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繪畫語言中對自然形式的解析與聯合

2016-10-27 20:35彭錦
2016年28期
關鍵詞:繪畫語言聯合解析

彭錦

摘 要:繪畫語言是通過色彩、線條、光影或者是通過作品中的其他因素互相作用而出現的。繪畫語言是各部分因素相互關聯協調密不可分的形式體現,它是繪畫藝術中多種元素的構成。在契合它自身法則的先決因素下,我們對用什么樣的表達,怎樣表達和表達什么進行探究和試驗。

關鍵詞:繪畫語言;自然形式;解析;聯合;探究

繪畫是人類在藝術求索中采用的一種方法和形式,它自身就有著獨特的語言和表達技巧。僅從繪畫這個層面來看,不同的表現題材和不同的工具材料都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并決定著繪畫發展的必然趨向。凡是符合繪畫本身客觀存在的任何題材、任何表現語言、任何形式體現都是能夠的,只要對人類的精神文明起到積極向上的推進作用,只要契合人類追求的審美抱負,探究和試驗各種繪畫語言方式都應該允許和發揚。所以,藝術家個人的視角、與眾不同的格調面貌都是難能可貴的。

西方古典寫實油畫在文藝復興時期建立并完善了透視學、光影學、解剖學等科學體系,為具象寫實繪畫提供了實施的基礎。而這種寫實的方式很長一段時間都保持在造型的研究中,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忽略色彩的體現。塞尚曾說:“要用圓柱體、球體、圓錐體處理自然”,為的可能就是在對待自然時用簡單明了的眼光來看,不被局限在自然的細節范圍內和受到約束、限制。把自己的心理和眼界拓寬,把對自然的認識概括地表現出來,保留住與事實相符的確鑿、可靠的主觀體驗和領會,用彼此一致的形式把它呈現出來。這一點是近現代藝術的許多流派共同追求的目標,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

“自然形式”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形態,是指事物按其內部的規律發展變化,不受外界干預而存在的形式。啟迪了現代派藝術的塞尚說:“繪畫不是追隨自然,而是和自然平行工作著和諧體,經過藝術概括自然的形成的藝術中的形象,帶有豐富的感情內容,并顯示著形的鮮明、個性特征以及形與形之間關系的客觀規律,從自然形態到藝術形象的過程,是藝術家從復雜的自然形態中提取出所需要的藝術形象的重要過程,只有通過藝術家的仔細分辨、強烈的思考,才能將它提煉成為藝術形象。

一、繪畫語言

(一)如實描繪的繪畫語言。這是繪畫語言中最根本的一種表現方式。它質樸地再現自然,靈動地傳達思想、感情。五代黃筌的珍禽花鳥畫就是典型的如實描繪的繪畫語言,以形寫神,情調動人。這種“語言”是質樸地再現生活和傳達思想情感。這正是“繪畫語言”和攝影的本質區別。

(二)夸大形象特點的繪畫語言。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功能。如漫畫家張樂平筆下的“三毛”,就是運用這種明顯夸誕的繪畫語言,表現營養不良、頭發稀疏的流浪兒童“三毛”。

(三)用具體事物表現某些抽象意義的繪畫語言。它不直觀去表現作者在作品中要表達的物體和思想、情感,而是迂回曲折地,有時甚至是借用其他隱喻的東西去表達。

我們塑造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形象需運用得當這三種表現方法,從而使藝術作品的意境得到升華。相反便會使作品失去自身的價值。

二、野獸派和立體派對自然形式的解析

20世紀初具有開拓性的第一個現代流派就是野獸派。野獸派實際上是三群藝術家的合稱。第一群是來自象征派畫家摩羅畫室的馬蒂斯、魯奧和馬爾凱;第二群是來自夏杜工作室的弗拉芒克和德蘭;第三群指法國北部的勃拉克和杜菲。盡管他們的風格各異,但主張用純粹的色彩來表現藝術家的感情這一點卻是一致的。他們的作品大多,由狂放的色彩、夸張變形的形象。從1905年到 1908年,野獸派藝術家僅維持了一個短暫的共同創造和參展的時期,此后便分道揚鑣。馬蒂斯是唯一堅持自己原有畫風的藝術家,他又是這群年輕人中的長者和核心人物,因此被視為野獸派的代表。亨利·馬蒂斯著重他曾說過:“我所夢想的是一種平衡、單純、寧靜,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喪的題材的藝術,對于一切腦力工作者,無論是商人或作家,它好像是一種撫慰,像一種鎮定劑,或者像一把舒適的安樂椅,可以消除他的疲勞?!?/p>

馬蒂斯的《戴帽子的女人》(1905年)的畫作中,筆觸非常明顯,色彩的運用自由大膽,以主觀抽象的色塊、形狀及自由的線條構成夸張的形象,而不顧及自然對象。而他那一副有名的《舞蹈》(1909-1910年)所具有的原始的風貌至今仍令人驚異,五名原始的裸體穴居者完全用單純化的色彩來表現,他們用蘆笛和古老的小提琴演奏著最質樸的曲調,手拉著手跳著最直接的舞蹈。這幅畫所顯示出的平面裝飾意味和線條的節奏感,賦予了這五個女人體無盡的熱情和肉體的狂喜。

而立體主義作為一個流派應該說是開始于1907年,因為這一年畢加索創作了后來被認為是立體主義開山之作的《亞威農少女》(1907年)。畫面上的空間加以矛盾化處理,這正是《亞威農少女》的新穎之處。傳統繪畫中諸如透視技法等必須回答的問題,正是畢加索在這幅畫作中想要避開或是推到一旁不予理睬的問題。這些怪誕的形象只存在于他的頭腦中,在客觀世界是找不到具體的依據的,但他的一生的創作也并沒有創作過真正的抽象或者非具象的作品。這正可以與上面阿恩海姆對形態的科學論斷相佐證。

從這里可以看出,畢加索已經完全擺脫了客觀對象對畫家在作畫時可能產生的束縛作用,他像一個國王一樣,對自己表現的形態,他具有絕對的控制權,甚至像是“暴君”,他的說一不二,讓畫面上的每一個形象瑟瑟發抖,因為不管正常情況下多么符合常規的組合,都能被他任性地隨意解體,在強權的支配下,他的每個命令都是正確的,即使是荒謬的,也傳達出畫家明確的意圖。

畢加索說:“我集中精力注意相似之處,一種比現實還真實的相似之處?!闭J真理解這句話,它與馬蒂斯那句“準確的描繪并不等于真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真實并不完全存在于不可更改的外部世界,也絕不會是唯心主義者所說的:我即是自然,睜開眼才有眼前的風景,閉上眼連這個地球都是虛無的。

三、 超現實主義對自然形式的聯合

超現實主義把力量用于探討人類的潛意識心理,打破合乎邏輯與實際的現實觀,對徹底放棄以邏輯和有序的經驗記憶提出用基礎的現實形象展現人的深層心理中的形象世界的見解,嘗試把現實觀念與本能、潛意識及夢的經驗彼此緊密聯系。在超現實主義者觀念中,現實世界受理性的制約,人的許多本能和欲望受到壓制,真正能夠展示人的心理真實和本來面目的是現實之外超出世俗之外的彼岸世界,即超現實世界,這就是人的深層心理或夢境。超現實主義的本質是打破理性與意識的界限,努力求索原始沖動和意念的自由宣泄。

超現實主義作為一種藝術思潮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第一,它進一步推動藝術家擺脫客觀對象的影響。第二,它引領藝術家深入潛意識世界,探索夢境這一魔幻世界,追尋被壓抑在心底的本能和欲望,還原人性的本質。第三,夢境的追尋其實就是對自由的渴望,對藝術家而言則是對創作自由的無限向往??偠灾?,超現實主義作為一種藝術家探求藝術精神的方式對藝術創作活動是很有幫助的,但超現實主義藝術家宣稱的徹底擺脫客觀世界,進入一個超現實的世界容易讓人覺得是徹底抹殺了客觀世界的存在以及它所起的不可否認的作用,弗洛伊德的學說對夢境的解析是植根于現實,回歸于現實的。人在實際情況下不能滿足的欲望會在夢境以另外一種獨特的方式得到滿足,最終人仍舊會回到現實的世界進行自己在現實世界才能進行的生產活動。

四、 中國繪畫和西方現代藝術對自然形式的解析原則的趨同性

東、西方文化在人類歷史文明長河中聯合創設發展了人類文明史,在創造模式和對視覺藝術形式展現上有很多不同手法和形態。藝術家們追求視覺造型元素的理想而后進入藝術的表現形態當中,為了實現完成這一任務踴躍地接近由藝術手段表現出現的形態體現的文化特質,這些特質不僅限于在畫面上完成,還有如何表現整個藝術家心中廣博的精神意義。它立足的余地,完全意義上的抽象繪畫作品又很難讓普通觀眾接受,藝術需要主動的創造者,也需要被動的藝術接受者。藝術家不能以一個“這是藝術性的表現”這樣一個簡單的理由來搪塞觀眾,當然更不能拿本來就虛無的東西硬說是高妙的藝術。黃賓虹在《畫理》中指出:“畫有三:一,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二,絕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寫意,魚目混珠,亦欺世盜名之畫;三,唯絕似又絕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畫?!?/p>

正如馬蒂斯說:正確的描繪并不等于真實。自然形態獨立于人而存在,人的感知即是視覺形態,把感受到的東西表現出來就是藝術形態形成的基礎。達芬奇曾要求畫家要像鏡子一樣反映自然,但心靈的‘鏡子和真實的鏡子反射到的豈能是完全相同的。老子言:滌除玄鑒,能無疵乎?假如洗滌內心微妙的鏡子,能沒有瑕疵嗎?當這面鏡子平靜如水時,所反射到的世界應該是最真實的,內心的世界和外部世界以最直接、最可以據信的方式進行交流,物與我的區分不再是絕對不可逾越,也就沒有必要再執著于畫面中客觀物象的準確與否。(作者單位: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陳志偉. 論油畫語言與油畫風格[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08

[2] 卜景培. 形.色與空間結構的重建[D].貴州:貴州大學,2009

[3] 楊天嬰. 現代繪畫對現代設計的引導——從古典情懷到機器之美[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4] 王余. 意象、具象和抽象繪畫作品中精神性表達特征的比較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猜你喜歡
繪畫語言聯合解析
建立高效有序的突發事件聯合應急處置機制
淺談王宏劍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相機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