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政策法規對我國銀行保險市場的影響分析

2016-10-31 13:28王玢
時代金融 2016年23期
關鍵詞:保險市場商業銀行

王玢

【摘要】我國銀行的保險業務在開始的階段已經針對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進行了限制,將其劃分在不同的領域,但由于“分業經營,兼業代理”的出現,導致商業銀行和保險業務的融合受到阻礙,長期合作化為泡影,由此在組織結構和產品開發問題上對商業銀行開展保險業務造成了嚴重阻礙。我國政府為了推動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在2006年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在風險能夠控制的基礎上,支持保險資金流入到商業銀行中。2006年的九月份,我國保監會出臺了《關于保險機構投資商業銀行股權的通知》,認同了保險公司參股商業銀行的可行性。自此之后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的規模不斷擴大,對銀行的影響不斷提升,但是由于保險業務的進入,出現了很多商業賄賂、銷售誤導等不法行為,對我國的保險行業和商業銀行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關鍵詞】金融政策法規 商業銀行 保險市場

一、前言

自從金融政策開始轉變之后,我國針對金融政策的監管法規開始從扶持行業的角度出發,逐漸轉變成規范行業經營的角度,2006年,我國銀監會發布了兩個通知,即《關于規范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通知》、《關于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利用通知的出臺來規范銀行內部的代理保險業務,避免保險業務過程出現商業賄賂的狀況,對金融風險進行有效防范。自從我國新《保險法》實施之后,對我國整個壽險行業進行了規范,出現了風險提示的義務,減少了很多可預見風險的產生。保監會在2010年發布了兩個通知,即《關于嚴格規范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激勵行為的通知》、《關于進一步規范保險專業中介機構激勵行為的通知》由此對保險機構的激勵行為進行規范和監督,由此來防范保險業務的風險。

二、金融政策法規對我國銀行保險市場理論層面的影響

就我國金融保險政策的整體發展過程來看,能分析出對銀行保險具有重要影響的金融政策法規的特征,首先是扶持發展型的政策,即有效促進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的發展、強化銀行保險資本融合的規定;其次是規范經營型的政策,對商業銀行代理的保險業務進行規范整治,避免出現銷售誤導行為,有效降低行業經營風險。

分析關于扶持發展類型的政策法規來看,主要是1995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兩項法則落實了“分業經營,兼業代理”的制度,由此在法律的角度上保障了金融基本制度的良好運行;我國政府在2000年頒布了《關于加強保險代理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該項通知在法律角度認可了銀行的保險制度,由此制定出獨家代理的一種經營模式。在2003年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該項法規在法律上允許商業銀行的保險業務實行“一對多”的代理經營模式,使得保險業務的發展不受代理數量的制約,由此有效提升了商業銀行保險市場化的概率。我國政府在2006年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認為在風險能夠控制的條件下,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到商業銀行的業務中,鼓勵保險公司實現和銀行資本的融合,由此將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帶入到新時代當中。

分析我國規范經營類型的金融政策法規可知,其中2009年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中增加了很多不可抗辯的條款內容,由此顯著提升了保險公司的核保要求;法規中在銀行保險產品銷售中增加了提示風險的業務,對銀行保險人和推銷人員有更高的職業要求。我國政府在2010年頒布了《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通知中針對保險公司人員駐點問題進行了規定,即取消人員駐點,采用了客戶風險提示措施,降低了銀行代理保險公司的具體數目。銀監會利用具體舉措對銷售誤導和銷售欺詐行為進行了規整,改變了銀行的保險銷售模式、員工合作模式等。

三、金融政策法規對銀行保險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

(一)建立模型

樣本選擇的過程中發現影響到保險市場發生變化的變量很多,選擇其中代表性強的幾個變量,即人民幣儲蓄利率變化、國民總收入情況、證券投資市場變化情況、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變化、居民消費價格水平變化等幾個變量。法律因素選擇《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金融政策因素選擇《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由于對行業數據的獲取出現障礙,因此此次調查數據選擇2014~2015年的最新數據。

(二)數據回歸分析

1.在對時間序列的數據實施回歸分析之前,需要檢驗時間序列的穩定性,避免出現虛假回歸的現象。根據ADF的檢驗結果可知,變量銀行保險保費收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r)、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國內成產總值(GDP)、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上海證券綜合指數處于1%的置信水平時候,表現出不平穩的狀態,幾種變量的一階差分序列處在1%、5%和10%的時候,呈現出分別平穩的狀態,當一階差處在10%的時候,所有的變量呈現出一階差分序列平穩的狀態,可以進行模型回歸的模擬。

2.OLS回歸的分析使用E-views6.0計量軟件針對此次模型的變量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模型擬合程度較高,F統計量無顯著提升,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我國2010年發布的《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中的t統計量過小的時候,針對系數的估算不夠顯著,因此需要將其中不顯著的變量去除掉,對模型進行重新模擬。此次調查的回歸模型數據顯示,當模型的擬合程度高的時候,F統計量并不大,且P值已經接近于0,證明模型的建立有效。

(三)得出實證結論

1.國內生產總值(GDP)與銀行保險保費收入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

2.一年期存款利率和銀行保險保費收入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

3.存款準備金與銀行保險保費收入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

4.股票市場指數與銀行保險保費收入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

5.季度因素與銀行保險保費收入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

6.2009年10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與銀行保險保費收入之間呈現負相關關系。

7.2006年6月解除資本融合障礙的《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與銀行保險保費收入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

四、針對金融法規對我國銀行保險市場的影響提出建議

(一)強化股權合作

銀行保險業務主要指銀行或者保險公司采用的一種發展戰略,能夠促進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的股權合作,利用股權關系的連接來促進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的聯系,由此來實現商業銀行保險業務經營一體化的戰略。我國政府在2006年頒布了《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解決了資本融合的問題,意見頒布之后國內出現了很多金融控股的企業,例如,中國光大集團、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信集團等,事實證明,金融集團的出現有助于推動我國銀行保險行業的發展。利用建立金融控股集團的措施,在資源共享的狀態下能努力發展對自身十分有利的業務項目,由此提升集團利潤獲取率。在以上模式的推動下,資源分配和利益分享機制的調控方式更加完善,能夠將原先的經營成本花銷在集團的框架下逐漸內部化,由此能夠顯著降低銀行和保險企業之間合作的摩擦成本開支,對保險業務的推進具有促進作用。商業銀行和保險企業可以共同合作創新保險產品,結合銀行的理財和保險企業的保障制度,由此建立起全方位的金融產品服務體系。

(二)規范專業經營

根據近年來的保險業務經營現狀來看,銀行保險業務的風險問題不斷加劇,對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造成了嚴重阻礙,同時阻礙了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的業務合作。我國針對銀行保險業務的監管開始從扶持行業出發,開始轉向規范銀行保險業務經營的方向。2009年10月我國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該項法規在立法的層面上強化了對保險人和對投保人的維護。我國在2010年11月頒布了《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針對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提出具體措施,利用措施來控制我國銀行保險公司內部不斷加劇的風險隱患,為銀行保險業務的發展努力。因此我國保險公司需要在金融政策法規的指引下,業務發展朝向專業化和規范化的道路,第一,銀行保險業的經營需要符合金融法律法規,保險公司和商業銀行需要對保險業務員進行管理和培訓,由此建立起科學性強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提升保險業務的經營水平,避免業務失誤。第二,銀行和保險企業需要以客戶為中心,轉變原始觀念,爭取提升客戶滿意度,認識到客戶是保險業務發展的與安全和根本。

(三)轉變盈利模式

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的經營將新進入金融市場的很多小保險公司看作是打破原始市場束縛和實現快速擴張的一種武器,但是由于大大小小的保險公司在保險產品和保險業務經營上同質化現象嚴重,隨著市場惡性競爭的加劇,使得保險公司的經營舉步維艱。我國銀監會在2010年11月發布了《中國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合規銷售與風險管理的通知》,其中針對保險業務的代理門檻增加了要求,由此顯著減少了銀行網點保險公司的數量。很多大型的保險公司在競爭中具備的良好的客戶基礎和品牌效應,在時長范圍內擴張經營范圍的時候,需要利用大量資金和先進技術來完成新產品的開發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競爭優勢。中小型的保險公司需要轉變原始的銀行保險業務的盈利模式,將客戶作為服務中心,不斷創新新型保險產品和特色性強的產品,利用專業化定制路線來強化自身和銀行的合作。

參考文獻

[1]張所續.我國銀行信貸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J].資源與產業,2011,02:166-170.

[2]譚中,粟芳.貨幣政策、市場約束與銀行風險承擔行為的實證分析[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11,05:57-65.

[3]楊展,樊勝.貨幣政策對我國銀行間國債市場利率期限結構的影響——基于Nelson-Siegel模型的實證分析[J].武漢金融,2012,08:18-21.

[4]陸靜,馬楊.中國上市銀行法律風險案件披露的市場反應[J].金融論壇,2012,03:60-66.

[5]潘明清,尹華北,向楊.宏觀調控、市場收益與理財消費——來自我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的經驗證據[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06:53-56.

[6]陳棟,陳運森.銀行股權關聯、貨幣政策變更與上市公司現金管理[J].金融研究,2012,12:122-136.

[7]胡陽.銀行對融資租賃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研究[J].蘭州學刊,2016,01:171-177.

[8]馬延霞.構建商業銀行理財市場監管體系的探討[J].新金融,2013,07:60-63.

猜你喜歡
保險市場商業銀行
全球再保險市場現狀及特點分析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國有商業銀行金融風險防范策略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百慕大保險市場結構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完善中國再保險市場的建議
農村女性保險市場存在的問題及其擴展
河北省保險市場運行情況
河北省保險市場運行情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