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醫院中醫科失眠癥狀患者的臨床分布特征及心理健康情況

2016-10-31 08:54趙靜潔杜儀李楊帆王永志李麗
世界睡眠醫學雜志 2016年4期
關鍵詞:中醫科失眠癥患病率

趙靜潔 杜儀 李楊帆 王永志 李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北京,100050)

?

中醫睡眠醫學

綜合醫院中醫科失眠癥狀患者的臨床分布特征及心理健康情況

趙靜潔杜儀李楊帆王永志李麗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北京,100050)

目的:了解綜合醫院中醫科失眠癥狀患者的臨床分布特征及心理健康情況。方法:采用橫斷面研究的方法,對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我科門診首診患者遵循自愿原則進行問卷調查及SCL-90量表填寫。選擇具有失眠癥狀的1 485名患者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綜合醫院中醫科具有失眠癥狀的患者占總調查人數的26.90%;其中男性40~49歲之間,女性50~59歲之間患病率較高;癥狀分布以睡得不穩不沉最高,其次為入睡困難和早醒;并且具備春季就診率高的特點;具有任一失眠癥狀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與全國常模比較軀體化因子分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同時具有3種失眠癥狀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則除偏執因子外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綜合醫院中醫科失眠癥狀就診率較高,主要集中于50~59歲女性和40~49歲男性人群,并且同時具有3種失眠癥狀的患者比具有任一失眠癥狀患者更多的存在心理健康問題。

綜合醫院;中醫科;失眠;臨床分布;心理健康

綜合醫院或基層衛生服務中心是失眠癥患者首選的就診機構。它以慢性病程為主,復發率高。研究發現,失眠可能導致疲勞、煩躁、日常功能受損,還可引起焦慮、抑郁,或恐懼心理,并導致精神活動效率下降,妨礙社會功能。同時失眠亦與生活質量下降、交通事故、工作表現下降及曠工有關。由于采用的診斷標準、研究樣本和方法不同,對患病率的估計差異較大。一般認為失眠癥狀的患病率約為30%,上海市(2005)對靜安區靜安寺街道隨機抽取2 304名60歲及以上居民進行睡眠情況調查,其失眠患病率為14.84%;北京市(2003)隨機抽取城鄉5 926名15歲以上居民,發現約9.2%的北京市民有至少一種失眠癥狀,包括入睡困難(7.0%)、難以維持睡眠(8.0%)及過早睡醒(4.9%),其中只有5.4%的失眠患者會向醫生表述自己有失眠問題[1]。

綜合醫院部分失眠患者抵觸安眠藥等西醫治療方法,或使用安眠藥后療效不佳,故轉而尋求中醫治療或綜合治療。本研究采用橫斷面調查的方法,就一段時期內就診于我科門診的患者進行調查問卷的填寫,分析并總結失眠癥狀患者的臨床分布特征。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采取橫斷面研究的方法,在我科門診對首診患者采用連續入組的方法進行調查問卷的填寫,依次詢問就診患者是否愿意參加調查,記錄詢問的人數,并標明未入組患者拒絕的原因。排除復診、代人取藥等就診人群。要求患者意識清楚,并愿意配合完成問卷調查。

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6 000份,收回5 391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89.85%。

1.2調查方法

1.2.1調查內容及方法一般情況問卷:包括姓名、年齡、性別、主訴、慢性疾病史等。

癥狀自評量表:采用國際公認90項癥狀清單(SCL-90)[2],包含較廣泛的精神癥狀學內容,對調查對象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試,該量表由90個項目組成,癥狀嚴重程度從沒有癥狀到極嚴重分為5級,分別以1~5分進行量化,90個項目概括為10組因子,計算出每組因子的得分。要求患者對量表的每一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作出獨立的評定。完成后由醫生檢查是否有遺漏項目或不符合要求之處,有則及時請患者補充和修正。

1.2.2數據錄入及統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由兩名數據錄入人員背對背錄入調查問卷和量表相關內容,對比并由第三人根據原始材料確定不一致內容,運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問卷調查及量表分數所獲數據為計量資料,數據經正態性檢驗若符合正態分布,選用t檢驗或方差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比較。若不符合正態分布,選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Fisher精確檢驗等統計方法。

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失眠癥狀患者年齡、性別分布共5 391人參與調查,其中男1 118人,女4 273人,年齡13~85歲。主訴失眠癥狀的有1 450人,占總調查人數的26.90%。

根據SCL-90問卷中第44題難以入睡,第64題醒得太早,第66題睡得不穩不深,任一選項≧3分(中度)的人數為1 485人,此1 485人具有失眠癥狀??梢娪?5人雖然在SCL-90中相關睡眠的問題中選擇了≧3分,但其未意識到自己的睡眠存在問題并沒有主訴該癥狀。這1 485例具有失眠癥狀的人群中,其中男396人,女1 090人,年齡在17~85歲之間。見圖1,圖2。

具有失眠癥狀患者于男性40~49歲之間,女性50~59歲之間的患病率高于一般失眠患病率30%,女性60~69歲之間的患病率與一般失眠患病率相近。見表1。

2.2失眠癥狀患者失眠種類分布以SCL-90問卷中第44題難以入睡,第64題醒得太早,第66題睡得不穩不深3道問題選項≧3分(中度)為標準,其中存在任一癥狀的人數為1 485人,三個癥狀同時存在的人數為316人。具有難以入睡癥狀的人數為1 065人,醒得太早的人數為833人,睡得不穩不深的人數為1 373人。

圖1 失眠患者年齡構成百分比分布情況

圖2 失眠患者性別構成百分比分布情況

表1 失眠患者性別年齡構成份布情況

2.3失眠癥狀患者季節分布根據北京四季分明的氣候變化,將每年3~5月視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失眠患者于春季的就診率最高。見表2。

表2 失眠患者季節分布情況

2.4失眠癥狀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共有90個項目,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均有涉及,并采用9個因子分別反映9個方面的心理癥狀情況。SCL-90的總分為90個項目單項分相加之和,能反映其病情嚴重程度[3]。按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可考慮篩選陽性,需進一步檢查。在1 485名具有失眠癥狀的患者中,263人總分高于160分,篩選陽性占調查人群的17.71%。各因子為不同題目組成,反映受檢者某一方面的情況,因而通過因子分可以了解被調查者的癥狀分布特點,見表3。當任一因子分>2分,可考慮篩選陽性,其中軀體化因子分篩選陽性率為19.26%,強迫因子18.79%,抑郁因子13.87%,焦慮因子11.49%。

表3 具有不同數量失眠癥狀患者因子分±s)比較

注:*與全國常模比較P<0.05,與具有任一癥狀患者比較P<0.05。

3 討論

3.1綜合醫院中醫科失眠癥狀患者的臨床分布特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加,很多人開始具有失眠癥狀,調整不佳者則可發展為失眠癥。失眠癥是最常見的睡眠障礙性疾病,包括入睡困難、睡眠維持困難及早醒等癥狀[4]。持續失眠狀態可增加焦慮、抑郁、高血壓、自殺、酒精及藥物濫用的風險[5],因此應該對失眠癥狀患者進行更多的關注。

本研究顯示,在綜合醫院中醫科就診的以失眠為主訴的患者高達26.90%,還有一部分患者存在失眠癥狀但并沒有一起重視。具有失眠癥狀的患者更多集中于40~49歲男性,50~59歲女性,考慮此部分人群不僅面臨工作生活的較大壓力,還面臨從中年向老年的轉變。尤其是這部分女性人群正處于更年期階段,隨著雌激素水平的驟然變化,70%的更年期女性會出現一系列相關癥狀,如潮熱、盜汗、失眠、抑郁和疲勞等。研究發現更年期和絕經后的女性失眠率分別是絕經前的1.3倍和1.6倍[6]。

疾病的發生發展有一定的時間規律性,熟悉這種規律,就能夠把握疾病的變化情況。從中醫時間醫學的角度看,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寒暑更替組成了一年的365天,人體睡眠也與自然界相應[7]。杜儀等[8]發現在失眠患者中,有抑郁傾向的患者在12~3月就診比例偏高,而有焦慮傾向的患者在6~10月就診比例偏高。本研究則發現失眠患者在春季時就診率最高,從而推測患者在春季患病率及疾病加重情況較多,故而門診就診率增高。

3.2綜合醫院中醫科失眠癥狀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有報道指出失眠的發生可能與心理素質和人格特征有關[9]。還有報道發現失眠癥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10]。長期失眠的患者容易出現各種精神心理問題,失眠是引起和加重各種精神心理問題常見的原因和誘因,同時也是精神心理疾病惡性循環的重要環節,故遇到失眠患者時應常規關注其精神心理情況,必要時進行相關神經心理量表測評[11]。

20世紀90年代初則有調查顯示,慢性持續性失眠癥患者有80%伴有焦慮,主要以女性多見[12]。20%~28%失眠癥患者存在抑郁癥狀,且符合重性抑郁癥或心境惡劣的診斷[13]。本研究則發現存在任一失眠癥狀的患者在軀體化因子上與常模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而同時存在3種失眠癥狀的患者則除偏執因子外都與常模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說明當患者出現多種失眠癥狀的時候則更應警惕其心理健康問題。

由于失眠癥及存在相關失眠問題的患者常因病程慢、復發率高,反復就診于臨床各科室,造成了巨大的醫療資源負擔。故應嚴格按照指南對失眠的診斷和治療采取規范性防治措施,臨床上關注特征人群,常規問診其心理健康問題,做到早期識別早期干預有效治療。

[1]楊甫德,陳彥方.中國失眠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3.

[2]張明園,何燕玲.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21.

[3]董輝杰.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變遷文研究[J].心理科學,2010,33(3):928-930.

[4]陳勇,賴海標,何???,等.失眠最新研究概況[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4,34(S1):171-173.

[5]Ho FY,Chung KF,Yeung WF,et al.Weekly brief phone support in self-hel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disorder:Relevance to adherence and efficacy[J].Behav Res Ther,2014,63C:147-156.

[6]Xu M,Belanger L,llvers H,et al.Comparis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leep quality in menopausal and non-menopausal women with insomnia[J].Sleep Med,2011,12(1):65-69.

[7]王俊霞,陳繼婷.中醫時間醫學與不寐[J].河南中醫,2012,32(4):501-502.

[8]杜儀,李楊帆,趙靜潔,等.綜合醫院中醫門診失眠伴抑郁焦慮患者就診的時間規律性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6,43(2):229-230.

[9]楊會芹.失眠癥患者人格特征和睡眠的主觀評價分析[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5):511-512.

[10]王永志,白杰,林海,等.中醫科門診患者失眠癥狀基本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北京中醫藥,2011,30(7):485-487.

[11]郭蓉娟,吳曉青,王嘉麟,等.失眠與SCL-90因子相關分析[J].精神醫學雜志,2008,21(1):6-8.

[12]Mellinger GD,Balter MB,Unlenhuth EH.Insomia and its treatment:Prevalence and correlates [J].Arch Gen Psychiatry,1995,42(3):225-232.

[13]Kajimura N,Kato M,Sekimoto M,et al.A polysomno graphic study of sleep patterns in normal human with low or high-anxiety personality traits[J].Psychiatry Clin Nerosci,1998,52(3):317-320.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insomnia patients in TCM outpatient of General Hospital

Zhao Jingjie,Du Yi,Li Yangfan,Wang Yongzhi,Li Li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Department,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50)

Objective: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insomnia clinical symptoms in TCM outpatient of General Hospital.Methods:Cross-section study method,questionnaires survey and SCL-90 chart of our clinic initial diagnosis patients from December 2012 to November 2013.1485 patients with insomnia was selected for analyzed.Results:Insomnia patients account for 26.9% of all TCM outpatient; higher prevalence age range wherein between 49~49 years old of male,50~59 years old of female;the highest symptom is unstable or no deep sleeping,the second was trouble falling asleep and early awakening; high outpatient rate in Spring season; the patients has one of insomnia symptoms,the somatization factor scores have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When the patients has three kinds of the insomnia besides paranoid factor scores have a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difference.Conclusion:Higher insomnia outpatient rate in TCM department regions mainly focused on female aged 50~59 and 40~49 years old male,compare three type insomnia symptoms has mor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compare to single insomnia symptoms patients.

General hospital;TCM Department;Insomina;Clinical distribution;Mental health

Sleep Medicine in TCM

R256.3

A

2095-7130(2016)04-227-230

猜你喜歡
中醫科失眠癥患病率
2020年安圖縣學生齲齒患病率分析
新九針治療失眠癥驗案1則
昆明市3~5歲兒童乳牙列錯畸形患病率及相關因素
更 正 說 明
淺談中醫科護士應具備的素質及其在中醫科護理中的作用
淺談蒙醫診治失眠癥
蒙醫藥治療失眠癥30例臨床觀察
428例門診早泄就診者中抑郁焦慮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
科主任綜合能力在醫院中醫科發展中的作用
寧神定志湯治療失眠癥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