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SCOR模型的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風險識別

2016-10-27 09:13王苗苗
2016年28期

王苗苗

摘 要:在當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以及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制漿造紙企業面臨著各種問題及風險,于是本文分析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的基礎上,基于SCOR模型描述了制漿造紙企業的供應鏈流程,系統識別與分析了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流程的內部風險及外部風險。

關鍵詞:SCOR模型;制漿造紙;供應鏈風險

一、引言

在紙制品生產消費供應鏈中,制漿造紙企業作為供應鏈的核心企業,上游連接設備及原料供應商,提供需求信息并獲得生產原料與設備,下游連接零售商及最終顧客,收集市場需求并提供紙制品?!吨袊旒埞I2015年度報告》指出,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信心趨弱,我國造紙企業部分產品競爭較為激烈、企業盈利空間收窄,生產運行困難增多,行業尚未完全走出困境。受木材原料短缺、消費者需求結構波動大以及國家政策、經濟環境等外在因素的不確定性,加劇了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因此系統識別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存在的風險問題,對減少供應鏈受損的負面影響和維護供應鏈安全穩定運作具有重要作用。

現有文獻主要是從風險來源以及風險特征的角度對供應鏈風險進行識別。馬士華[1]將供應鏈風險分為內生風險和外生風險,其中內生風險包括道德風險、信息風險、合作關系風險和物流風險;外生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法律風險、技術風險、供應風險和需求風險。丁偉東[2]指出供應鏈風險因素一般來源于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Johnson ME[3]分析研究了供應鏈風險,將其分為需求風險和供應風險兩大類。

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許多學者也將SCOR模型應用于供應鏈風險研究。楊洋,何紫微[4]與傳統汽車行業比較,分析了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的類型和特點,基于SCOR模型對其供應鏈進行了風險識別與評估。趙媛媛、童茜[5]基于SCOR模型描述了卷煙供應鏈流程,并對卷煙商業企業供應鏈的內外部風險進行了識別分析。王翯華,黃鑫,陳蓉[6]分析了目前大型客機項目研制的主要特點,在此基礎上運用SCOR模型,識別分析了大型客機項目協同研制的供應鏈風險。

從現有文獻可以看出國內外學者對供應鏈風險的分類都是將供應鏈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從風險來源與風險特征的角度進行識別,忽略了對供應鏈流程的分析。因此,本文參照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從供應鏈流程環節角度考慮,系統識別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風險,并對其進行分類。

二、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COR概述

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Supply-chain Operation Reference Model,SCOR)是由國際供應鏈協會開發與維護,于1996年底發布的適用于不同工業領域的供應鏈流程參考模型。SCOR模型是一種基于流程管理的供應鏈診斷工具,能夠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水平與效率,能夠使供應鏈各企業間準確地交流供應鏈問題,客觀地評測其性能,并明確性能改進的目標,不斷完善與促進今后供應鏈管理軟件的開發。

供應鏈SCOR模型按流程定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定義層,定義了供應鏈運作參考模型的范圍與內容,描述了以下五個基本流程:計劃、采購、制造、配送和退貨,成為實現企業競爭目標的基礎。第二層是配置層,是對定義層流程的分解,提供了大約30種標準流程單元供企業供應鏈進行配置。第三層是流程元素層,是對配置層流程的再分解,給出配置層每個流程分類中流程元素的細節,描述了某一公司在目標市場上競爭成功的能力。在第三層以下還有實施層,包括第四層甚至更多詳細描述特有流程的層次,但這些層次不屬于SCOR模型的標準化流程,在實際應用中每一個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具體的業務流程根據需要畫出。

三、基于 SCOR 模型的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風險識別

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風險既有內部風險,比如生產技術、管理水平和質量問題等,又有外部風險,比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經濟環境等。本文對內部風險因素的識別按照SCOR模型的流程分別從計劃流程風險、采購流程風險、制造流程風險、配送流程風險和退貨流程風險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外部風險因素則單獨列舉分析。

(一)計劃流程風險

計劃是指制漿造紙企業通過分析內外部環境因素,在現有資源的約束下平衡需求與供應,為整條供應鏈制定的采購計劃、制造計劃、配送計劃與退貨計劃等。

按照時間長短可以將計劃分為長期計劃、中期計劃與短期計劃。通常應急訂單、訂貨插單以及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會打破企業原有的戰略計劃,使得供應鏈計劃不是過高就是過低。如果計劃過高可能導致企業生產過剩,產品過時,形成庫存積壓,資金流動性不足,影響供應鏈的資金運轉;如果計劃太低,產品供不應求,企業不能按時按量向顧客配送。計劃制定不準確導致供應鏈直接利益相關者成本增加,供應鏈的總成本上升,因此核心企業計劃的準確性對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和成敗具有顯著影響。因此計劃流程風險主要有:

R1:因計劃過高或過低以及計劃數據不準確會使供應鏈達不到預期目標,影響供應鏈總體運行。

R2:因不穩定的市場占有率導致企業戰略計劃達不到預期目標。

R3:企業間的文化差異也有可能導致供應鏈達不到預期目標。

(二)采購流程風險

采購是制漿造紙企業為滿足生產與顧客需求,對生產物料與生產設備獲取的過程,涉及到的利益相關者為上游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采購流程風險主要來源于上游供應商、運輸過程、庫存管理和采購價格的不確定。其中供應商的不確定性風險主要來自于供應商的生產交貨能力、供應商的評估選擇、供應商的付款期限與形式,供應商生產能力不足、生產柔性水平低會影響制漿造紙企業木材原料的供應,導致核心企業因原料供應不足而中斷生產,不利于供應鏈的穩定運行。運輸過程的不確定性主要來源于其他客觀因素導致運輸受阻、運費上升的可能性,庫存管理的不確定性風險主要來自庫存的安排與控制。如果庫存控制不當,采購數量過多會導致原料積壓與浪費,增加庫存支出,影響供應鏈的資金流;采購數量過少可能會導致供應短缺風險。

國內林木資源短缺,制漿造紙企業木材供應不足,大部分紙漿依賴進口。如果國外紙漿出口國政策變更,限制本國紙漿出口,此舉將會對我國制漿造紙企業產生巨大影響。加上受國際環境的影響,匯率的不斷波動影響采購價格,紙制品的成本不穩定,對供應鏈產生各種負面影響。如果采購價格過高,一方面制漿造紙核心企業為了預期目標利潤不得不提高最終產品價格,把價格負重轉嫁給消費者,另一方面,由于最終顧客需求的制約,造紙企業無法提高產品銷售價格,那么供應商高出的成本被下游供應鏈企業承擔,不利于協調整個供應鏈各合作伙伴之間的利益。因此采購流程風險包括:

R4:原材料供應不足可能會導致供應鏈風險。

R5:匯率頻繁變動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6:供應商的生產能力不足可能引發供應鏈風險。

R7:供應商的生產柔性低,訂單響應能力慢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8:供應商的選擇評估以及供應商數量的合理性可能會導致供應鏈風險。

R9:運輸受阻和運輸路徑的選擇會導致交貨延遲,從而引發供應鏈風險。

R10;采購價格過高也會引發供應鏈風險。

(三)制造流程風險

制造流程是制漿造紙企業根據研制計劃,在生產物料與設備采購的基礎上進行生產加工。制造流程的主要內容是按計劃制造產品,如根據庫存生產產品、根據訂單生產產品和根據訂單設計生產產品等。

在生態建設的步伐下,國家推行的各種環保政策對制漿造紙企業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增加了制漿造紙企業治污排污成本。但是縱觀目前制漿造紙業發展,仍有許多企業排污不達標,紙漿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造紙原料利用率低,不能對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在紙漿制造過程中,需要進行制漿漂白等多種生產工序,生產流水線長,一旦某生產設備出現故障,就會導致生產停工,因此需要經常檢測生產設施設備。在紙漿造紙制造過程中,需要敏捷的來自市場需求變化的響應能力,否則將會影響產品的最終銷售。因此制造流程風險包括:

R11:政府的產業政策限制可能導致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達不到預期目標。

R12:生產線機器設備落后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13:技術水平低,生產線高技術人員匱乏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14:生產線機器設備故障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15:生產制造柔性不足可能導致制漿造紙供應鏈風險。

(四)配送流程風險

配送包括制漿造紙企業采購的生產物料與零部件到制造企業的運輸,物料、半成品與產成品在不同生產車間之間的運輸,產成品到銷售部門或分銷商的運輸,或者到達最終客戶的運輸。如果上游供應商與生產商向下游企業配送數量不準確或者配送地點失誤,將會增加運輸成本、降低銷售數量。在配送結構的優化上,如果配送網絡設計不合理導致延遲交貨,或者運輸的配送服務無法匹配,將會面臨缺貨損失,顧客滿意度降低。一方面顧客會在收到貨物前選擇退貨,此時投入生產與運輸的產品將會成為無效產品,另一方面,顧客也可能選擇購買競爭對手的產品,市場占有率減少,從而給制漿造紙企業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因此配送流程風險包括:

R16:配送地點失誤與配送數量不準確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17:配送網絡結構設計不合理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18:配送服務與配送產品的物流運輸不匹配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19:信息技術不成熟、系統落后可能導致供應鏈配送風險。

(五)退貨流程風險

退貨是在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中出現質量問題或者配送失誤等原因而產生的退換貨行為,包括因生產物料或零部件質量問題退回供應商、已配送到零售商的紙制品因質量不達標重新的召回,或者因不滿足顧客滿意度而導致紙制品的退換貨行為。不論是零售商向制漿造紙企業的退貨還是制漿造紙企業向原料設備供應商的退貨,都增加了不必要的運輸,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高昂的成本,不利于供應鏈的穩定運作。一方面,下游企業的退貨行為也會打亂上游企業的生產計劃,增加上游企業的退貨庫存,造成產品積壓,不利于資金的有效流動。另一方面,不合格產品的頻繁退貨會造成零售商甚至顧客對產品的忠誠度降低,影響企業品牌形象。因此,退貨流程風險包括:

R20:退貨過程中重復運輸與無效成本會增加供應鏈的風險。

R21:產品質量標準不合格可能導致供應鏈風險。

R22:產品退貨會影響企業品牌形象,消費者忠誠度降低,對供應鏈終端環節帶來風險。

(六)外部風險

上文基于SCOR模型流程分析了內部風險因素,制漿造紙企業外部風險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災害或其他客觀因素導致供應鏈風險的發生、國家政策或經濟環境的變化可能引起的風險等。

四、結論

供應鏈風險識別是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本文運用SCOR模型具體辨識了制漿造紙企業供應鏈風險,供應鏈風險識別要求制漿造紙企業應該重視防范,觀察影響供應鏈的潛在風險事件,在風險發生前制訂防范計劃,盡量避免風險的發生,同時在風險發生后盡快采取補救措施,提高解決效率,降低風險損失。(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 馬士華,林勇,陳志祥.《供應鏈管理》.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 丁偉東,劉凱,賀國先.供應鏈風險研究[J].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4):64-66

[3] Johnson ME. Learning from Toys:Lessons in Managing Supply Chain Risk from the Toy Industry[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1,43(3):104-12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