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傳統戲曲的改革與發展

2016-10-27 10:32喬迎春
戲劇之家 2016年18期
關鍵詞:傳統戲曲改革發展

喬迎春

【摘 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戲劇藝術取得了飛速的發展,老一代藝術家為了戲曲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一些作品進行了挖掘和整理,為了適應不同時代的舞臺要求,在戲曲的演出形式和內容上也進行了不斷的改革。本文對戲曲改革的現狀進行了粗略的總結。

【關鍵詞】傳統戲曲;改革;發展

中圖分類號:J80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9-0057-01

中國戲曲經過長期的積累,已上演和創作了大量戲曲劇目,這些作品由于創作的時間、背景不同,有的已經不適合當代的藝術要求了。為了戲曲藝術的長期發展和壯大,必須要從內容和表演形式上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如舊式演出環境嘈雜,舞臺上角兒“飲場”、檢場人員穿梭、戲園里賣茶水食品送毛巾等,對戲曲陋習的改造也提上了日程,而“凈化舞臺”也使得戲曲觀賞環境改觀、藝術水準上升。更重要的,從舊社會過來的許多戲曲藝人帶有嚴重的落后意識,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而加強學習和進行思想改造更成為當務之急,這些就是新中國成立初期戲曲界所面臨的重要工作,用三句話概括就是“改人、改戲、改制”,一時成為運動。1951年,毛澤東為中國戲曲研究院成立的題詞“百花齊放,推陳出新”,成為戲曲改造的座右銘。

一、挖掘整理

新中國成立后,戲曲工作者懷著極高的熱情,從五六千種傳統劇目中發掘、整理和加工,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工作,很快就推出100多臺戲,在舞臺上產生了廣泛影響,受到了民眾的好評。如梅蘭芳的《貴妃醉酒》,周信芳的《烏龍院》,譚富英、裘盛戎的《將相和》,李少春、袁世海的《野豬林》,以及《借東風》《三岔口》《空城記》《鬧天宮》《二進宮》《白蛇傳》《楊門女將》《滿江紅》等等。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把注意力投向新劇目創作。由于京劇傳統程式強,便于表現古代生活題材,創作首先在這方面取得了成績,如《海瑞罷官》《強項令》等?,F代戲也開始穩步試驗,先有京劇《白毛女》的成功,到20世紀60年代初出現了一批表現革命斗爭的優秀劇目,作家田漢、翁偶虹、范鈞宏、馬少波等人,在京劇整理、改編和創作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千姿百態的地方劇種,也涌現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劇目和受人愛戴的演員,活躍著戲曲舞臺。首先是整理加工了大量優秀的傳統劇目,如川劇《秋江》《芙奴傳》,黃梅戲《打豬草》《天仙配》,贛劇高腔《張三借靴》,湖南花鼓戲《劉??抽浴?,滇劇《牛皋扯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西廂記》,莆仙戲《團圓之后》《春草闖堂》,高甲戲《連升三級》,揚劇《百歲掛帥》,蒲劇《薛剛反朝》,豫劇《穆桂英掛帥》,吉劇《包公賠情》《燕青賣線》,河北梆子《秦香蓮》等等,古老劇種昆曲則因為《十五貫》的改編而興盛一時。新創作的許多古代題材劇目,如越劇《紅樓夢》《胭脂》,呂劇《姊妹易嫁》,黔劇《奢香夫人》,彩調劇《劉三姐》等,也都一度膾炙人口。而尤其引人矚目的是,地方劇種由于舞臺形式較為自由不拘、傳統程式化較弱、便于表現現代生活的特點,在現代戲創作上突飛猛進,成果顯著。先是婦女爭取自由婚姻的作品突出,如滬劇《羅漢錢》,評劇《小女婿》《劉巧兒》,呂劇《李二嫂改嫁》,眉戶戲《梁秋燕》等。之后題材拓寬,涌現出豫劇《朝陽溝》,錫劇《紅色的種子》,評劇《金沙江畔》,湖南花鼓戲《打銅鑼》《補鍋》,曲劇《游鄉》,粵劇《山鄉風云》等作品。一批地方戲作家如陳仁鑒、黃俊耀、胡小孩、楊蘭春、顧錫東、王肯等等,在上述創作中貢獻出了卓越的藝術才華。

二、戲曲改良

中國的戲曲改良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改良傳統戲曲和上演文明新戲。戲曲改良是直接為政治宣傳活動服務的,中國的傳統戲曲以往表現的都是歷史故事,穿古人衣,說古人話。戊戌變法失敗后,人們認識到了民眾宣傳的重要性,進步人士通過戲曲創作來參與當時的政治斗爭,創作了大量有影響力的作品,而藝人們則從作品內容到演出形式上都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在舞臺上發議論是從西方戲劇里模仿來的。以為西方戲劇可以脫離劇情和人物而夾雜演說,自然是一種誤解,但這種手法極易激發觀眾的政治熱情和血氣,從宣傳的角度來說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

中國戲曲改良的更大實績體現在新的戲劇形式的出現上,這主要是受西方舞臺演出形式的影響,人們開始模仿西方的舞臺演出形式,但它的正式開場卻經過了日本新派劇的二次過濾,這個過程中,中國和西方的文化表現出了一致的步調。由此看出,中國戲劇西方化的驛站是受日本影響的,當日本劇壇在西方文化影響下發生急劇變化時,它的余波折射到了中國。

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的日益改善,當代戲曲的發展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沖擊,劇團解散、劇種慢慢消亡的情況屢見不鮮,使得學戲的人、看戲的人更少了,并且出現青黃不接等現象。因此,如何保證傳統戲曲能健康地發展,成為當下人們關注的課題。

參考文獻:

[1]秦容,鄒淵.談傳統戲劇與傳統聲樂的相互傳承[J].四川戲劇,2008(4).

[2]陳明.淺談傳統戲曲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結合[J].戲劇之家,2013(11).

猜你喜歡
傳統戲曲改革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改革之路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革備忘
舞臺裝置在中國傳統戲曲表演中的作用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改革創新(二)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