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扶貧文獻述評

2016-10-29 21:39彭陽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4期
關鍵詞:研究述評扶貧精準扶貧

彭陽

摘 要 目前,我國扶貧工作已進入攻堅階段。研究精準扶貧,對于打破階段性瓶頸具有重要作用。從已有研究來看,涵蓋了精準扶貧的內涵、變遷、問題及路徑選擇。但已有研究仍存在研究形式少、范圍窄和維度單一等問題。因此,要提升研究專業性、拓寬研究范圍、豐富研究維度,以加強研究成果實效。

關鍵詞 扶貧 精準扶貧 研究述評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自習總書記明確提出“精準扶貧”的理念后,中央辦公廳在2013年25號文《關于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中,將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作為六項扶貧機制創新之一。隨后,國務院扶貧辦制定了《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在全國推行精準扶貧工作。由此可以看出,“精準扶貧”理念成為我國扶貧工作的主要指導思想。因此,提高精準扶貧的研究力度和深度,對于我國扶貧工作的進展,具有重要地理論指導意義。

1精準扶貧研究綜述

1.1精準扶貧內涵研究

汪三貴、郭子豪等學者從精準扶貧的基本內涵和核心因素兩個方面對其進行定義。他們認為,精準扶貧的基本內涵就是扶貧政策和措施要針對真正的貧困家庭和人口,通過對貧困人口有針對性的幫扶,從根本上消除導致貧困的各種因素和障礙,達到可持續脫貧的目標;精準扶貧的核心因素包括貧困戶的精準識別和精準幫扶、扶貧對象的動態管理以及扶貧效果的精準考核。

劉解龍、陳湘海等學者認為精準扶貧具有三個層次內涵:首先是微觀內涵,主要是具體扶貧行為的整體性系統性設計與實施;其次是中觀內涵,包括產業層次的精準扶貧和區域范圍內的精準扶貧;最后是宏觀內涵,主要表現在扶貧周期時間、扶貧對象、扶貧關系、扶貧內容上的宏觀界定。

1.2精準扶貧變遷研究

學者楊占國與于躍洋以1979年至2009年中國農村扶貧工作三十年為切入點,總結出這三十年來中國農村扶貧工作的主要成效。他們認為這三十年農村扶貧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第一,大幅度減貧階段(1978~1985)。在這一階段中,首先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高漲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其次是農產品流動體系的確立增加了農民的務農收入;最后是農民的收入途徑拓寬增加農民的非務農收入;第二,大規模開發式扶貧階段(1986~1993)。該階段,國務院扶貧辦針對“老、少、邊、窮”地區確立了開發式扶貧方針,實施開發式扶貧。同時確定了國家級貧困縣,制定并出臺了專門針對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政策措施;第三,扶貧攻堅階段(1994~2000)。這一時期,國家政府一是提出了解決貧困地區人口溫飽問題、要重點發展投資少和見效快的新政策與新措施,并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積極開展國際社會在扶貧開發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第四,大扶貧階段(2001~2010)。該階段的主要成效包括:首先,以中央政府主導、扶貧專門機構主抓的機制得以確立;其次,工業反哺農業的基本態勢開始呈現;再次,扶貧面準以縣為單位轉向以村為單位;最后,“雨露計劃”工作卓有成效。

1.3精準扶貧問題研究

學者鄧維杰認為目前我國精準扶貧的實際執行效果差強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精準扶貧的各個環節之中存在多種問題:一是在“精準識別”環節上,存在規模排斥、區域排斥和識別排斥等問題;二是在“精準幫扶”環節上,存在需求排斥、入門排斥、資金用途排斥市場排斥、團隊排斥、配套排斥、模式排斥以及投入排斥等實際問題。在此基礎上,他認為要從這幾個方面著手解決:首先要實行貧困村分類機制;其次要確定扶貧人口的規模;再次要采取正確的識別方式;最后要實施有效的扶貧模式。

左停等學者認為精準扶貧面臨源于自身、文化與社會的諸多挑戰,如規??刂扑鸬囊幠E懦?,鄉村內平均主義思想對扶貧資源實際分配的影響,農村勞動力轉移與市場化背景下扶貧開發有效手段不足的困境,同村莊的貧困戶實際識別標準差異的問題等等,這些挑戰值得政策制定者、研究者與實踐者重視。

唐麗霞等根據在寧夏、甘肅、廣西、江西、陜西等五個?。▍^)的實地調研資料,分析和討論了精準扶貧機制在我國扶貧工作政策和實踐中面臨貧困農戶識別存在技術困境、鄉村治理現狀給精準扶貧實施帶來困難、貧困農戶的思想觀念對精確扶貧實施帶來影響以及扶貧政策本身的制度缺陷導致精準扶貧機制難以實施等困境和挑戰。

1.4精準扶貧對策及路徑研究

王國勇、邢溦兩位學者認為,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存在一系列困境,原因是貧困對象識別不精準、干部駐村幫扶機制不健全、產業化扶貧內生動力不足、扶貧資金整合困難、扶貧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因此,實施精準扶貧,要建立一系列機制,包括精準扶貧識別機制、干部駐村工作幫扶機制、產業扶貧機制、金融扶貧機制、精準扶貧資源配置機制等,切實讓農戶受益,實現脫貧致富。

何丕潔認為辦好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是實現貧困地區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是實現脫貧致富的根本和長久之計。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消除社會上歧視職業教育的觀點;要加強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職業學校合作;改革農村職業教育,為培養新型農民服務以及針對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專項教育培訓。通過以上措施的及時跟進,為精準扶貧特別是扶貧先扶志的思想奠定基礎。

張靜從地方扶貧立法的角度,探討了創新扶貧立法的對于精準扶貧、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意義。他認為從城鄉統籌、縮小城鄉差別的角度思考,制定綜合性的“扶貧條例”,更符合未來社會治理的大趨勢。因此,制定綜合性“扶貧條例”,對于更好地實現精準扶貧具有重要作用。

2精準扶貧文研究述評

精準扶貧已成為眾多學者研究的重要陣地。從已有研究來看,數量頗豐,形式多樣,既有期刊形式,也有學位論文;內容豐富,不僅涵蓋精準扶貧的內涵、變遷、等方面,也對精準扶貧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以及實施路徑。然而,對精準扶貧的研究還缺乏力度和深度:一是研究形式尚未以專著形式出現,研究成果缺乏專業性;二是研究角度多從國家政策層面出發,缺少微觀層面的切入;三是研究主要聚焦在貧困地區的經濟效益提升上,對社會效益的產生關注較少。因此,一要使研究形式多樣化,提升研究成果的專業性;二要聚焦微觀層面,落實精準扶貧政策,確保扶貧實效;三要創新研究維度,將教育扶貧納入精準扶貧研究范疇,充分發揮教育服務社會功能實效。

目前,我國扶貧工作已進入攻堅階段。唯有完善精準扶貧理論研究范式,才能為打破扶貧工作階段性瓶頸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 汪三貴,郭子豪.論中國的精準扶貧[J].貴州社會科學,2015(5):147-150.

[2] 劉解龍,陳湘海.精準扶貧的幾個基本問題分析[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6):98-125.

[3] 楊占國,于躍洋.當代中國農村扶貧30年(1979-2009)述評[J].北京社會科學,20009(5):80-87.

[4] 鄧維杰.精準扶貧的難點、對策與路徑選擇[J].農村經濟,2014(6):78-81.

[5] 左停,楊雨鑫,鐘玲.精準扶貧:技術靶向、理論解析和現實挑戰[J].貴州社會科學,2015(8):156-162.

[6] 唐麗霞,羅江月,李小云.精準扶貧機制實施的政策和實踐困境[J].貴州社會科學,2015(5):151-156.

[7] 王國勇,邢溦.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問題探析[J].農村經濟,2015(9):46-50.

[8] 何丕潔.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10):5-7.

[9] 張靜.精準扶貧與地方扶貧立法創新思路[J].人民論壇,2015(9):104-106.

猜你喜歡
研究述評扶貧精準扶貧
國外私立大學管理體制研究述評及啟示
證監會“扶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