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鎮化背景下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問題研究

2016-10-27 00:19荀潔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農村勞動力留守兒童

摘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加快,我國農村勞動力出現了大規模的外出務工浪潮。留守人口問題是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城鄉轉移的過程中產生的,其涉及到留守人口的生活、心理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是必須要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農村人口長期在外務工,形成了城鄉兩棲,往返流動的社會現狀,我國留守人口中主要包括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這三大類。本文以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的生存發展境遇為例,對我國農村留守人口的現狀特征以及解決對策進行思考。

關鍵詞: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農村勞動力

中圖分類號:C9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39-01

一、留守兒童的主要問題

(一)基本情況。

農村留守兒童的規模巨大,增長迅速。農村留守兒童特別集中地分布在四川、安徽、河南、廣東、湖南等省。在重慶、四川、安徽和江西等地區,每10個農村兒童中就有4個是留守兒童。超過半數的農村留守兒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學齡前和義務教育后階段留守兒童需要特別的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接受小學教育的機會基本能得到保障,接受初中教育的機會尚未得到完全保障。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基本生活照料有所保證,但其內心情感極易被忽視,家庭關愛的缺失使其情感需求難以滿足,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留守女童承擔著沉重的勞動負擔和心理壓力,更易成為留守兒童中的脆弱群體。外出父母在留守兒童成長中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農村社區中賭博、網吧、人情攀比等社會風氣影響著留守兒童的成長,兒童非常單純,容易上當受騙,缺乏抵抗力,,受社會文化的引導,留守兒童的倫理道德、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的形成容易產生偏差和會亂,需要及時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學校是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持網的重要環節,然而義務教育的體制壁壘又限制了其能動性的發揮。留守兒童所處教育環境中的種種弊病影響了其健康發展,對于農村兒童教育需要新的理念和新的方式。留守兒童群體在得到社會關注的同時有被標簽化的趨勢,留守兒童及其家庭陷入心理壓力和不利的輿論氛圍中。

(二)留守兒童發展特征。

1.社會發展方面:農村流動人口數量擴大,家庭化流動的趨勢也日益明顯。留守兒童會越來越多。

2.家庭環境方面:低收入水平,家長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巨大落差,兒童的教育問題亟待解決。

3.政策體制方面:城鄉分割的義務教育體制和二元戶籍制度導致了農村入學費用昂貴,必須在原籍所在地升學等問題,使得留守兒童無法跟隨父母去外地落戶就讀。

4.存在的持久性: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現階段中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具有時間上的長期性以及地域上的廣泛性等特點,決定了留守兒童存在的持久性。

(三)解決措施。

1.推進縣內農民就近就地就業的舉措。一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招工用人機制。二是積極引導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三是全面加強縣內職業教育培訓工作。

2.加大對學校的扶持力度,就地吸納流動兒童入學,使兒童能夠跟隨父母在外務工地區就地入學。加強學校軟、硬件建設,盡量減少流動兒童上學的經濟負擔。

3.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鄉壁壘。使兒童能夠隨父母遷移,使流動人員及其子女與當地人享受平等的權利。

4.加強農村對留守兒童的管理。重視農村教育,提高農村教育水平,多增加一些兒童之間娛樂和交流學習的設施,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強鄉村治安,保護留守兒童的安全。

二、留守老人的主要問題

(一)現狀。絕大多數的留守老人的生活條件并沒有因子女外出務工而明顯改善,生活只能維持溫飽,貧困現象非常普遍。子女外出務工導致留守老人出現嚴重的生活照料特別是疾病照料的缺失,人身和財產安全存在很大隱患。子女贍養重物質而輕精神,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在家庭內外均很難得到滿足。留守老人的看病就醫問題依然嚴峻,應對疾病的脆弱性嚴重影響到了留守老人的生活質量和心里狀態。

(二)留守老人特征。1.家庭負擔重。留守老人不僅需要在家做農活,在農田耕作,還需要照看農民工子女,生活負擔很重。2.經濟狀況差。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不高,還要支付各種生活費用,能用于給老人養老的資金并不多,多數老人經濟窘迫。3.疾病困擾多。老人長期勞累身體狀況差,醫治費用高導致久病不醫,使得老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4.權益受侵害。留守老人獨自生活在農村,沒有親人保護,好多權益容易受到侵害,生活處境艱難。

(三)應對留守老人養老問題的思路。針對留守老人養老問題,本文從以下家庭、政府、社會三個層面進行闡述具體的解決措施。

1.家庭措施。a.外出子女應當盡可能為父母提供充足的經濟支持,保障父母的進本生活需求。b.外出子女應重視和關心父母的精神需求和代際間的情感交流。c.夫婦雙方最好能留下一方撫養孩子、照料父母,盡量避免留守老人進行隔代監護和耕種大面積土地。

2. 政府措施。a.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改善小城鎮的投資環境,增加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庭附近就業的機會,從而縮短其回家的周期,盡可能減少對留守老人造成的負面影響。b.政府應加快完善和健全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等在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貧困留守老人的基本生活。C.通過財政扶持和政策支持,完善農村道路、飲水、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減少留守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難。d.重視農村文化建設,扶持老人協會,推動農村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健康的文化活動,豐富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

3. 社會措施。

a.農村金融機構降低對農村老年人的貸款門檻,使留守老人需要時能及時獲得資金支持。b.通訊公司可免費或優惠為留守老人安裝電話,降低通話資費,是留守老人能與外出子女保持經常性的聯系。c.醫療機構可以在農村社區定期為留守老人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留守老人的各種疾病尤其是慢性病。d.其他社會團體或個人可以通過捐助、慰問等方式加入到關愛留守老人的行動中來。

參考文獻:

[1]葉敬忠:《留守中國》。

[2]張德乾、仰和芝:《親情呵護缺失:聚焦農村留守兒童交往》,《中國統計》2007年第6期。

作者簡介:荀潔(1994.10-),女,漢族,河北省保定市,在讀研究生學歷,河北大學,人口經濟學方向。

猜你喜歡
農村勞動力留守兒童
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短板分析及對策構建
國外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的經驗及啟示
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農村勞動力流動對地區經濟發展影響的實證分析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論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生存寫照與人文關懷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遼寧農村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