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媒體背景下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信息傳播現狀及問題

2016-10-27 08:40汪曉梅
2016年28期
關鍵詞:農牧業內蒙古自治區牧區

汪曉梅

我國是農業大國,截至2014年底,我國的農村人口為61866萬人,占全國總人口數量的45.2%。內蒙古自治區也是我國著名的農牧業大區,截至2014年底,內蒙古自治區的農牧業人口為1014.2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40.5%。

“三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我國政府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我國能夠和諧發展的重要的基礎。龐大的農村人口數量對農牧業信息的傳播需求自然也是居高不下。良好的農業信息傳播可以促進我國的農業科技順利地轉化為有效生產力,對推動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業科技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如何將農業信息及時、全面、準確的進行傳播,不但是廣大農村人口的實際需要,也是我國各級政府轉變職能、增加農民收入、增強我國農產品競爭力應擔負的責任。

從全國范圍看,國內主要的農業大省的傳統媒體比如電視臺大多設有對農專業頻道,如吉林電視臺鄉村頻道、山東電視臺農科頻道、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河南電視臺新農村頻道和陜西農林科技頻道等;廣播也大都在省級電臺頻率中設有專業的農業信息傳播頻率。而我們內蒙古自治區雖然是農牧業大省,但是在農牧業信息傳播方面卻整體處于落后狀態。

要想更好的服務農牧民,為農村牧區傳達急需的農牧業信息,了解農牧民的媒介接觸習慣至關重要。就內蒙古自治區而言,農村牧區的群眾相對文化水平較低,尤其牧區,不少群眾甚至看不懂漢字。所以,正確認識現狀,選擇適當的傳播手段對于農牧業信息及時、準確、高效的傳播就至關重要。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農牧民受眾中依舊重要的廣播電視方面的情況:內蒙古自治區目前的廣播電視傳輸覆蓋全區人口達到2422萬人,綜合覆蓋率達到98%。特別是2015年以來的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的建設,使更多偏遠貧困地區的農牧民能夠聽到廣播、看到電視。但是,在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過去近10年的時間里,一直缺少專門針對農業信息傳播的平臺, 2016年4月,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農牧頻道正式開播,真正填補了省級電視媒體在對農信息傳播中的缺位。

在這篇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筆者先后與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干部職工進行了訪談交流,同時也進村入戶,與鄉鎮蘇木、嘎查村負責人以及農牧民群眾進行了溝通交流。通過訪談交流筆者發現,在全區范圍內看,農村牧區的群眾總體上對我區的廣播電視工作是滿意的、肯定的,但也提出了不少發展中需要逐步解決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廣播電視傳輸覆蓋與內容建設的不平衡。

一、內蒙古自治區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的現狀

“十二五”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廣播電視傳輸覆蓋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覆蓋全區人口達到2422萬人,綜合覆蓋率達到了98%。特別是2015年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工程建設,使很多偏遠貧困地區的農牧民聽到了廣播、看到了電視。

按照“十二五”規劃,內蒙古自治區廣播電視傳輸覆蓋工程建設成績顯著,個別尚未覆蓋的村和嘎查不到4%,預計在近期的“十個全覆蓋”建設進程中能夠全面解決。未來“十三五”期間,廣播電視應進一步強化針對農村牧區的內容建設。

二、衛星直播節目豐富但不接地氣,服務本土的當地媒介缺失

與有線用戶不同,“村村通”、“戶戶通”用戶目前只可以收看、收聽52個電視頻道和10個廣播頻率,這其中包括央視各頻道、各省級衛視、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蒙漢語衛視及6個地面頻道以及部分央廣、區級廣播頻率。而在這些頻率和頻道中,很少有整合打包各地級市甚至旗縣的廣播電視頻率頻道。也就是說,在內蒙古仍舊有不少農村牧區的人口,無法通過當地媒體貼近實際的宣傳和解讀,及時了解掌握“三農”政策在本地的落實執行情況以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狀況。

在筆者的訪談過程中,許多農牧民反應,在新聞節目方面,他們平時主要收看的是央視的《新聞聯播》和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的《內蒙古新聞聯播》。在宏觀層面,農牧民們通過兩級媒體的新聞節目,對黨和政府大政方針是有所了解的,但這些政策在當地的落實執行情況、特別是關乎他們生產生活的惠農、惠民政策以及市場動態等,他們需要當地媒介更接地氣的宣傳和解讀。

我們通過問卷與座談了解到,內蒙古自治區邊遠地區的農牧民,所收聽、收看到的廣播電視節目多來自毗鄰省區,對于不能收聽、收看區內地面頻道的廣播電視節目頗有遺憾。本地媒介覆蓋的缺失,造成了當地媒介信息與本土受眾需求不對稱,渠道不暢通的尷尬局面。

三、服務“三農”節目內容匱乏,農牧民對電視媒介忠誠度不高

在訪談中,筆者通過走村入戶,問卷調查,了解了農牧民收聽收看需求。隨著“村村通”、“戶戶通”的建設,廣播電視走進了農牧民生活。由于看電視來的方便,電視成為農牧民最主要的媒介接觸方式,農牧民看電視的時間是聽廣播、閱讀報紙雜志時間總和的2倍多。雖然電視成為農村牧區的強勢媒體,但廣大農牧民對電視卻缺乏忠誠度,主要原因是大多電視頻道的內容基本以城市生活為主題,新聞節目中有關農村、牧區的相關報道也非常有限。在“村村通”、“戶戶通”的傳輸的頻率、頻道中,只有中央電視臺第7套(軍事農業頻道)、和“綠野”頻率等電視節目是針對農村牧區受眾的,在當地農牧民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和收視率。而這些少量的對農村牧區節目,難以全面提供農牧民需要的農牧業科技創新、土地草場流轉確權、新農村建設、進城務工、農產品市場動態等重要政策信息,其內容、數量、品質、結構、類型上,與農村牧區的受眾規模極不相稱,嚴重失衡。很多農牧民只把看電視當做農閑時打發時光的娛樂工具。有關調查數據顯示,農村牧區觀眾收看電視時,選擇影視劇、綜藝節目的達到64.10%,高于選擇新聞的57.3%。主流媒介符合農牧民收看需求的內容不足,導致農牧民對電視媒介的忠誠度不高,成為當前農村牧區的媒介現實。近期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開播的農牧頻道,在兼顧盟市、旗縣兩級媒體的利益和作用,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把針對農村牧區的內容建設當做首要任務,以完善健全農村牧區媒介公共服務體系。

四、小結

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的農牧業信息傳播現狀和問題,內蒙古廣播電視臺新近開辦的農牧頻道,要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的原則,面向農村牧區受眾,做好服務“三農”服務這篇文章,與其他新媒介密切合作,加強人才培訓,制作滿足農村牧區需求的節目。另外新的農牧頻道要做好媒體整合這篇大文章,把傳統媒體的內容優勢與新媒體傳播手段有效融合,實現主流導向的時尚化傳播。除此以外,要提高對蒙古語廣播電視節目的重視程度,培養和選拔專業人才,大幅度提高蒙古語廣播電視節目的時長、欄目,提高編譯和自辦水平,以滿足蒙古族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者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農牧業內蒙古自治區牧區
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全區統戰部長會議
試析藏北牧區的“鹽語”民俗①
“無人機放?!弊屴r牧業走在時尚前端
內蒙古農牧業生產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藏北牧區圈窩飼草種植及應用前景
內蒙古自治區第六屆室內樂比賽成功舉辦
慶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征歌評選終評
高寒陰濕牧區羊痘病防治
銳意創新 扎實推進農牧業經濟發展
以科技創新轉變生產方式 發展現代農牧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