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后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目標及路徑

2016-10-27 11:03劉俊麗
2016年28期
關鍵詞:綠色經濟小康社會

劉俊麗

摘 要:在黨的十六大上首次提出小康社會后,小康社會建設一直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與建設的重中之重,是當前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目標,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小康社會的全面建設完成以后,此時經濟發展與建設達到一定的高度,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經濟結構的調整,生態環境的建設成了當下的發展目標,此時社會的物質財富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因此綠色經濟發展道路才是此時的發展目標。本文通過對小康社會和綠色經濟內涵的界定,利用綠色經濟發展相關方向的描述繼而展開經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成后這一新階段的目標論述。

關鍵詞:小康社會;綠色經濟;經濟模式

一、“小康社會”的提出與其內涵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其實小康社會是關于中國社會至于經濟發展階段及目標的理論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從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上偉大的創造想的探索。小康社會的建設是一個質變到量變的過程,只有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實現相對應的階段目標,一步步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飛躍,進而達到全面小康社會。

所謂小康,是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當時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時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現代化發展戰略的一個概念。為了規劃中國現代化發展的藍圖,鄧小平設想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三步走”戰略。到21世紀,提出了新的三步走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國夢”。小康社會作為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目標,實質上表現為現代化生態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隨著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在小康社會全面建設后,人們的物質生活追求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此時,人們追求更多的是精神層面和生活環境方面的提高和改善。為此,個人認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后,中國經濟發展道路主要會朝著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的方向發展,不再過多的追求物質財富的創造,因為已經積累到一定的高度,此時要做的主要是調整經濟結構,改善環境,將以往為了追求物質財富而破壞的環境進行修復,因此,在這個階段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綠色經濟才是首選之道。

二、綠色經濟的界定及其內涵與表現

綠色經濟是基于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的新型經濟發展理念,也是一門關于生態經濟的學問,致力于提高人類福利和社會公平,并且大幅度降低環境與生態風險。2012 年 6 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大會提出以發展綠色經濟為主題,明確了全球經濟向綠色轉型的發展方向,由此綠色經濟和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廣泛共識: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與環境友好、與生態文明相互協調,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促進全人類共同繁榮必須通過全球可持續發展才能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表現之一就是低碳經濟:首先它包括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經濟活動低碳化,把二氧化碳排放量盡可能減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獲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效益;其次它是包括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能源消費生態化,形成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的國民經濟體系,保證生態經濟社會有機整體的清潔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后,要實現物質、政治、精神和生態的協調發展,實現人的可持續發展,保證人民幸福感的持續增長,首要目標就是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發展綠色低碳經濟。下圖是關于人類發展需要與生態承載量之間的關系圖,綠色經濟的發展成為必要。

三、 實現綠色經濟發展的方向

綠色經濟的發展是一個比較宏觀的概念,其主要包括觀念上的轉變、政策上的創新以及技術上的改進等多個方面多管齊下,才有可能促使我國經濟發展走上綠色經濟發展的道路。

首先在觀念上,我們需要打破長期來阻礙綠色經濟發展的兩個思想,也就是關于環境與經濟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這一關系通過環境庫茨尼茨曲線得以印證以及關于綠色經濟只有富裕國家才做得到這兩個思想。經濟與環境的發展可以共生,經濟的發展并不一定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因此,我們在這里探討綠色經濟的發展,目的就是為了在保證經濟增長的同時環境也不會被破壞,或者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此外,綠色經濟并不一定是發達國家的專享名詞,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或許是在資源快要消耗殆盡環境嚴重破壞的時候才會想起保護環境,例如我國以前經濟的發展就是以環境的破壞為代價,可是在經濟發展初期以及借鑒外國先進技術或者根據本國具體國情制定綠色經濟發展相關戰略方針。

其次在政策上要需要轉變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的投資政策以及其他激勵機制。對于政府而言,需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包括逐漸淘汰不恰當的補貼體,例如對石油生產上的補貼;采取新的激勵機制,為更綠色產品的使用創造良好的機遇,加強綠色經濟的市場基礎設施與市場化機制,讓政府能夠實現綠色采購。對于企業而言,要把握各個經濟領域向綠色經濟過度的機遇,提高融資水平能力。

最后在技術上實現以綠色創新為內容的技術創新。加強綠色能源技術創新,形成低碳經濟技術體系,例如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和先進低碳技術研究、開發、運用與推廣,形成綠色能源技術體系和低碳經濟技術體系,以保證實現中國現代經濟的低碳化與無碳化發展。

四、 小結

實現綠色經濟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以及個人的共同努力。政府的要堅持其主導地位,引領社會的生活生產方式,消費方式以及觀念意識,社會公眾需要廣泛的參與,積極的配合。綠色經濟的發展的表現之一就是低碳經濟發展,循環經濟的發展。究其根本仍舊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核心,只有走上綠色經濟的發展道路,才能為人們的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才能為人民物質生活的滿足以及幸福感的持續提升提供保障。(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參考文獻:

[1] 李君如,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中國社會科學,2003(1)

[2]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和任務(上), 經濟研究參考,2004(29)

[3] 方時姣,綠色經濟視野下的低碳經濟發展新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 (4)

[4] 諸大建,綠色經濟新理念及中國開展綠色經濟研究的思考[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5)

[5] 朱 婧,孫新章,劉學敏,宋 敏,中國綠色經濟戰略研究[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4)

[6] 向書堅 鄭瑞坤,中國綠色經濟發展指數研究[J].統計研究,2013 (3)

[7] 鄭德鳳,臧正,孫才志,綠色經濟、綠色發展及綠色轉型研究綜述[J],生態經濟,2015(2)

[8] 呂一河,傅伯杰,陳利頂,生態建設的理論分析[J], 生態學報,2006(11)

猜你喜歡
綠色經濟小康社會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凝聚三秦巾幗力量 決勝全面小康社會
綠色經濟發展問題探析
日本發展綠色經濟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為小康社會提供健康保障
努力為老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貢獻
大同夢想與小康社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新形勢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