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貿區談判背景下中日韓經貿合作前景分析

2016-10-31 13:05孫汶
時代金融 2016年23期
關鍵詞:經貿合作自貿區中日韓

孫汶

【摘要】近年來,世界經濟區域一體化不斷發展,世界各個地區都相繼出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例如: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等。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迅速發展逐漸成為了經濟全球化的突出標志,促進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建成和發展。關于中日韓的經貿合作早在1999年三國已經進行了加強三國經濟關系的研究,并表明建立中日韓自貿區對三國的經濟發展都有著積極的影響。近年來,關于建立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也在不斷的進行。本文就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背景出發,探討了中日韓自貿區建立的經濟基礎,并對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提出一些政策建議。

【關鍵詞】自貿區 中日韓 經貿合作

一、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背景

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傳統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理論被逐漸打破,之前人們認為只有社會制度相同、經濟發展程度類似并且文化背景也相像的國家才容易建立區域一體化的經濟。但是1994年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區后,世界上逐漸出現了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建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新趨勢。事實上,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全球生產貿易的網絡也在不斷的建成和完善,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開展了經濟合作的新模式。而在全球區域經濟發展中,歐洲、北美和東亞地區作為世界上重要的三大經濟區域一直在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中處于領先地位。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亞太地區經濟的高速增長,亞太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也在不斷的推進,東盟一體化、東盟+中國、東盟+日本、東盟+韓國等區域一體化組織也在穩步進行。作為亞洲經濟的支柱,中日韓三國也是全球重要的經濟體。2014年,中日韓三國貿易額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高達18.13%。雖然中日韓三國在歷史遺留問題和領土主權問題上爭議較大,但是中日韓三國在經濟上具有互補性,地理位置相鄰,文化背景也較為相似,建立中日韓自貿區將把一個人口超過15億的市場整合起來,促進三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加強三國經濟的融合度,提高三國消費者福利,提高三國在全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日韓三國建立自貿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二、中日韓自貿區建立的經濟基礎

(一)中日韓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迅速發展,進出口總額也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的對外貿易無論從數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而中國與日韓的貿易額在近20年來一直持持續增長的態勢,除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中國與日韓的進出口貿易額有一定的減少外,中國在日韓對外貿易中的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2014年,中國與日本的貿易總額高達3122.52億美元,中國與韓國的貿易總額為2904.40億美元,中國與日韓貿易額的年均增長率均大大超過了其各自與世界貿易額的年均增長率。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已經成為了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時也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此外,中國現如今也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國以及第二大進口國。中日韓三國間的貿易規模在不斷的擴大,這也是中日韓自貿區建立的堅實的經濟基礎和物質保障。

(二)中日韓貿易互補性較高

從中日韓三國的貿易結構來看,近年來,中日韓三國從以產業間垂直分工為主的格局逐漸轉變為以產業內分工為主。中日韓三國貿易中多集中在制成品領域,日韓作為發達國家對中國出口的商品多以技術含量高的資本密集型產品為主,例如:醫療設備,機械,化工產品等。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向日韓出口的商品多以初級產品和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例如:紡織品,服裝等。中國與日韓的進出口貿易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并且這種互補性在長期會呈現出一種穩定的狀態,這與三國的生產要素稟賦和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是相符合的。中日韓若建立自貿區通過消除關稅以及非關稅貿易壁壘實現貿易自由化,這樣可以大大的擴大三方貿易規模,促進三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中日韓自貿區建立的政策建議

(一)妥善處理區域關系,營造良好的自貿區建設環境

中日韓三國之間一直都存在著復雜的歷史糾葛,而且近年來三國在領土問題上又多有糾紛。而只有妥善的處理好三國之間的關系,創建良好的合作環境,才能實現東亞甚至亞太地區的政治安全與經濟繁榮。因此,要加強中日韓三國之間的政治互信度,打破三國間長存的“政冷經熱”局面,積極促成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機制,加強三國之間的政治溝通和交流,增強彼此的信任。此外,中日韓三國還應加深在產業,科技,金融,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層次,按照東亞地區區域生產網絡和分工體系,加速彼此經濟融合。中國更是要積極推進產業貿易由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轉換,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最后,中日韓三國要加強對外政策的協調合作,共同應對外部危機,培育亞洲共同體意識,積極為自貿區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妥善處理自貿區建設中的分歧,從戰略高度認識中日韓自貿區的重大意義

首先,要妥善處理自貿區談判中關于敏感領域的問題。就目前來看,日韓兩國對國內的農業保護比較嚴重,關稅設置的較高,要實現無關稅短期來看可能性不大,所以可對農產品市場的開放設置較長的過渡期,從而避免農業領域的談判阻礙中日韓自貿區其他領域的談判進程,同時也可以利用農業領域的讓步加快其他領域的進展。其次,關于關稅,貿易規則等的制定上要加大規范化和法制化的建設力度,逐步提高自貿區貿易便利化和市場開放度。最后,隨著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崛起,美國對中國的防范心態也在不斷加強,而日本和韓國又與美國交好,中國正面臨著嚴峻的周邊環境。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就要緩解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圍堵,增強三國的地區利益共同體意識。中日韓三國要從長遠的利益出發,認識到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將對三國未來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重要意義,積極推進地區經濟合作,共建新的區域經濟體系。

四、結語

中日韓自貿區的建設對中日韓三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三國在自貿區談判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挑戰,但是當今世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浪潮已經洶涌而來,中日韓三國必須要把握好當下的機遇,積極克服現有障礙,循序漸進的推進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爭取早日建成中日韓自貿區,實現三國共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徐春祥.推進中日韓自貿區建設是中國在亞洲唯一區域戰略選擇[J].東北亞論壇,2014,03:73-83+128.

[2]趙亮,陳淑梅.經濟增長的“自貿區驅動”——基于中韓自貿區、中日韓自貿區與RCEP的比較研究[J].經濟評論,2015,01:92-102.

[3]匡增杰.中日韓自貿區貿易潛力、制約因素分析及策略選擇[J].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學報,2015,01:26-39.

[4]匡增杰.中日韓自貿區的貿易效應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4.

[5]沈銘輝.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學分析[J].國際經濟合作,2011,03:38-42.

[6]張建肖.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的困難與應對[J].國際經濟合作,2013,04:30-33.

[7]袁曉莉.中國在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中的策略選擇——基于貿易競爭性與互補性視角[J].亞太經濟,2013,06:40-44.

[8]劉朋春.雙邊FTA是否會成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墊腳石”?——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建設路徑的GTAP模擬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15,01:43-54.

[9]劉朋春,辛歡,陳成.TPP對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及建設路徑的影響研究——基于GTAP模型的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5,11:96-108.

猜你喜歡
經貿合作自貿區中日韓
“蟄伏”后,再啟程——記中日韓對接合作發展山東行
在濰坊,共話中日韓合作
“中日韓+X”模式,打造三國合作新平臺
黑龍江省對俄經貿合作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
天津自貿區輻射效應研究
1~2月中日韓造船三大指標實現情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