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堂分組教學如何促進有效學習

2016-10-29 17:53夏麗萍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4期
關鍵詞:分組教學有效學習

夏麗萍

摘 要 本文探索和闡述了課堂分組教學如何促進有效學習,以社會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采取定性研究,主要從課堂環境和語言交流兩方面來分析分組教學對于學習效果產生的作用。本文進一步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實踐建議,主要有加強分組后的引導、參與小組活動、對于“思考”是否就等于“理解”的反思等。

關鍵詞 分組教學 社會建構主義 有效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1分組教學的含義與種類

分組教學是指在既定的時間范圍和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這種為了同一個目標與小組同學合作學習將會產生協同作用,而協同作用是主動學習的模式之一。

從規模來劃分,分組學習可分為大組和小組。由于班級學生的數量大致在30至50人,因而大組的數量范圍在10人至30人。有些學者認為有領導者的小組規模不應超過12人,而無領導者的小組應控制在5至7人。有些學者認為小組人數應該控制在5人以內,這就能避免因人數過多而產生信息傳遞的問題。筆者根據教學班級總人數與教室空間條件將小組安排成6至7人。

從形式來劃分,分組教學可分為同伴學習、團隊式學習、問題式學習等。同伴學習強調的是學習者在同一地位,通過互幫互助的方式進行分享與學習,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通常在以老師和教學內容為中心的課堂上被忽視。在西方,團隊式學習早在20世紀80年代被廣泛運用于高校。這種必須以任務為中心的小組學習形式建立在互相承擔責任的基礎上。問題式學習是以問題為中心的小組學習形式。在學習過程中,問題是首先考慮的要素。然而,有學者認為相比以內容為主的學習,問題式學習在問題形成前缺乏相關知識。因此,團隊式學習與問題式學習區別在于前者以內容為首而后者以問題為首。

2分組教學的理論基礎:社會建構主義

心理學家認為,社會建構主義是學生運用信息、資源以及獲得他人的幫助從而形成自己觀點的過程。分組教學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論而形成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這就是社會建構主義所包含的環境和交互作用。本文將從課堂環境和語言交流這兩方面闡述和研究分組教學的理論基礎。

2.1課堂環境

課堂提供了一個開展教學活動的安全的物理環境。有效的課堂組織與管理被認為是促進有效教學的方式之一。教學效果的提升離不開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學習記憶。在學習記憶和學習環境方面,維果斯基認為融合于環境以及受環境影響而被重塑的人類行為有益于主動記憶。巴爾內斯認為如果知識是以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和學習環境的方式來呈現的,那么學生將會很快遺忘。分組教學創造了一個讓學生通過與同伴的語言交流、共同應用和分享來實踐所學知識的社交環境。這種合適的環境刺激了學生主動思考的交互行為,從而增強了學習記憶。

2.2語言交流

巴爾內斯認為表達能夠促進思考和理解,而小組討論給學生設計、測試和調整自己的想法提供了演練的機會。這個過程有利于體驗學習過程并深入理解知識、內化知識。小組教學為學生主動開口交流創造了舒適的環境,這種舒適體現在學生不必畏懼在全班面前發言,而是在一個很小的團體中表達觀點,這降低了學生公眾演講的焦慮以及出錯而引起的尷尬。因此,在小組內部,學生可以不用把“對”與“錯”作為發言首要考慮的因素。這為實現自主、自由交流創造了可能。

3研究方式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方式,在學校和學生本人允許的前提下,從教授學生中選取5位表現積極以及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研究樣本,形式包括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調查包括封閉式、開放式、封閉與開放混合式9個題目,涉及學生對小組教學的認可度、表達促進作用、知識獲得作用、積極、消極因素等方面。為彌補問卷調查題目挖掘深度的有限性以及對學生作答的理解偏差性,研究還采取訪談方式,來進一步明確和客觀地記錄學生的想法。

4研究結論

調查問卷和訪談記錄表明分組教學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有諸多優勢。從課堂環境方面分析,分組教學能夠有效地刺激學生主動交流、提高課堂參與度、提升團隊意識。從語言交流方面分析,分組教學能夠幫助知識的獲得和理解、分享不同的觀點。除了這些優勢被學生頻繁提及以外,分組教學的其他優勢諸如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提供了自主表達和分享的權利等也被學生提及。同時,學生表示更加青睞于這種有別于傳統教學的分組教學,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他們更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分組教學的建議

5.1加強分組后的引導

分組教學不是一個簡單的分組行為和分配任務,在小組活動開始前,教師需對任務進行詳細的說明,做出必要的演示。同時,對于小組內部的規則和責任的明確需要與小組成員達成共識。在小組活動中進行有效的督促,這樣能夠避免小組活動參與不均衡以及職責不明確而導致的矛盾的產生。

5.2參與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主要由學生參加,而教師在安排好教學任務后,通過課堂觀察,可以有選擇的參與到個別小組的活動中去。這有助于教師直觀地了解小組內部情況,對小組成員的表現給予更客觀、公正的評價。

5.3對于“思考”是否就等于“理解”的反思

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獲得新知識是通過自己的思考而現成的知識。而分組教學所形成的語言交流環境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參與、表達和思考。那么,這種“思考”是否就等于“理解”?學生真正要理解、掌握、運用知識還得取決于小組學習內容和任務的設置和分配。

參考文獻

[1] Barnes,D.(2008)‘Exploring talk for learner.In Mercer,N.and Hodgkinson,S. (eds.)Exploring Talk in School:Inspired by the work of Douglas Barnes.London:SAGE. pp.1-17.

[2] Boud,D.,Conen,R.,Sampson,J.(2001) Peer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Learning from & with Each Other.London:Kongan Page.

[3] Sherwood,A.L.(2004)‘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anagement education:a framework for designing context.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8:536.

猜你喜歡
分組教學有效學習
利用數學建模提高高等數學教學效果的研究
分組教學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實施研究
運用體驗式教學方式,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有效學習
高中文綜學科學習方法的中學生視角分析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信息技術課
小學數學課堂中小組有效學習的研究
巧用分組教學,優化中職高三數學復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