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析經濟增長的動因

2016-10-31 10:47卓凡超常志有
時代金融 2016年23期
關鍵詞:財政政策經濟發展貨幣政策

卓凡超+常志有

【摘要】經濟的健康持續的發展需要國家的有效把控,穩定經濟措施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主要的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業務、調節貼現率和再貼現率以及道義上的勸告。財政政策主要包括改變稅收和增加或減少政府支出,從而達到穩定經濟健康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 經濟發展

一、引言

經濟增長理論中對增長核算主要是對影響經濟增長的源泉進行衡量,一國收入的增加是由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一個簡單度量經濟增長的模型主要包括勞動、資本和技術三種要素,通過資本的增加,勞動力數量的提高以及技術的進步來解釋國民收入的增長。其中人力資本主要是指對勞動者進行投資為了提高老哦動輒的文化技術水平和勞動者的素質,人力資本屬于一種無形資本,它與物質資本共同構成了經濟增長因素中的投資。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不僅自身能夠形成遞增的收益而且也會對其他要素的收益增加,從而使整個經濟的規模收益遞增。

全要素生產率是指在一定時間中生產活動的效率,主要是指人力、物力和財力開發利用的效率。從經濟增長的角度而言,生產率、資本和勞動都是影響經濟增長的原因。從生產效率的方面看,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率等于國民產出量比上經濟增長中的要素投入量。另外一方面,代表一個國際的生產技術的發展水平。內生增長理論是指用內生技術進步和規模收益遞增來說明一國生產率差異和一國經濟增長的理論。

二、貨幣政策影響經濟發展

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制定的,主要是通過控制貨幣量的發行,進一步印象市場利率和國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貨幣政策主要工具包括公開市場業務、改變再貼現率、改變法定準備金率以及道義上的勸告等。通過采取影響貨幣供給的工具,對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產生影響,影響利率和國民收入,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主要是通過改變總需求,一方面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使得實際余額增加,在現行的利率和收入水平上由于貨幣量供給增加,從而使得消費組合發生變化,會引起貨幣的需求量小于貨幣的供給量,從而使得資產組合持有人通過購買其他資產以降低貨幣的持有量,進一步改變市場中資產的價格和投資者的收益。換言之,貨幣的變動使得利率發生變化。另外一方面,利率的變動導致社會總需求發生改變。

公開市場操作是指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上公開買賣有價證券主要包括政府公債、國庫券和銀行承兌票據等。通過控制調節信用和貨幣供應量的經濟活動。中央銀行公開市場的業務目的,一方面,通過買賣政府債券的活動對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準備金進行收縮或擴張,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的變動會影響其信貸能力。另一方面,因為準備金的改變,從而改變市場利率,又因為利率會對利率和國際黃金的變動產生影響。在經濟擴張時,采取賣出政府債券的政策,商業銀行購買政府債券,進而減少了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使得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降低,導致貸款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投資者從銀行取得貸款的成本增加,進一步抑制過度的投資需求。經濟處于蕭條狀態時,中央銀行則會買進政府債券,中央銀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買進政府債券,增加貨幣供給量,進而提高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商業銀行的信貸能力增加,使得利息率降低,從而投資從商業銀行獲取資金進行投資所需要支付的成本降低。

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在同客戶辦理貼現業務時所使用的利率。再貼現率是指商業銀行將其貼現的未到期的票據向美聯儲申請再貼現的預扣利率。當經濟發展過熱時,中央銀行提高再貼貼現率,進一步提高了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導致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獲得資金減少,商業銀行得不到貸款進而沒有充裕的資金進行對外貸款,降低其貸款規模。當經濟出現蕭條時,中央銀行降低在貼現率,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獲得貸款的成本降低,從而商業銀行增加貨幣需求,提高了對外貸款的規模。

調整再貼現率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起作用,一方面再貼現率的高低直接決定再貼現成本,再貼現率提高,引起貼現成本增加,影響商業銀行的貼現需求。另一方面,起到了告示效應,再貼現率變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上的意志變動,提高再貼現率表明中央銀行具有緊縮貨幣政策的意向。降低再貼現率表明中央銀行具有采取擴張政策的意向,再貼現率的改變對短期市場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最后再貼現率的改變具有結構調整效應,中央銀行對不同票據實現差別在貼現率,從而影響各種再貼現票據的規模,是貨幣供給結構與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一致。

三、財政政策影響經濟發展

財政政策是政府為增加總需求和提高國民收入所采取的影響稅收和政府支出的措施,從而達到穩定國民經濟的目標。變動稅收是指改變政府征收的稅率和稅率結構,變動政府支出是指改變政府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支出和轉移支付。

財政政策所引起的擠出效應是指,隨著政府支出的增加導致社會中私人部門的支出和投資減少的現象。隨著政府支出的增加,對商品的需求提高,商品市場的競爭程度加大,導致商品的需求大于供給,引起商品的價格上漲,在名義貨幣不變的情況下,實際貨幣供給減少,因此用于投機目的貨幣量減少。用于投機貨幣量減少引起債券價格的下降,進而利率上升,使得投資者從銀行獲得貸款的成本加大,因此導致投機減少。因此政府采取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增加政府購買支出,擠占了市場中的私人投資。

參考文獻

[1]賈俊雪,郭慶旺.財政支出類型、財政政策作用機理與最優財政貨幣政策規則[J].世界經濟.2012(11).

[2]張志棟.我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相互作用的實證研究—基于政策在價格決定中的作用[J].金融研究.2011(06).

[3]王志強.中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率研究—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實證分析[J].經濟學動態.2010(08).

[4]苗文龍.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與中國區域經濟周期異步性[J].中國經濟問題.2010(06).

猜你喜歡
財政政策經濟發展貨幣政策
預算執行緊縮下的積極財政政策
正常的貨幣政策是令人羨慕的
研判當前貨幣政策的“變”與“不變”
“豬通脹”下的貨幣政策難題
下半年促經濟穩增長積極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財政政策轉型
淺析建國初期穩定物價的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目標選擇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