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武》的研究

2016-11-04 03:40李堅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大武美哉季札

李堅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00)

《大武》的研究

李堅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00)

《大武》是我國古代六大樂舞之一,內容主要歌頌了武王伐紂的功德。從《樂記·賓牟賈》篇的相關記載中可見演出情景。全曲共六段,曲式結構完整,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孔子和季札都曾對其有很高的評價。

《大武》;孔子;季札

一、其釋義

“‘大武’即武。中國西周(約前11世紀~前8世紀)時的樂舞。六樂之一。用于祭祀祖先。據《禮記·樂記》(前2~1世紀或前5~3世紀)共有6段完整的內容,但已是較晚時期的面貌。整個內容表現武王伐紂、一統天下的過程,炫耀赫赫武功?!对娊洝ぶ茼灐繁A袅怂?段歌詞。音樂上,原來似乎沒有商音,所以孔子聽后會問樂師為什么‘聲淫及商’。秦代(前221~前207)把《武》改名為《五行》,還在使用。漢代(前206~公元220)以后逐漸失傳?!雹?/p>

二、其內容

描寫了武王伐紂,全曲分為六成,群舞。它是我國歷史上較早出現的歌頌以暴力戰勝邪惡勢力的正義力量的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美感。按照相關文獻記載和先秦時期詩、樂、舞三位一體的原則,《大武》樂舞的每一成都有詩歌與之相配。但由于《詩經·周頌》中所載的《大武》詩,分編于三處,且前后次序已亂,因此關于《大武》舞的篇數和次序,仍存有爭議。

三、其曲調

《大武》的音調,在西周文獻中不見記載。但在春秋戰國文獻中有較明確的記述。如《禮記·樂記》、《荀子》等都有相關記載,可歸納出《大武》音調的特點:聲音和緩無韻律,樂曲由五聲音階構成;歌辭不用商音使用周音;曲調為五音調;樂曲演奏用無射宮調,詩歌演唱用夾鐘宮調,二者調式不同。

四、其舞容

“子家駒曰:......八佾以舞大武?!笨梢?,《大武》作為宮廷雅樂,表演時其舞隊共有八行,六十四人。

《大武》的演員頭戴著[冕],手里拿著[朱干玉戚]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樂也?!雹?/p>

《大武》舞是著名的武舞,其舞蹈道具“干”、“戚”都是軍事樂舞的道具。

五、其創作背景

武王率軍在朝歌城下舉行慶功儀式后不久,便命周公旦編制了《大武》?!秴问洗呵铩ぶ傧募o·古樂篇》載:“武王即位,以六師伐殷。六師未至,以銳兵克之于野,歸乃薦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為作大武?!?/p>

六、其用途和意義

在周代,只有周天子可以奏演《大武》。其作為西周時期宮廷雅樂的代表,被賦予了多重意義。首先,它初步確立了以四為一單元的舞蹈體制,對于先秦廟堂歌舞有典范意義。第二,它被賦予了教育意義,所謂“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第三,它被賦予了政治、音樂制度上的意義。如《大武》的舞隊人數正體現了用樂的等級制度,不能隨意逾越。

七、對其評價

(一)孔子對其評價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敝^《武》,“盡美矣,未盡善也?!雹坳P于孔子認為《大武》“未盡善也”的原因,還存有爭議。有一種普遍的說法,即認為孔子之所以批評《大武》,是由于《大武》以武力征伐取得天下的內容所導致的。但該說法是有失偏頗的。首先,孔子并非排斥一切戰爭。其次,孔子生活在動亂的春秋時期,對各國政治有著切身的感受,他對于黑暗政治深惡痛絕。第三,孔子對于周文化是推崇備至的?!奥曇吧獭?,從音樂的角度來看,孔子指出了《大武》的兩處不足:一是“《武》坐致右憲左”,一是“聲淫及商”。前者是說其舞蹈動作右膝跪地、左膝躬起不符合原有舞法。后者則是說其曲調中夾雜的商音并不是《大武》本身應該有的。這些不符合他的音樂審美心理,這也反映了他的保守傾向??鬃友云洹拔幢M善”,是未能至善和極善之意,如果其本意是對大武的思想內容進行否定,那么就是全面的否定,不是沒有達到最善和極善的層面了。

(二)季札對其評價

季札又稱公子札、季子,春秋時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品德高尚,是有遠見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季札音樂素養高,能評價音樂并通過觀樂來知道國家的政治興衰。

魯襄公二十九年,季札觀看六大樂舞時,結合它們的政治背景作過一番評論:

見舞《象簫》、《南龠》者,曰:“美哉,猶有憾!”見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見舞《韶濩》者,曰:“圣人之弘也,而猶有慚德,圣人之難也!”見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誰能修之!”見舞《韶簫》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雖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

這是中國音樂美學史上最早的音樂評論。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他評價音樂不單從其表演、美感,還與政治相結合,其評價中心不在音聲之美,而在其意蘊之善、“德”的準則。這些標準,使他對新興的各諸侯國民歌有褒有貶,對雅頌舊樂贊不絕口,帶有一定的保守傾向。不過至少,我們可以從中窺見周之盛、《大武》之美。

注釋:

①繆天瑞.音樂百科詞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第637.

②十三經注疏·禮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0:1607.

③修海林.中國古代音樂史料集[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90.

I206.2

A

1005-5312(2016)29-0131-01

猜你喜歡
大武美哉季札
音頻式自媒體品牌課:微課開發新選擇——以北大武志紅的心理學課為例
撤離
海邊,美哉
季札掛劍
美哉黑陶
美哉!后溪
季札掛劍
從《大武》“樂”看戲劇教化人心之能效
果洛州瑪沁縣大武鎮商品豬旋毛蟲感染情況調查報告
季札贈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