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校企合作的中職機械制造教學創新研究

2016-10-31 10:23陳志云
成才之路 2016年30期
關鍵詞:教學變革創新模式機械制造

陳志云

摘 要: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在這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機械制造專業進行教學變革和創新模式顯示十分迫切。文章研究企校合作模式下中職學校機械制造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課程體系結構以及實踐教學中的改革,旨在為中職機械制造教學變革和創新模式提供參考和依據。

關鍵詞:校企合作;機械制造;教學變革;創新模式;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0-0043-01

當前,我國中職學校已經建立了一批“訂單式”培養、校中廠等有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但在校企合作中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和困惑。而機械制造專業作為中職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建立與企校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相適應的教學模式。

一、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把握人才培養結構

傳統的中職機械制造教學缺乏現代學校制度理念,沒有健全的企校合作發展機制,使學生難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為此,中職機械制造專業在教學改革中要確立與校企合作所提倡的“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相一致的培養目標。學校對機械制造專業畢業生的調查顯示,畢業生的機械專業能力與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有一定的差距。同時,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的產業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工業機器人、柔性制造系統、光電子控制系統等逐漸發展和成熟。因此,中職學校的機械制造專業要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培養目標,把握好人才培養的結構。

二、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中職學校要想培養出適合企校合作模式的人才,就必須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中職學??梢远ㄆ趯C械制造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增強教師的專業技能,也可以從企業中引進那些機械制造操作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從而為培養機械專業人才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除此之外,中職學校要與機械制造專業的高校聯系,為學校引進一批優秀的高校畢業生。當前,中職學校教師流動性較大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中職學??梢越M織教師進行課程體系建設,并使其不斷完善,形成中職學校的專業特色。通過加強教師的專業素質,能使機械制造專業形成中職學校有特色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企校合作中學校品牌意識較弱的問題。

三、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

機械制造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只有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才能達到機械制造專業的培養目標。在機械制造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機械加工企業進行實踐教學。學校也要給學生提供一些到企業實習的機會,開拓學生的視野,從而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出企業生產一線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將機械制造理論教學與實踐課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模式,改善了職業技術學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技術服務能力弱、難以吸引企業參與的問題,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

四、設置科學有序的課程結構

中職學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師可以通過專業綜合性實驗課來培養學生對機械制造專業的興趣,促進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積極思考、勤于動手,進而發現自己所欠缺的理論知識。機械制造專業教師在實驗課上要做好示范操作,對于課堂教學中需要操作的內容,可先讓學生相互討論,然后把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設置成小實驗,再讓學生通過實驗強化理論。在學期考試中,教師可以把實驗題目與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題目作為考試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重視實驗、重視實踐的良好習慣。中職學校要設置科學有效的課程,在加強中職學生機械制造專業課學習的同時注重他們對語文、數學、英語等文化課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些都是機械制造專業學生走進社會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五、完善機械制造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為中職機械制造專業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中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動畫等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把枯燥抽象的機械制造理論變得簡單易解,以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一些中職學校在培養人才中難以適應企業的需求,而通過完善機械制造教學的方式,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會積極主動去探索機械制造知識,能培養出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在企校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下,中職學校機械制造專業要加強和企業的溝通聯系,不斷調整學校的教學目標、課程結構,加強教師的專業素質,不斷完善機械制造的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改善中職學習機械制造專業在企校合作中所面臨的問題,以培養出適合企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六、結束語

總之,中職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中職學校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水平,增強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際操作能力,適應企校合作的新模式。但是中職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學校、教師、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教學改造的目標,培養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胡運林.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機械職業教育,2012(10).

[2]易飚,張義平,胡清.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校企深度融合”教學實踐[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0(02).

[3]和震.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促進政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3(01).

猜你喜歡
教學變革創新模式機械制造
“慧學南通”:助推教學方式變革
創新信息技術支撐教學變革
淺論節能設計理念在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的應用
機械自動化技術運用和為來趨勢
高職院校普通話測試管理的創新模式研究
關于配網電力工程技術的可靠性的探討
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雙證融通改革試點現狀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