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脫媒趨勢下商業銀行轉型策略分析

2016-10-27 08:08馮連營
2016年28期
關鍵詞:金融脫媒商業銀行影響

馮連營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縱向深入以及利率市場化的全面放開,“金融脫媒”化趨勢不斷加強,我國商業銀行業金融生態環境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資本投向由銀行業轉向證券市場,證券市場成為資源配置、資本風險管理的重要場所。金融脫媒對銀行業平穩發展是一大挑戰,但也為其創新發展帶來機遇。商業銀行應在把握我國金融脫媒的總特征與總趨勢的前提背景下,改革創新傳統的中介功能,通過開展零售銀行業務、改變客戶類型、加強風險管理等一系列舉措來應對脫媒。

關鍵詞:金融脫媒;商業銀行;影響;轉型舉措

金融脫媒(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又稱金融非中介化,是指在資金融通的過程中,資金供給繞開銀行系統,直接將融資方與需求方對接,降低銀行系統的資金中介功能,完成資金的體外循環。金融脫媒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當時美國政府實行著名的“Q條例”,對銀行業定期利率上限實行金融管制,迫使銀行業存款資金流向收益率更高的證券市場,從而商業銀行信用資金出現下滑。我國金融脫媒現象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出現,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模式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在不斷加大。這兩年來,隨著天弘基金“余額寶”、平安集團“陸金所”等金融理財產品大受歡迎,其較高且穩定的收益率吸引著眾多投資者,這無疑又加重了商業銀行負債端的脫媒趨勢。商業銀行依靠傳統的存貸款利率差盈利模式已經不適合其穩定發展,銀行業務轉型迫在眉睫。

一、 我國金融脫媒現象出現的原因

(一)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

金融產品的創新不僅需要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作為支持,更需要一個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作為前提。21世紀以來,我國在資本領域對外聯系的增強、國內資本市場體系的逐步完善以及電子信息技術在股票、債券交易領域的廣泛應用,促使新的金融交易產品的出現,以滿足投資者日益復雜的投資需求。另外,我國市場機制的漸進性改革也要求金融市場創新產品做出回應。

(二)外部宏觀環境的變化

2013年7月20日起,政府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這意味著銀行資本端受到沖擊,迫使企業開始運用發行股票、債券等融資成本更低的直接融資模式,減少銀行貸款所帶來的不必要的費用,這也就加劇了在銀行資本端的脫媒效應。另外,我國于2015年5月1日出臺了銀行存款保險條例,即將所有的各類存款金融機構集中起來,建立保險機構,規定各參與機構將各自吸納存款的一定比例存放在保險機構中,以在金融機構破產或倒閉時,彌補存款人損失的損失。這意味著銀行存款已經不再受國家政策青睞,投資者更傾向于將資金投入具有更高收益率的證券市場中。

(三)國家政府的導向作用

近兩年,我國鼓勵發展直接融資戰略,實行了一系列舉措,例如積極發展項目收益債及可轉換債券、用需票據等股債結合產品,推進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試點,規范發展網絡借貸;逐步擴大保險保障資金在資金市場的投資,規范發展信托、銀行理財等投資功能,發展創投、天使等私募基金等。政府積極促進推動直接融資戰略發展,也是促進金融脫媒現象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 我國現階段金融脫媒趨勢的現狀

我國國家經濟處在轉型期,與美國等經濟成熟國家相比,金融脫媒也具有獨特的轉型期特征。

(一)現階段我國銀行業金融資產與負債脫媒明顯的非對稱性

20世紀60到80年代,發達國家出現銀行業資產負債端對稱性的脫媒現象,表現為一方面銀行資產端信貸規模逐步減少,民眾與企業對銀行信貸資產的需求度降低。另一方面銀行負債端即銀行吸收存款力量減小,存款資金供給處于緊張狀態。而現階段我國處在經濟轉型階段,政府雖已通過行政以及市場化手段推動直接融資戰略,但仍處于發展初期;另外,由于我國中小企業以及民間資本眾多,因此,現階段商業銀行存款金額占金融機構總金額的比例仍保持在80%以上高位波動。隨著大型上市公司更加青睞于以直接融資的方式進行融資,雖然小微企業以及個體彌補了流失的部分客戶資源,但總體來看,商業銀行金融資產與負債脫媒具有明顯的非對稱性。

(二)我國現階段金融脫媒更多是以行政主導為主

從現階段我國政府出臺的一些措施來看,行政主導措施成為主要選擇,這是因為當前我國金融管理部門總體上部門復雜,審批程序繁復,成為金融產品創新與金融市場發育的阻礙。在金融管理繁多且未能有效處理的前提下,采用行政主導金融創新加快市場化運作成為最有選擇。以2005年短期融資券為例,央行控制該工具的推出時間、發行價格、發行規模以及發行利率等。另外其3%左右的融資成本和收益率對于企業以及投資者來說都具有較大吸引力。類似的經過央行或其他金融主管機構認可推行的金融創新工具,依靠其具有的較高收益率及穩定性,對商業銀行脫媒造成了極大沖擊。

三、 金融脫媒對我國商業銀行的挑戰與機遇

(一)面臨的挑戰

第一,商業銀行傳統資金業務受到巨大影響。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多年來,其資產業務類型越來越豐富,但對傳統資金業務仍有很大的依賴。從央行數據顯示,自2002年以來,金融機構貸款總額占資金運用總額的比例從80%左右下降至60%,并且下降趨勢還在繼續。這是因為,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產品占據了金融市場,其依靠較低的融資成本吸引企業繞過銀行直接獲取資金;其次,政府政策支持也令商業銀行在競爭中處于劣勢。

第二,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受到極大挑戰。當前,我國商業銀行主要依靠存貸款利差這種傳統盈利模式維持銀行系統運轉。但隨著金融脫媒趨勢不斷加強,銀行業信貸總量下降以及由于利率市場化造成的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下調,使得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差逐漸減小,商業銀行盈利能力下滑。政府通過貨幣政策下調銀行業存款利率等措施造成投資者將資金轉投至證券市場中較高收益的產品,一方面加大銀行業負債端成本,另一方面造成銀行可貸款金額減少,這都對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提出挑戰。

第三,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承受較大壓力。由于直接融資的低成本、便捷性,大型優質上市公司更多的通過發行股票、債權的方式籌的資金,而商業銀行只能尋找還款風險更高的中小型企業作為貸款對象。2015年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經逼近2%。另外,商業銀行負債逐漸呈短期化趨勢,短期居民存款支撐長期中小企業發展貸款的矛盾也會凸顯出來,兩者不匹配所造成的流動性風險也是銀行風險管理的重點。

(二)帶來的機遇

第一,有助于銀行新型融資業務的發展。在銀行傳統存貸業務被直接融資模式替代的同時,金融脫媒的發展也不斷促進著銀行新型融資業務的發展。商業銀行可針對券商融資融券、證券抵押貸款等開展新型資產業務,也可以通過發行金融債券以及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等創新手段,滿足市場融資需求。再者,對于企業兼并重組、改制上市、融資理財等多種產權制度和經營模式興起,銀行可以憑借資金、技術、品牌深入涉及這一業務范圍。

第二,有助于強化和非金融機構的聯系。在現階段政府主導市場監管的要求下,通過與客戶的深層次交流,研發出適合客戶需求的金融產品,這樣可以減少投資成本,降低交易風險,實現合作上的雙贏,促進金融市場創新發展。另外,社會資金在流向資本市場的同時,相當一部分又以證券、基金客戶結算專用資金、客戶保證金的形勢回流至商業銀行,介于金融機構同業存款與資本市場運作的相關性,同業存款成為銀行存款業務的新的增長點。

四、 金融脫媒形勢下商業銀行轉型策略

(一)轉變發展理念和創新金融產品

在國內金融脫媒趨勢愈發強烈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傳統的發展應向市場發展方向與國家政策方向看齊。轉變傳統的盈利模式,發展資本低成本消耗的中間業務;注重整個銀行經營體系的調整,向信貸市場與直接融資市場轉型;改變片面注重資金融通的經營理念,更加注重資金融通、風險管理與產品創新相結合。當今金融市場金融產品供給量大,對于投資者的選擇也更多樣,金融產品創新要注重產品的差異性,注重金融產品功能整合,積極為客戶指定個性化的金融管理計劃,以客戶為中心,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優勢;強化銀行業務的流程性,構建多層次、長鏈條的客戶服務體系,擴大產品滲透的深度和廣度。

(二)發掘優質貸款客戶資源

隨著大中型上市企業資本逐漸投向資本市場以博取更高的收益和更低的融資成本,商業銀行應積極轉變客戶定位,在完善中小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優質小微企業與個人客戶業務。同時,要努力提高客戶服務質量,完善個人信貸業務種類,牢牢把握個體客戶資源。積極參與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組、改制上市、租賃等融資過程,提供優質的投資咨詢服務,增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

(三)加強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交叉合作

從發達國家經歷的金融脫媒過程中我們得出,同業合作是實現綜合化經營的有效途徑?,F階段,我國銀行在金融脫媒的沖擊下,已經開始實現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的轉變,但其程度遠未達到資本市場運作的要求。優質的客戶需要的綜合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就要求商業銀行需通過同業合作或兼并的形式進行金融創新,依托各機構各方面的比較優勢,建立綜合性的產品服務,實現綜合性收益。銀行可以與基金、保險、金融租賃及信托業等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另外,商業銀行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品牌和信譽優勢。

(四)建立全面的風險管理體系

金融脫媒現象的日益凸顯,不僅給銀行業發展帶來機遇,還帶來了諸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挑戰。一方面,商業銀行貸款客戶所帶來的風險。優質大型上市企業資本投向證券市場令銀行將貸款資金投向風險更大的小微企業與個人客戶,而傳統銀行貸款流程不完善,片面注重貸前資格審查,忽視貸后檢查流程,造成小微企業與個人客戶貸款風險較大。銀行應轉變風險管理理念,建立完整的風險管理流程,嚴格把控貸款步驟。另一方面,隨著證券市場的不斷完善,期貨、期權等新的金融避險工具層出不窮,為銀行進行風險規避提供新的手段?,F階段銀行業“短存長貸”的矛盾所造成的資金風險逐漸加大,隨著金融市場不確定性的加劇,銀行應積極利用證券市場風險外部化。

(五)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商平臺

通過網上消費,電商平臺可以記錄個人與小微企業客戶的消費情況、地址、聯系方式、支付方式等個人信息,一方面減少了貸款審核成本,另一方面保障了貸款回收的穩定性。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時代,銀行應利用其強大的技術實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電商平臺,在獲得客戶信息的同時,又可以減少優質客戶的流失。2014年1月工商銀行建立了“融e購”,以特色型、便利性、轉新型、安全性為原則,有機整合客戶與商戶,有機鏈接支付與融資,有機統一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成為消費采購、銷售推廣以及支付融資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作者單位:鄭州大學)

參考文獻:

[1] 陳斌.金融脫媒機理下的商業銀行業務轉型[J]. 海南金融,2008,(05).

[2] 曾力,朱民武.金融脫媒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研究[J]. 南方金融,2015,(04)

[3] 莊國立.“金融脫媒”形勢下商業銀行對公業務發展思路分析[J]. 時代金融,2013,(12)

[4] 陳剛,鄭良琳.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金融脫媒現象解析[J]. 上海金融,2012(11)

[5] 李輝,王彬彬.金融脫媒與商業銀行風險管理[J]. 求索,2010(10)

猜你喜歡
金融脫媒商業銀行影響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沒錯,痛經有時也會影響懷孕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基于Simulink的跟蹤干擾對跳頻通信的影響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