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事件在軍旅舞蹈編創中的介入

2016-11-04 03:40樊雙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軍旅編導紅軍

樊雙

(解放軍藝術學院,北京100081)

歷史事件在軍旅舞蹈編創中的介入

樊雙

(解放軍藝術學院,北京100081)

本文通過考察以歷史事件為創作源泉的軍旅舞蹈作品,分析歷史事件在軍旅舞蹈編創中的介入,從而發現歷史事件在軍旅舞蹈編創中起到的作用。

歷史事件;編創;舞蹈

《一、《飛奪瀘定橋》,成都軍區政治部戰旗文工團1959年作品

《飛奪滬定橋》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在滬定橋與敵人激戰,飛奪天險的歷史事件。舞蹈選擇選取了這個驚心動魄的歷史片斷,旨在弘揚紅軍不朽的戰斗精神。紅軍的勇士突擊隊,在敵人封鎖最嚴密、槍彈最密集的地方搶占天險,為了革命的勝利不畏犧牲,編導用兩條長長的鐵索貫穿舞臺,再現了滬定橋的地勢險峻,而舞者通過自己身體的動態,起伏跌宕地將這一險惡的環境強化。舞蹈借助演員肢體持續不斷的動態晃動,來營造大渡河鐵索橋的險峻環境,同時始終注重表現紅軍士兵的戰斗士氣和無畏精神,強調紅軍士兵的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偉力。例如在塑造集體群像當中,注重主要人物的塑造,在舞蹈發展、高潮之中運用民族舞蹈技巧加強舞蹈表現的內容。舞蹈在謳歌集體英雄主義的同時,還刻畫了戰士們之間的親密關系,比如相互激勵、手足之情等。一個生命的湮滅點燃了另一群人的生命之火,在歷史事件“飛奪瀘定橋”中,戰士們展示了置生死之于度外,勇敢堅決地面對死亡的崇高精神境界,閃現出英雄主義的光芒。

二、《上井岡》,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歌舞團1977年作品

該作品表現了秋收起義后,紅軍和廣大工農群眾響應毛澤東的號召,奔赴井岡山建立農村根據地,繼續開展武裝斗爭的歷史主題。舞蹈語匯吸收了中國古典舞和相贛地區民間舞以及武術中舞蹈性強的語匯,紅火熱烈,爆發力強,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1977年是文化大革命結束的前夕,在這個敏感的時期,各種言論涌現,軍旅舞蹈編導選取了中國共產黨早期開辟井岡山根據地這一歷史題材,頗有為歷史正名的意味,是歷史和中華民族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在白色恐怖的艱難歲月里,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建設的今天,我們也依然能打破千難萬險奮斗,并且有勇氣和魄力在未來的道路上創造新的輝煌。作品的表達,不僅是回顧歷史,同時也彰顯了建設新中國的決心。只有歷史事件能夠承載雙重意義的情感表達,也只有從歷史的視角出發,才能夠更好地傳達軍隊主旋律的藝術使命。

三、《地道戰》,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歌舞團1977年作品

地道戰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地道戰從保定清苑的冉莊發源,經過不斷發展,從單一的躲藏地點變成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漸形成了房連房、街連街、村連村的地道網,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有效地打擊了敵人,進而使無所依仗的冀中平原成為阻擊日本侵略軍的重要地段。地道戰在北京地區也有發現,說明這個戰術,對保護廣大戰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起到了重大作用。舞蹈《地道戰》將這種戰術表現得出神入化,用革命浪漫主義手法將中國人民抵御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抗爭精神,表現得鼓舞人心。

四、《甲午壯歌》,海軍政治部文工團1982年作品

清政府的腐朽不能抹殺在抗爭中犧牲的不屈的英靈,在這場近代聞名的失敗之役中,軍旅舞蹈編導們敏銳地發現了隱藏在戰爭背后的拳拳愛國情懷,體會到在中日交戰雙方實力懸殊、國家和民族實力衰微的情況下,個人的抗爭更加絕望,犧牲更加悲哀。這種復雜的情感,只有借助特殊的歷史事件才能予以充分的表達,這樣的歷史事件也更能體現軍旅舞蹈編導的創作意圖,那就是要激發軍人回顧歷史正視現實,樹立捍衛國家主權的歷史使命感,忠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由衷地熱愛獨立自主的強大的新中國。

五、《秦王掃六合》,沈陽軍區政治部前進歌舞團1986年作品

劇中秦王刺馬等細節處理,有血有肉地塑造了秦王人性化的一面,巧妙的馬舞構思增加了舞蹈的可舞性。扮演秦王的女演員王艷,較好地把握了秦王的氣度和氣質,動作干練、有韻味。秦國統一時依靠的秦軍,是中國歷史上最精銳的軍隊之一,正是有了這支軍隊,秦國才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而新中國的建立,也是因為有了作風優良、戰斗力強的人民軍隊,才最終迎來了民族的解放和祖國的統一。透過五千年歷史的洪流,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國家統一始終是全體中國人共同的心理訴求。歷史是不同的,歷史又是相似的,兩千多年前的秦統一與近代中國的統一、新中國的建立,民眾的情感是相通的。這種情感的共鳴,穿越千年的時光,在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之下,具有了震撼人心的魅力,極大地激發了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另外還有《空城計》、《大刀進行曲》、《反掃蕩》、《百萬雄師過大江》等作品,都是借助歷史事件的介入來進行創作的,歷史事件的介入常常能夠拓寬軍旅舞蹈編創的思路,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歷史變遷,歷史事件所承載的家國理想,以及滲透在不同時代軍人血液中的優良品格并不曾因為時光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而發生改變,軍旅舞蹈編導們要借助歷史事件展示人的智慧和勇氣,引發大眾的思考,順利達成借古喻今的創作目的。

[1]劉敏.中國人民解放軍舞蹈史[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11.

[2]馮雙白.中國舞蹈史及作品鑒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J705

A

1005-5312(2016)29-0100-01

猜你喜歡
軍旅編導紅軍
軍旅青春正步走
胸懷軍旅夢
本期主題:軍旅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改進
少寨紅軍橋
十送紅軍
論行進旗舞編導與舞蹈編導的區別
再唱十送紅軍
倔強的小紅軍
林宥嘉:軍旅回歸,重新上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