的表現手法的運用。但作者從“維明”的旁觀者視角出發,避免了J和N敘述的片面性,以較客觀的敘述區別于人物視角的詩意化敘述。而在三個文本相互矛盾的羅生式的偏差之處,愛情故事的線索逐漸明晰可辨。

總體而言,作者雖以文革年代作為其故事背景,但未拘泥于時代因素,而是將人物情感置于時代、個人和哲學三個維度進行深刻立體的思考使該作獲得高于“傷痕、反思文學”的超時代意義;對愛情故事采用的多角度的敘述策略將愛情的本相在事實與敘述的多重偏差中得以披露,從而比一般的愛情文本具備更高的文學價值。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主流文學長久以來都拒絕給予該書應有的認可和公正的評判,從而導致這樣一部不乏深刻優秀的小說在文學史上長時間的缺席不可謂不是一種遺憾。

參考文獻:

[1]潘婧.抒情年代[M].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2]魯迅.魯迅小說全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版.

作者簡介:段玉鳳(1991-),女,漢族,江西九江人,江西師范大學在讀碩士,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

猜你喜歡
友情親情愛情
永不凋零的親情
向美好友情進發
當友情遇到禁忌
《甜蜜蜜》:觸碰愛情的生存之歌
不談愛情很幸福
我有友情要出租
我們的友情
偽親情何以大行其道
清明話親情
愛情來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