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架結合微彈簧圈技術介入治療顱內動脈瘤療效觀察

2016-11-03 13:34劉繼東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5期
關鍵詞:顱內動脈瘤療效分析介入治療

劉繼東

【摘要】 目的 探討在顱內動脈瘤治療中應用支架結合微彈簧圈介入治療的臨床價值。方法 80例顱內動脈瘤患者, 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開顱夾閉治療, 觀察組患者則實施支架結合微彈簧圈介入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患者的瘤體栓塞成功率(90.00% VS 82.50%)及轉歸率(85.00% VS 77.50%)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及預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支架結合微彈簧圈介入治療同開顱夾閉手術均可有效預防顱內動脈瘤的破裂出血, 但介入治療可對多種復雜形態瘤體進行處理, 且其栓塞效果更為顯著, 在患者預后改善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 顱內動脈瘤;介入治療;開顱夾閉;療效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5.032

顱內動脈瘤多見于顱內動脈管壁上, 是一種常見瘤狀突出。臨床研究指出, 顱內動脈瘤同蛛網膜下腔出血之間存在密切聯系, 易導致患者出現顱骨增生、精神障礙、頭痛等臨床癥狀。隨著近年來醫療機械的不斷進步, 有報道指出, 采用以支架聯合微彈簧圈技術為主的介入治療方式對顱內動脈瘤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改善其預后, 較開顱手術效果更為顯著[1]。本次研究為探討介入治療在顱內動脈瘤治療方面的臨床價值, 隨機選取近年來本院收治的此類患者80例, 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3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顱內動脈瘤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經頭部CT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得到確診, 且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蛛網膜下腔出血表現。按照手術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男18例, 女22例, 年齡17~74歲, 平均年齡(60.7±5.9)歲;平均動脈瘤大小9.5 mm×8.2 mm;Hunt-Hess分級顯示, 其中包括Ⅰ級18例, Ⅱ級19例, Ⅲ級3例。觀察組男16例, 女24例, 年齡16~76歲, 平均年齡(61.2±6.1)歲;平均動脈瘤大小9.1 mm×8.4 mm;Hunt-Hess分級顯示, 其中包括Ⅰ級15例, Ⅱ級20例, Ⅲ級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且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開顱夾閉治療:選取Yasarhil筋膜間翼點入路, 對前循環及部分后循環動脈瘤進行夾閉;對于梭形動脈瘤等處理難度較大者, 僅采用棉片和止血紗布進行加強包裹。觀察組患者實施支架結合微彈簧圈介入治療:經DSA檢查確認動脈瘤的位置、大小及同周圍組織的關系等信息。行氣管插管麻醉, 并實施股動脈Seldinger穿刺, 對椎動脈和雙側頸動脈進行DSA檢查, 在確認動脈瘤情況后更換導引導管, 行全身肝素化。經導管將微導絲引入動脈瘤, 同時在微導絲的導引下將Enterprise支架系統引入瘤頸, 并對其進行調整、固定。在支架保護下, 選取合適型號微彈簧圈介入, 進行栓塞操作, 并進行支架完全釋放。在確認栓塞效果后, 保證載瘤動脈的通暢, 并經造影檢查進行確認, 并將微導管及導引導管撤除。在術后6 h即可將鞘管拔除, 并在穿刺點位置進行股動脈持續壓迫以預防出血。術后24 h, 應對患者下肢進行完全制動, 并給予其常規抗凝治療。對于蛛網膜出血嚴重者, 可給予其腰穿引流治療。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采用SF-36量表評價生存質量, 采用ADL量表評估生存能力, 其中分值越高, 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手術情況 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共計36例在術中瘤體完全栓塞且成功夾閉, 瘤體栓塞成功率為90.00%, 其中34例患者完全轉歸(85.00%);對照組患者在術中共計33例完全栓塞并成功夾閉, 瘤體栓塞成功率為82.50%, 其中31例患者完全轉歸(77.50%)。兩組患者的瘤體栓塞成功率及轉歸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預后 本次研究中, 兩組患者在術后隨訪期間均未發生再次出血。其中對照組患者共計出現遺留動眼神經癱3例, 重殘2例和死亡2例;觀察組患者共計出現臨近丘腦小穿支缺血偏癱1例, 未出血死亡或嚴重殘疾。觀察組患者預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2.50%)明顯低于對照組(1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生存及生活能力 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評分為(79.5±10.2)分, ADL評分為(80.8±12.1)分;對照組患者術后生存質量評分為(60.9±11.5)分, ADL評分為(70.5±11.3)分。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評分和ADL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當前, 臨床對于腦動脈瘤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結扎處理和開路夾閉兩種。隨著近年來介入治療技術的不斷進展, 支架植入術在臨床逐漸得到廣泛應用。相關資料顯示, 支架植入輔助微彈簧圈主要是通過對動脈瘤血流動力學進行控制, 促進瘤體所受血流沖擊的下降, 從而加快瘤體內血栓的形成, 進而對動脈瘤破裂出血進行預防[2]。

以往臨床主要采用開顱夾閉方法對動脈瘤患者進行治療, 此種方法可對瘤體進行徹底的栓塞處理, 效果較佳。但是開路夾閉術式對于梭形、寬頸等處理難度較大的動脈瘤則無法進行有效處置, 僅可對其進行姑息處理;而對于手術難以到達部位動脈瘤或瘤體較大者則僅可進行搭橋吻合處理或載瘤動脈結扎處理, 效果有限。Saito等[3]報道指出, 對于梭形動脈瘤, 姑息處理不但會引起再次出血, 且會造成動脈瘤的持續生長。在本次研究中, 對照組中2例梭形動脈瘤僅接受加強包裹處理, 在隨訪期間未見再出血, 可能同本次研究隨訪時間相對較短有關。且Ibrahim等[4]研究指出, 在采用開顱夾閉方法對顱內動脈瘤進行治療時, 對于Hunt-Hess分級Ⅳ~Ⅴ級者, 此種術式易造成患者預后不良, 出現死亡或重殘等惡性預后事件, 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介入治療目前在臨床腫瘤治療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具有創傷小、作用直接且效果顯著的特點。相關資料指出, 同開顱夾閉術式相比, 在顱內動脈瘤治療方面介入治療的優勢主要在于此種方法可對開顱手術無法到達部位的瘤體進行有效處理。徐高峰等[5]在顱內動脈瘤患者的介入栓塞治療研究中應用DSA檢查顯示, 介入治療可對三分叉寬頸動脈瘤、不規則形寬頸后交通動脈瘤、多發前交通動脈瘤進行有效栓塞, 效果顯著。在本次研究中, 兩組患者的瘤體栓塞成功率及轉歸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能同本次研究中樣本納入范圍有限, 復雜顱內動脈瘤樣本較少有關。此外, 鄧東峰等[6]研究指出, 支架結合微彈簧圈技術在顱內動脈瘤患者生存質量改善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生存質量評分和ADL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 同相關報道中的結論基本一致, 表明介入治療在顱內動脈瘤治療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7]。

綜上所述, 支架結合微彈簧圈介入治療同開顱夾閉手術均可有效預防顱內動脈瘤的破裂出血, 但介入治療可對多種復雜形態瘤體進行處理, 且其栓塞效果更為顯著, 在患者預后改善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鄧其峻, 廖旭興, 鐘偉健, 等. 顱內動脈瘤血管內介入栓塞治療術中出血的防治. 廣東醫學, 2011, 32(1):90-92.

[2] 易勇, 虞德明, 彭華. 顱內動脈瘤顯微手術和介入治療效果對比研究.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3, 12(12):946-947.

[3] Saito Y, Fukuda I, Fukui K, et al. Hybrid Operation for Combined Aortic Arch Aneurysm and Aortic Root Dilation in a Jehovah's Witness Patient. 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 2014, 28(7):11-14.

[4] Ibrahim GM, Vachhrajani S, Ilodigwe D, et al. Method of aneurysm treatment does not affect clot clearance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Neurosurgery, 2012, 70(1):102-109.

[5] 徐高峰, 左其龍, 高陽, 等. 支架技術在顱內復雜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 實用醫學影像雜志, 2012, 13(1):1-4.

[6] 鄧東峰, 李茂全, 劉建民, 等. 顱內動脈瘤栓塞后載瘤動脈缺血治療的臨床分析. 介入放射學雜志, 2003, 12(5):323-325.

[7] 王東曉, 韓東, 王卿峰, 等. 血管內支架結合彈簧圈栓塞治療對顱內動脈瘤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 5(1):13-15.

[收稿日期:2016-06-07]

猜你喜歡
顱內動脈瘤療效分析介入治療
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術后護理
血管內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效果初步觀察及評估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開顱與常規骨瓣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對比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后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膠原酶溶解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2769例臨床分析
夾閉和栓塞治療顱內動脈瘤對蛛網膜下腔出血腦血管痙攣的影響
右美托咪定復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在顱內動脈瘤介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