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盈余管理的動因與風險防范

2016-10-27 21:08方路遙
2016年28期
關鍵詞:盈余管理

方路遙

摘 要:盈余管理是公司普遍存在的一種經濟現象,也是當今會計界、管理界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盈余管理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盈余管理對于公司來說,是有益的行為;過度的盈余管理影響企業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盈余管理;會計造假;動因分析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其一,盈余管理普遍存在。其普遍存在的原因: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作為真實企業會計信息掌握的人和可以有權利選擇會計政策的人,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偏向于選擇能夠實現自己盈余管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3]。其二,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在國際上大多數的企業財務中盈余管理是比較常見的現象,也有理論支持盈余管理的合情合理和合法。違背道德的不一定違法,但是違法一定是違背道德的。所以,盈余管理的合法性可以說是游離在法律邊緣,打著合乎法規的擦邊球,這樣的問題引人深思。

二、盈余管理的現實情況和發展原因

(一)盈余管理的現實情況

盡管盈余管理在理論上能夠得到認可和利用,然而,在實際生活中,盈余管理在企業中運用的并不是很好,同時也存在著向利潤操縱的極端化傾向,盈余管理的現實情況并不令人樂觀。公司的管理層作為會計信息持有者和使用者,可能會為了一己私利而在會計準則允許的范圍內做出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會計政策的選擇,以此來保證企業和個人利益不受損失;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外部的會計信息使用者來說,比如政府、銀行、顧客、供應商等等,他們并沒有足夠的動力去追求更高質量的會計信息,這就意味著公司進行盈余管理必要的條件都已經具備。

(二)盈余管理的動因

1、盈余管理的內因

(1)個人利益的驅動。對于自身個人利益的不斷追逐,可能會使職業經理人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盈余管理。而另一方面,治理層對與公司職業經理人的監管不力,也間接為他們進行盈余管理創造條件。(2)減少發生經營風險或者財務危機的可能性。一些很可能發生經營風險和財務危機的公司更加傾向于進行盈余管理,原因在于企業管理層顧全大局,可以鋌而走險的對財務報表進行一些技術層面上的處理,讓公司能夠安然渡過難關,持續經營下去。通過這樣的方式也可以向資本市場傳遞積極的信號,可以穩定股價,減少對股價的沖擊,減少負面新聞帶來的不利影響。(3)融資的需要。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公司首次發行股票時,必須在近三年連續盈利。為了達到上市要求,公司會進行盈余管理,選擇最合適的會計政策對財務報表進行粉飾以達到上市的目的。同時《公司法》也規定,最近三年連續虧損的上市公司必須暫停股票上市。因此,為了不讓股票退市,上市公司一般會利用盈余管理行為粉飾財務報告。

2、盈余管理的外因

(1)現行會計理論與會計方法固有的缺陷性?,F代會計理論堅持與費用配比原則,但是收入的確認又帶有強烈的個人主觀色彩,這是理論在聯系實際過程中無法避免的。另外,會計理論堅持認為穩健性十分重要,這樣公司更加愿意讓各年度的收益平均化,使用秘密準備金進行調節,這些都給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提供了機會。(2)會計信息具有嚴重的不對稱性。企業方作為會計信息的持有者和提供者,一般比其他的會計信息使用者更加了解有關公司生產經營的資料和信息。同時,公司的管理層可以輕而易舉的壟斷會計信息的傳遞,選擇有利于公司自身的會計政策,為盈余管理創造條件。

三、盈余管理的方法和影響

(一)盈余管理的方法

1、基于會計準則下盈余管理的方法

會計法律以及相關會計準則對現實生活中一般的常規的交易合適作了定性和定量的規定,由于現實生活的復雜性,法律法規并不能對所有交易和事項做出明確的規定。所以,企業在選擇會計政策時有一定的自主權。在企業會計準則中,變更會計政策與會計估計既有法定的規定也有原則性的規定。對于法定的明確的規定,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和伸縮性較小。對于原則性的規定,企業可以在此原則性的指導下進行任意變更與估計。

2、基于管理層影響下盈余管理的方法

(1) 利用關聯方交易進行盈余管理。利用關聯交易進行盈余管理,其實質是通過合法基本上合理的方式,將上市公司和關聯方進行交易產生的利潤向上市公司轉移,虧損則轉出上市公司,以此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管理方交易主要體現在母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因為這樣有利于母子公司一體化的發展。

(2) 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在現行市場條件下,很多行業缺乏公開的活躍市場,會計上的很多專業判斷是定性的,不是準確的定量的,公允價值的確定有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資產評估機構的報告,估計和判斷的因素越多,管理當局利用公允價值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就越大。

(二)盈余管理的影響

1、盈余管理的積極影響

主要體現在:(1)在稅法的法律法規政策允許范圍內,對當期應繳稅款進行適當的調節,達到延遲繳納稅款,以利用稅款的貨幣時間價值,為企業創造利益;另外,適度的盈余管理可以幫助企業在符合稅法所蘊含的政策導向的原則下進行稅收籌劃,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2)降低經營風險,維護企業和其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進行盈余管理后的企業業績相對平穩,投資者更加傾向于投資這樣的企業。在企業生產經營不佳的情況下,企業管理層人員運用收益平滑手段進行盈余管理,將會給企業信息使用者帶來積極的經營信號。(3)更好的傳遞內部信息。相對于企業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公司經理層顯然擁有更多的有關公司未來盈利能力方面的內部信息,來向股東傳遞積極的信號,讓會計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市場價值。

2、盈余管理的消極影響

(1)盈余管理降低了報表使用者對報表信息的信賴程度。企業管理者從自身管理目標出發,對報表數據進行一些技術層面的處理,這必然影響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廣大股東對管理者的信賴程度,影響了企業未來的發展。(2)不利于社會及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企業向投資者和債權人等財務信息使用者傳遞不真實可信的財務信息,就會誤導財務報表的信息使用者做出不利的甚至是錯誤的決策,就會造成使社會資源的浪費,同時也降低了社會整體的資源利用效率。

四、盈余管理風險防范對策

(一)有關部門或組織應加強對企業盈余管理的監管

企業外部監管,主要包括政府監管和注冊會計師監管。從政府監管方面來看主要體現在:

1、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必須落實。對于嚴重違規進行盈余管理的行為應予嚴肅查處,對存在欺詐和誠信缺失行為要更為嚴厲的處罰,落實相關處罰規定,提升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加強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和稽查力度,一旦出現嚴重損害投資人和債權人的盈余管理將嚴懲不貸。

2、違法進行盈余管理行為的懲罰力度必須提升。很多上市公司在上司之前都要對財務和經營業績進行一定的粉飾,但是卻幾乎沒有因此被查到或者被大力懲罰。如果法律法規制定了卻沒有落實,等于一紙空文,因此政府需要做的就是讓敢于“吃螃蟹”的企業付出慘痛的代價,達到震懾的目的,讓其他企業不敢做、不愿做。

(二)從注冊會計師監管來看體現在:

1、必須要加強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如果外部審計的注冊會計師不能保證其獨立性,那么不是專業的財務人員是很難發現被審單位如何去進行盈余管理的。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獨立性得到了加強,那么外部審計機構提供被審計企業盈余管理的評價報告就是可信的,這也提高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減少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

2、必須要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流程的監管。在注冊會計師行業內加強行業內部自我監督和檢舉,對審計工作進行監督和控制,提高審計行業內部的自律性。除此之外,社會監督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完善社會監督和檢舉制度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也是一種無形的監督和威懾。

3、必須要全面提升注冊會計師的素質。對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進行持續的宣傳和教育,同時提高其業務素養和職業道德水平。加強注冊會計師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必須要堅持貫徹誠信的思想道德標準。(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斯考特著,陳漢文等譯.財務會計理論[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1:284-285.

[2] 張暉.企業盈余管理行為分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9,(5):15-18

[3] 李億平.對我國盈余管理相關理論的一些思考[J].現代商業,2009,(2):28-31.

猜你喜歡
盈余管理
企業盈余管理相關問題及應對
定向增發、股權結構與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新會計準則的制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