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美術鑒賞課德育滲透思考

2016-11-04 03:40陳序香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美術作品美術德育

陳序香

(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學藝術組,福建莆田351100)

高中美術鑒賞課德育滲透思考

陳序香

(福建省莆田市哲理中學藝術組,福建莆田351100)

在教育改革的不斷進步中,新時期的新課改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德育體美全面發展的培養。在高中階段開設美術鑒賞這一門課程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強學生對美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操,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幫助高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本文將對高中美術鑒賞課關于德育滲透的意義、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以及對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合理化的意見和建議。

高中教育;美術鑒賞課;品德教育;德育滲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為了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部對于高中課程改革也緊跟時代的潮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求高中學校增設了美術鑒賞、音樂鑒賞等多種課程,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掌握基本的美術技能和知識,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懷,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操,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從分析了高中美術鑒賞課德育滲透的意義,高中美術德育滲透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操,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而實際中的教學現狀出現了完全忽略型、過于形式化、應試教育型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對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美術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素質,選擇合適的時機、合適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生對于美術鑒賞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抓住作品的內涵進行德育的滲透。

一、高中美術德育滲透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操

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值得我們去欣賞的美,只是我們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都向我們傳達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對遠方的親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抑或是對心儀的男女生的愛慕之情等等,總之都是對美好的人或物的喜愛。不論是誰看到這種美好的美術作品都會與作品的作者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可以將美術作品的鑒賞與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增強其對美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他們的思想情操。

(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而美術作為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承擔著民族文化傳承的重任。從對美術作品的鑒賞中,教師應注重對高中生德育的滲透,可以增強其民族自信心,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優秀的民族精神。同時,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例如,在對徐悲鴻的《奔馬》和《山河百戰歸民主》這兩幅作品進行鑒賞時,教師可以結合徐悲鴻的個人經歷以及創作的時代背景來傳達作者想要表達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徐悲鴻的《愚公移山》則以故事“愚公移山”為創作素材,于抗日戰爭時期創作,表達了作者對抗日勝利的決心,傳達了團結統一的民族精神;又如,雕塑《和平》在抗日戰爭后創作,意在促進中日友好,維護世界和平,體現了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再如,《粒粒皆辛苦》是方增先先生于1955創作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的民族精神;最后,油畫《夯歌》由王文彬先生創作,以一幅姑娘們在大壩上大夯的景象圖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二、高中美術德育滲透的現狀

(一)完全忽略型

一些高中美術教師錯誤地認為德育只是思想政治老師的責任,認為德育與美術鑒賞課程無關。因此,在美術鑒賞課上知識單純地向學生講述美術作品的表面知識,而沒有更深層次的從情感或背景上與學生分享交流,在教學上完全忽略了對學生德育的滲透。

(二)過于形式化

還有小部分的老師太過重視對于學生德育的滲透,完全的脫離美術作品去給學生灌輸思想品德上的知識,完全忘記美術鑒賞課程應依照的根本,這樣的教學雖然對學生進行了德育的滲透,但也只是符合新課改的一角而已,其實從根本上來講反而過于形式化,失去了美術鑒賞課程本身的價值和意義,顯得有些喧賓奪主了。

(三)應試教育型

一些高中院校一味的追求升學率,只重視應試教育,完全不顧新時期新課程對于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把體育、音樂和美術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緊張的學習中得以放松的課程壓縮、占用,使美術鑒賞方面的德育沒有可以發揮的空間。

三、高中美術德育滲透的對策

(一)選對滲透的時機

每時每刻的德育滲透定會讓學生厭煩,這就要求美術教師在課堂上把握好德育滲透的時機,只有自然而然、不刻意的,在對作品的分析鑒賞中潛移默化的滲透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接受。教師在教學的安排上可以自由的選擇或者變換順序,也可以根據時事熱點或者季節、節日選擇合適的美術作品,通過對你美術作品的鑒賞達到對學生德育滲透的目的。

(二)抓住作品的內涵進行滲透

美術鑒賞課程設置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向高中時普及美術知識,使其掌握基本的美術技能,培養學生的美術鑒賞意識和能力,提高其對美的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也為了激發學生的民族情懷,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因此,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美術作品的內涵,從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跡等揣摩作者創作時的心情,分析作品想要傳達的情感,從作品的內涵出發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充分挖掘教材或課外美術作品中可傳授的德育素材,提高自身素質,充分備課,豐富教學內容,變換多種形式進行德育滲透,使教學更形象生動,使學生對于精神品德方面的教育的理解和認識更加深刻。

(三)激發學生對鑒賞的興趣

從簡單易分析的美術作品入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鑒賞,首先要幫助學生排除美術鑒賞困難枯燥的想法,結合高中生的個性特點,提高其對美術鑒賞的積極性、主動性。安排學生之間的小組討論交流,分享他們自己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和看法,還可以師生互動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觀點,同時也可以縮小師生之間隔閡,拉近學生與老師的心靈距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使學生對美術鑒賞產生興趣,能夠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對生活中見到的美術作品進行鑒賞,從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平事跡等方面揣摩作者創作時的心情及其想要傳達的思想和表達的感情。

(四)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

為了避免學生對美術鑒賞這門課程產生厭倦的情緒,排除其認為美術鑒賞枯燥困難的想法,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

1.使用多媒體教學

把美術鑒賞教材中優秀的美術作品收集到課件中,并搜集有關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事跡,結合歷史文化等因素,并適當的配樂,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作者的心情,感受時代的氣息,更深刻的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或所表達的感情。

2.經常開展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教師應該改變傳統中的單方面灌輸教學模式,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增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以學生為主體,采取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雙向教學模式,經常開展一些師生互動交流的活動,給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聆聽學生對于美術作品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互動中產生思想上的火花,也去可以發現獨特的視角或者一般意義上難以發現的情感,從而達到德育滲透的目的。

3.將文學、音樂等元素融入美術鑒賞的教學中

藝術從根本上都是相通的。美術作為藝術的一種,承擔著文化傳播和情感傳遞的重任。若想提高學生的對于美術的鑒賞能力,可以將文學和音樂融入到美術鑒賞的教學中來,結合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事跡,搜集相關的文學作品或音樂作品,可以采取朗誦、演講、歌唱或播放音樂等形式加深對于美術作品的理解,深入淺出的進行德育滲透。從而更好的促進了美術鑒賞課堂的發展,同時,也是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未來的人生奠基。

[1]馮艷.淺談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的有效開展[J].華章,2012(32).

[2]萬璐璐.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方法與實踐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1.

[3]岳建飛.優化高中美術鑒賞課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4]姚伯玉.高中美術鑒賞課中學生審美能力培養之我見[J].美與時代(中旬刊)·美術學刊,2014(01).

[5]陳加元.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方法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01).

[6]崔朋.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有效實施[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39).

[7]陳艷艷.高中美術鑒賞課對學生視覺素養的培養[D].烏魯木齊: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G633.955

A

1005-5312(2016)29-0227-01

猜你喜歡
美術作品美術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創意美術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美術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