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太宗德治思想對當代中國社會治理和官德的啟示

2016-10-27 13:56米嘉琪
2016年28期
關鍵詞:依法治國

米嘉琪

摘 要:唐太宗的德治思想對我們當代德治思想與法治思想有較大啟蒙的,使我們能更深刻地認識到法治與德治對當今的戰略意義,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的巨大作用。

關鍵詞:德治思想;依法治國;官德建設

一、唐太宗民主思想對現代民主建設的啟示

正如黑格爾所說“沒有人能真正超出他所處在的時代,正如沒有人的靈魂能超出他的肉體一樣?!睆奶铺诘牡轮嗡枷胫锌梢钥闯?,他們論述的民本思想多從國家危亡、民族興旺的角度出發,其主要目的還是在維護自身的政治權利以及穩定社會關系,執政者們總是傾向于認為民對統治者的權利和統治秩序構成潛在的威脅的。而他們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輕徭役、順民意、得民心等政策都深深地打下了階級的烙印。也沒有能夠認識到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民本思想中透漏了深刻的執政規律。

貞觀時期的民本思想雖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們有相似之處,即民為邦本、本固為寧、追求民權、主張人治。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確實維護了民眾的力量,也有助于我們今天認清人民的主體意識,人民主人翁地位,但與當代提到的國家權力屬于人民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而在封建時代總是把君王奉在高高在上的地位的,對于這一點我們必須有甄別性地加以吸收。

不論是先秦儒家思想還是唐太宗民本論,他們的英明之處就是尊重民意,那時候民本思想已經漸漸滲透到統治者的心中,使其認識到這樣一個道理,這句話是大臣張蘊古說的:“做皇帝要以自己親歷治理天下,而不是僅僅被天下人所奉養”,這副對聯表露了貞觀時期君臣們對集權的渴望。執政為民的做法更為后世歷朝歷代君王都做了表率,并發揮了自身的歷史作用:其一,順應了民意,遵守絕對權力制約。其二,為了保持國家穩定,維護社會秩序。其三,加強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融合。

所以僅僅是從“人”來看,他深深地懂得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這無疑是人類認識思想史上的一大進步。而今,現代民主思想在追求、價值、目的、地位、實現方式各方面與封建時代有所區別。首先我們應認清主體地位,從國家人民主體地位來看,我們應在國家、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要體現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大到對于一個社會而言,社會歷史發展的主要力量和動力都是人民,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的權益應該日益實現;對于任何一個國家而言,人民群眾應該受到國家的制度及法律的保障,國家保障人民權益;小到對于一個家庭、一個學校來說道理都是一樣的。在傾民生、順民意、尊民愿等方向是一致性。

對于發展當代中國的民主意識我們應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中國的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政治,黨的領導既是中國民主的基礎工程,也是帶動中國民主政治的強大引擎。因此,黨內民主是中國民主的基礎工程,黨內民主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整個中國的民主狀況。在傳統的做官為民思想影響下,乃至現在我國廣大群眾的參政議政意識、責任、作為都不理想。

二、唐太宗官德思想對新型官德的啟示

以德治國作為一項長期的建設工程,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大力加強官德和吏治建設。新中國成立以后,官德的內涵和意義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和發展。官德反映為官之德,從政之本,官德好壞關乎國家興亡、政權興衰,同時也影響到整個社會風氣。

唐太宗的官德觀是傳統社會文化背景下社會倫理道德觀的縮影,唐太宗官德觀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與倫理秩序的反映。官德是在強調修己、修身的基礎上用德的智慧來治理國家、治理天下。這種倫理官德成為在以儒家思想為主流源頭的中國傳統社會做官的政治標準。同時,這種標準也成為了社會各階層效仿的模式,道德標準社會化到社會群體中。

在今天的中國,新中國建立以后,官德的內容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豐富和發展,培育新型官德成為了中國新階段新時期的一項重要使命。新型官德的形成是以社會、經濟、人文發展為前提的。對于官德內涵的先進性注入,使得官德培育的層次上了新的臺階。

當前,培育新型官德也面臨著嚴峻挑戰:一是全球化一體性趨向給以國家為單位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二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利益原則與道德原則如何統一。三是人才選拔評判體系與機制如何完善。新型官德得培養的關鍵在于形成正確的權力觀及其機制,同時要發揚民主求實作風。

新型官德要求共產主義者具有與時俱進的道德標準:首先是具有準球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是體現社會發展具有正能量的重要表現。作為共產黨的官員,追求真理不僅是精神上是驅動,也是對正義的維護和堅持?!拔覀児伯a黨應該有最浩蕩的氣勢和革命的決心。每個黨員都應該愉悅而認真的下定自己的決心,來擔負實現共產主義這種空前偉大而沉重的任務”,黨的官員如果有沒有求真的精神,下沒下務實的功夫,對官德的理解認識層次是完全不同的。過分強調到底獲得了什么,而不去講求務實精神之“虛”,補精神之、補精神之“鈣”,不去為形而上奮斗,就有可能會迷失正確人生方向。

其次是具有奉獻精神。為 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對人民負責、為人民利益做出犧牲和奉獻是當代官德的基本要求。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指出,要使先遣部隊醒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黨的官員若有這樣的覺悟去犧牲和奉獻,就會具有巨大的帶動力量,帶領人民群眾心甘情愿地為實現奮斗目標去努力。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等等都是栩栩如生的例證。

最后是集體主義意識。培育當代官德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要講集體主義。黨的官員要正確對待個人與組織、個人與群眾、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以民族和群眾利益為根本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干的精神才是可敬的。集體意識中的“公”是最為核心的要素,官員心中有了“公”,也就能成就德。(作者單位:西安航空學院)

參考文獻:

[1] 邱漢平.《歷代刑法志·舊唐書刊法志》[M].群眾出版社,1988,281.

[2] 安云風.中國傳統理論政治思想論析[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1997,3.

[3] 關建英.《先秦秦漢德治法治關系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依法治國
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
依法治國 法平天下
依法治國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
“德”“法”辨證與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人民幸福安康的保障
醫療衛生立法是依法治國的重要內容
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握『六個關鍵』
制定良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
關于依法治國若干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