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產業助推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2016-11-04 03:40吳倩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城鎮化民族旅游

吳倩

(1.貴州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現代化研究發展中心,貴州貴陽550004;2.貴州財經大學工商學院,貴州貴陽550004)

旅游產業助推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吳倩1,2

(1.貴州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現代化研究發展中心,貴州貴陽550004;2.貴州財經大學工商學院,貴州貴陽550004)

城鎮化是產業發展自然形成的,政府強調推進城鎮化發展是當前我國的客觀經濟形勢決定的。民族地區在旅游產業的助推下結合“三農”問題走有特色的城鎮化之路,同樣是基于當下的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以及民生問題所做出的選擇。這種選擇。首先,試圖解決民族地區城鎮化邊緣人口的最終的歸宿問題,本質上是解決就業問題、解決社會穩定問題;其次,是解決改開之后一直存在的“三農問題”,本質上是試圖擬合城鄉差別,為下一步整個國民邁入“小康”打下基礎。

城鎮化;民族地區;三農;旅游產業

官方的統計數字表明我國當前的城鎮化率已經超過了50%,預示著我們有一半以上的國民是城鎮居民,這也算是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成就。事實上城鎮化在是產業發展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國家或政府倡導而形成的,但當前我國政府正大力倡導城鎮化——這是由于我國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造成的,不得不如此,城鎮化是解決目前我國存在的眾多民生問題的一個方便路徑。它首先要解決的是那些在城鎮化邊緣的人口的最終的歸宿問題,本質上是解決就業問題、解決社會穩定問題;其次,是解決改開之后一直存在的“三農問題”,本質上是試圖擬合城鄉差別,為下一步整個國民邁入“小康”打下基礎;這兩個問題是對立統一的,或者是一體兩面,在全國具有普遍意義;但是城鎮化本身有其自然的發展規律,是由產業發展推進的,全國的產業發展不平衡、類別各有不同,如民族地區的能源礦產電力等資源產業為主,而近年來,旅游產業也發展的風生水起,那么在民族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對該地區的城鎮化發展有哪些影響及作用呢,這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一、城鎮化在民族地區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縱觀我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形成了由東而西的三個梯次三個檔次的問題,即所謂東部的發達地區、中部的次發達地區和西部的“欠發達,欠開發”的落后地區。民族地區主要集中在這個“欠發達,欠開發”地區。而長達四十年的發展中,三個梯次的距離逐漸被拉大,簡單的說越發達的地區越發達,越落后的地區越落后——這是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所必然產生的結果,盡管國家不斷的進行宏觀干預,但仍不能對沖市場規律的強大作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全國需要重點扶貧攻堅的大部分集中在這一地區。四十年來,民族地區為中東部的發展奉獻了天量的人力物力資源,而自己并未能搭上經濟迅速發展和崛起的快車道,相反,資源被掏空、人力資源尤其是廣大農村再生勞動力資源也消耗的瀕臨極限。失去了后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這是民族地區必須面對的嚴峻的現實問題,事實上,既然國家一再強調市場的作用,而同時又要依賴國家對整個經濟布局加以干預也是不現實的,就是說,廣大民族地區不能等不能靠,要自己想辦法解決自身的問題。如前,上面提到的兩大問題也同樣存在于民族地區,而且表現的尤為突出,而要解決這兩大問題,加快城鎮化發展是很重要的,需要強調的是民族地區發展怎樣的城鎮化,城鎮化的模式;走怎樣的城鎮化之路。

二、民族地區城鎮化要解決的問題

(一)滯留在城市的存量人口的歸宿問題

就全球范圍看,整個經濟形勢低迷,受其影響國內的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已成共識也是客觀現實,產能過剩,要去產能,這是當下解決我國經濟問題的重要策略,從另一個方面看,產能過剩,對于主要依靠能源產業發展的民族地區無疑是雪上加霜。隨著國家去產能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東中部地區本身就有巨大的就業壓力,而民族地區外出打工的廣大農村青年中年也面臨著返鄉的問題,他們很難融于中東部發達地區,難以取得這些地區的城鎮戶籍;而民族地區的廣大的由于長時間的凋敝與衰敗,各家各戶的單打獨斗的小農經濟模式,勞動力輸出導致的空心村,大規?;A建設的可耕地減少——導致他們有家難回。進不能融與城市,退不能返回農村——這部分人的數量及其龐大,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決定了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必要性。

(二)農村發展的人力資源瓶頸問題

民族地區這些游離于外邊世界的龐大農村人口,對大城市的發展現在似乎是過剩了,但是,要解決“三農問題”,這些青壯年勞動力正是不可多得的潛在生力軍!是建設美麗鄉村的現實生產力,好好加以利用,他們會發揮不可低估的作用。問題是關鍵是怎么讓他們回來,他們回來如何安置,讓他們繼續守著一畝三分地,從事投入產出嚴重倒掛的傳統種植業?顯然也是不現實的——這個問題關系到民族地區發展怎樣的城鎮化的模式問題。

三、城鎮化的模式與路徑選擇

城鎮化的發展不應該有統一的模式與發展路徑,各地區應當因地制宜的發展與本地區相適宜的城鎮化。這與該地區的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息息相關。

(一)依賴民族地區優勢產業的城鎮化發展的局限性

如前,傳統的城鎮化是產業發展自然形成的。但這個形成的過程相當的漫長,像蝸牛一樣,而且也往往帶有偶然因素,依賴這種路徑實現城鎮化對于解決當下急需解決的問題,基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民族地區最優勢的產業就是能源礦產。依賴這些資源的開發所形成的城鎮化是一個及其漫長甚至需要某些機遇才能成功的發展模式。如克拉瑪依發現大油田,因為油田的開發形成城鎮,但油田開發完了,沒有油了這樣的城鎮將迅速衰落;而且這也是個例,一處油田或其他大型自然資源的發現所形成的城鎮固然很快,但不能解決普遍存在的問題,那些沒有這樣強大集中的自然資源如何解決民生問題?更何況現在依賴資源開發的城鎮受到經濟發展低迷產能過剩的壓力,對龐大人力資源的需求正在變成過剩。

(二)依賴民族地區潛在優勢產業發展的可行性

民族地區除了礦產能源等天然的自然優勢產業之外,其潛在的產業優勢也十分明顯,如近年來崛起的旅游產業,現在已經是民族地區顯在的產業優勢了,青山綠水的自然風光,光怪陸離的民族特色文化,紅色旅游資源等等,在民族地區的發展中已經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將這些旅游資源與相應的旅游產業與“三農”問題結合起來,統籌兼顧走出一條獨具民族地區特色的城鎮化無疑是現實可行的。

首先,民族地區在產業發展的布局中,應當盡量避免和中西部地區的產業雷同化;以此形成比較優勢,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就是互通有無,雷同是市場的大敵,在科學技術等人力資源明顯落后的情況下,跟著東部地區亦步亦趨的發展,民族地區沒有優勢可言,也不能依賴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來發展,因為,東部地區淘汰的產業在西部地區也難以形成先進生產力并且一般都是高能耗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民族地區要后來居上必須摒棄這種發展思路;其次,不解決“三農”問題的城鎮化沒有任何意義,民族地區的落后體現在“三農”,這和全國一樣,同樣具有普遍意義,三農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根本,只有農民有了出路,只有農村富余了,只有農業發達了城鎮化之路才有意義;三是旅游產業本身是個富貴產業,對其它產業和其它地區的的貧富有很大的相關性,它在城鎮化過程中只有和三農問題捆綁在一起,才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四、旅游產業助推民族地區城鎮化的策略

(一)根據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因地制宜的城鎮化

首先,湖光山色的天然旅游資源。民族地區原生態大自然風光是中東部地區所沒有的,也是吸引東中部地區游客的重要吸引物,在這些自然資源密集的地區,搞旅游開發具有天然優勢,因為其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在歷史上已經形成了風景名勝,所以,這些地區可以直接以發展旅游產業為城鎮化契機,在大型風景名勝區通過相應的政策引導組建城鎮。其次,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民族村寨擁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但是,單獨的孤零零的一個個村寨,難以形成規模優勢,需要劃片連線的整體軟硬件的布局,綜合開發利用;三是山清水秀的農村旅游資源,這是重點進行的旅游城鎮化布局,要農林牧漁因地制宜的走各自發展的特殊化道路。

(二)以旅游引導農業城鎮化的制度安排

不走傳統城鎮化靠產業發展自然形成的路子,適合民族地區的城鎮化好的制度安排非常重要,近些年民族地區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結合“三農”問題走出了很多有效可行的路子,這些經驗固然值當借鑒,但是在根本制度問題上沒有突破,所以,普遍意義有限。

首先,要讓無多少耕地的農民走出大山,讓滯留在大城市的農民工返回——民族地區單打獨斗的小農經濟模式必須結束!要把農民組織起來,不能各干各的,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一家一戶的“農家宴”作為一種旅游形式,解決的僅僅是這一家一戶的且是條件稍好的生存與生活問題,難以實現共同發展與共同富裕,而且這種形式的組織模式本身是排斥外來勞動力的,與城鎮化發展思路相悖;

其次,資源是公共的,一家一戶的開發利用,是沒有法理依據的,也難以形成規模效益;要把散豆子一般分散在大山深處,以及外出的勞動力吸引回來,必須有相應的組織形式接納他們,這是獨家獨戶的小農模式絕不可能實現的。必須走集體經營道路。

三是,只有把農民組織起來,共同利用資源,才能形成規模的同時,方便形成外來投資和市場融資,如果按照目前僅僅的依靠農業的旅游產業的所謂“大戶”,勢單力薄,難以融到資金,而農地流轉稍有不慎,就會使得廣大農民徹底失去土地。因此旅游產業和“三農”結合的農業資源(旅游資源)可以成片連線但是其集體所有的性質不能變,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才能有效的推進城鎮化建設。

[1]呂勝賓,姜鳳和.關于打造南運河歷史文化生態旅游景觀帶的思考[J].水利科技與經濟,2014(09).

[2]鄭麗君.鄉鎮基層體育文化在城鎮化建設中的作用與意義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14).

[3]書傳.新型城鎮化,最美的中國夢[J].金融經濟,2013(11).

[4]鄧凡.發揮工業的核心帶動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1).

[5]董翠珠.鄉村旅游與我國城市化關系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環境規劃學院,2014.

[6]林峰.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5.

F592

A

1005-5312(2016)29-0262-02

2013年度貴州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項目《基于城鎮化背景下貴州旅游產業發展路徑研究》編號JD2013118階段性研究成果。

吳倩(1966-)女,貴州貴陽人,貴州財經大學工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旅游經濟、旅游文化與行為研究等。

猜你喜歡
城鎮化民族旅游
我們的民族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旅游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堅持“三為主” 推進城鎮化
城鎮化
加快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對構建新型城鎮化的觀察思考
出國旅游的42個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