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社會化問答網站的激勵機制

2016-10-27 08:33沈初蕾
2016年28期
關鍵詞:激勵機制

沈初蕾

摘 要:隨著注冊用戶數量的急劇增多,以“知乎”為代表的社會化問答社區面臨著有效問答占比減小的威脅。面對這樣的威脅,如何激勵用戶進行高質量的內容創造是本文想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從用戶角色出發,對可行的激勵機制進行探究,試圖為社會化問答社區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幫助。

關鍵詞:社會化問答社區;有效問答數量占比;用戶角色;激勵機制

社會化問答社區是誕生于web2.0時代的UGC形式的一種,社區內容來源于用戶,社區內容偏好取決于用戶。本文將以“知乎”為例,探究面臨有效問答占比率下降威脅下的社會化問答網站的激勵機制建立。

“知乎”網站建立之初,短時間內吸引了一大批精英人士的關注,作為“知乎”網站的首批用乎,他們為自己熟知領域的問題提供了一些高質量的回答,為知乎建立了問答內容高質量的品牌。然而隨著知乎用戶數量的急劇增多,知乎網中也有一些問題漸漸顯現出來。

一、 為何需要激勵制度

知乎的有效問題占比率在逐漸減小,這意味著無效問題的相對數量在增加,這樣的增加可能會導致的問題不僅僅是資源的浪費,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無效內容在現有機制可能導致每個人看到的信息流質量的降低,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用戶參與回答與討論,將無效問題轉變成有效問題,或是發布有效問題,提高有效問題的占比率。

筆者對2011年1月15日到2016年1月11日之間,知乎網站中的“動畫制作”話題下全部(共計1473個)問題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

首先,筆者對該話題下所有問題的回答數進行了匯總,除去了每個年度(時間的分割以知乎顯示的時間為準)的一個最大值,進行平均回答數的計算,得出的結果約等于3,把3作為有效回答數量的標準。2011.1到2016.1年每年的問題總數都在顯著提高,與之相比的是有效回答數(即除去被折疊的回答)>=3的問題數的增長速度卻不及總數的增長。

如圖1所示,自2011年起,有效回答數>=3的問題占當年的百分比基本上呈現下降的趨勢,而有效回答數為0的問題卻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兩者綜合可以表明在該話題下的問題被回答的概率在下降。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回答數為0的問題(本文中稱為無效問題)的占比率逐年增高,當這個占比率達到一定值的時候,就勢必影響網站用戶的使用體驗。想要遏制甚至扭轉這種趨勢,采用一種新的激勵制度是一個可行的辦法。

二、 建立怎樣的激勵制度

知乎現有的激勵制度可從正向激勵和反向激勵兩個方面來看,正向激勵主要由回答排名、回答贊同數量、關注者數量三個指標構成,這些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用戶在該網站中的連接數量與互動程度,在一定程度也體現了用戶回答問題以后獲得的贊賞,對于這些指標帶來的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大量用戶在知乎上進行經驗分享。反向激勵主要是指知乎網采用的友善度規范,出發點在于反對任何不尊重用戶及站內創作的行為。友善度作為知乎用戶信息的一部分,反映用戶在社區當中的友善情況。社區對于不友善行為及友善度的增減有定義,但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一些諸如惡意舉報、被舉報后的不友善行為的判斷不夠準確的問題,可以說現有的正向激勵期望激勵用戶創造價值,反向激勵企盼用戶結束無效甚至惡意內容的制造,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的也是保護言論質量,提升有效內容的占比率。

然而上述的激勵制度更多的是針對在該問答社區中參與過問答過程的所有用戶,實際上,對于另一部分用戶的激勵同樣至關重要。

《第一次民間版知乎用戶分析報告》對于當時的知乎用戶構成進行了分析,筆者摘取了其中關于回答問題的用戶數量的數據,如下:

圖2的數據表明,知乎中83.76%的用戶在注冊完成之后沒有寫過任何答案;而在寫過答案的用戶當中,有近一半的從來沒得到過贊同,有三分之一左右沒有任何關注者。這就意味著,有大量的用戶資源被浪費,如果能夠激勵這些用戶進行有效的角色轉變,促進有效問答的占比率,就可以使得問答社區的活躍度得到提升。知乎的用戶角色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關注者,提問者和回答者,關注者關注問題,提問者提出問題,回答者回答問題,而這三中用戶角色有可以通過關注、提問、回答三個操作實現身份的轉變,同一個用戶可能身兼多種用戶角色。

因而,采用合適的激勵制度激勵這些未曾回答過問題,沒有贊同也沒有關注的三零用戶,使他們轉變用戶角色,成為關注者,甚至是提問者或是回答者,就是提高有效問答占比率的可行途徑。但是在激勵用戶進行角色轉換的同時,為確保問答內容的質量,也要提高問答尤其是提問的準入門檻,以“知乎”為代表的社會化問答社區里的優質問題引人思考,激發回答者的探索行為,優質回答吸引人也鼓勵人們進行交流,才能實現社區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本文并未對社會化問答社區的激勵機制給出明確的方案,只是基于“知乎”現有的有效問答占比率低的趨勢,提出了激勵機制實行的兩個可行的要點:其一,關注與激勵三零用戶實現用戶角色的轉化,建立從提問求助到問答反饋及至互動社區建立的恰切的互動評價機制,提高社區活躍度;其二,提高問答的準入門檻,制定與專家培養機制相類的成長性的用戶培養機制,對用戶在網站當中的行為進行量化評級,用戶通過的持續有效的互動行為,獲取提問或者是回答的資格,并從與其他用戶的互動中獲得需求的滿足。制定激勵機制之時要注意把握兩個要點之間的平衡,以保障問答行為的數量與質量。至于具體方案的制定,還需要更多的數據來指導與佐證。(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

參考文獻:

[1] 湯小燕. 社會化虛擬問答社區知識共享激勵機制研究[D]. 華南理工大學,2014.

[2] 寧菁菁. 知乎用戶知識共享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4.

[3] 左美云,姜熙. 互動中文知識問答分享平臺激勵機制比較分析——以百度知道、騰訊搜搜問問、新浪愛 問知識人為例[J]. 中國信息界,2010,11:25-30

[4] 虎嗅.1700萬注冊用戶后,知乎往何處去?[J/OL].http://www.huxiu.com/article/110805/1.html, 2015-03-23

[5] 虎嗅.第一次民間版知乎用戶分析報告[J/OL].http://www.huxiu.com/article/41317/1.html, 2014-08-29

猜你喜歡
激勵機制
健全少先隊激勵機制 助推隊員們幸福成長
濕地恢復激勵機制的國際立法及啟示
激勵機制助推節能減排
完善黨校黨建工作激勵機制研究
山西票號的激勵機制及其現代啟示
激勵機制在推拿手法學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