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揉德育于歷史教學中的思考

2016-10-27 04:20吐尼沙古麗·買買提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歷史教學初中歷史德育

吐尼沙古麗·買買提

摘要:重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初中階段的歷史課本中包含有非常豐富的德育元素,其中滲透著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品格修養、民主法制教育、誠信教育、艱苦奮斗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戰爭啟示等的材料比比皆是。作為一名初中歷史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資源,發揮歷史課的優點,讓德育之花在歷史課堂上綻放。

關鍵詞:初中歷史;德育;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12-01

青少年時期,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可塑性很大,易受各種思想的影響。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對德育教育重視程度不夠,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歷史課堂,也沒有充分起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德育的作用。初中歷史教學課程目標指出,初中歷史教學,要求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教育,尤其是社會發展規律教育;進行國情教育、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進行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教育;進行革命傳統和道德情操教育;培養學生具有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人類的和平、進步事業而獻身的歷史責任感。因此,研究歷史課堂中揉進德育的有效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一、在歷史教學中揉進德育教育,培養塑造學生健全的道德人格

目前我國德育教育面臨危機,學生對傳統文化不太樂意聽,認為是老生常談,更談不上接受和采納,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對父母不尊重、自私心理嚴重、個性過于強烈、貪圖享樂、逆反心理嚴重的青少年兒童也是不乏其數。實際上,正處于生理和心理迅速發育時期的中小學生,并非冥頑不化,他們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在歷史教學,我們要中從青少年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出發,有意識、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典型的歷史事件、歷史場景及生動具體的歷史人物和故事進行重點描繪和渲染,對學生進行理論、實踐、行為等方面的道德教育,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跡感動、感染學生,并使其內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培養塑造學生健全的道德人格,是當務之急。

二、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愛國主義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是國家和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長期積累形成的一種道德規范、文化傳統。翻開歷史的書卷,從遠古到現代,上下幾千年,到處都蘊藏著愛國主義教育的素材。從驅逐倭寇的戚繼光、收復臺灣的鄭成功,到虎門銷煙的林則徐、血灑疆場的關天培,他們所表現出的忠貞的民族氣節;從與艦共存亡的鄧世昌、以身殉國的丁汝昌,到甘愿為變法而捐軀的譚嗣同、“為天下人謀永?!倍I身的林覺民……他們表現出的崇高的民族氣節,都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教材。在教學中,可以將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有意識地融合在歷史教學過程中,使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自覺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講文化史時,可以運用教材中的有關史料,通過資料的展示和講解,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文明,不僅為人類創造了極其燦爛輝煌的文化和科技成就,更向世界展示了其非凡的融合力、凝聚力和強大的生命力,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內容可以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

“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奔訌妼η嗌倌甑姆山逃?,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法律知識水平以及法律意識,這也是國家法制建設,乃至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百年大計?,F階段,我國正處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一些不良的社會因素也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發展。鑒于各地網吧、游戲廳等大量存在的現象,以及社會上各種不良現象等都會對正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產生不利的影響,導致很多學生的法制觀念淡薄,很多學生崇尚暴力,目無法紀,這也使得全國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這個問題已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诖?,對學生及時進行法制教育熏陶迫在眉睫。作為歷史教師,同樣身負重責,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歷史教材中關于法制方面的史料,多向學生滲透法制意識。例如,可以結合英國為限制國王的權力而頒布的《權利法案》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意識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并引導學生在學校要懂得遵守校規校紀,在社會上要知法、守法,要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利,要以遵守法律為前提,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四、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

朱學勤曾指出:“公民意識是近代憲政的產物,它有兩層含義:當民眾直接面對政府權力運作時,它是民眾對于這一權力公共性質的認可及監督;當民眾側身面對公共領域時,它是財公共利益的白身維護和積極參與”。公民意識還包含兩個另外的層面:首先是對法律規定的國家成員,公民對權利及義務的整體主觀認同;此外是公民的個體,對自己在國家、社會所處位置的現實認同感。其次是從臣民意識與公民意識兩者的分別切人的,認為公民意識屬于人類內在精神的自覺要求和反映,必須由“合法性、合理性和積極守法”等內容形成。對于中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首當其沖的應是歷史學科教育。因為歷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歷史教育是傳載歷史知識、發揚民族精神的主要載體,它比其它學科的教育更重視人類社會的客觀進程,更能夠影響人類的發展,更能促進學生的公民意識的養成。歷史的傳承功能決定了歷史的教育價值。

五、利用文物欣賞,加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結合初中歷史自身的學科特點,在教學時,歷史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文物欣賞加強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理念,這也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例如,在組織學習欣賞敦煌、云岡、龍門這三大石窟藝術時,除了要介紹雕塑的雄偉以及壯觀外,除了讓學生知道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文化中集政治、人物和中外風俗以及宗教信仰與藝術智慧集于一身的結晶等歷史知識外,也要結合其歷史背景加以介紹,讓學生看到輝煌背后的艱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的殘酷,進而也才能真正體會、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不可預知的災難,人類要熱愛和平。進一步引導學生努力學會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遇事不沖動,要沉著冷靜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沖突與問題。

參考文獻:

[1]王文敏.也談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考試周刊;2009-09.

[2]張澤芬.淺議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教育[C].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2卷);2010-02.

猜你喜歡
歷史教學初中歷史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