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七年詩歌”的敘事性分析及其詩學價值

2016-11-07 00:13趙洪星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敘事性

趙洪星

摘 ? 要:從結構主義敘事學的理論來看,“十七年詩歌”,無論是側重對“事件”進行敘述的敘事詩,還是著重對“存在物”進行描寫的抒情短詩都具有很強的敘事性?!笆吣暝姼琛蓖⒅厣鐣δ艿陌l揮,缺乏個人的意志和思考,但是“敘事”作為詩歌寫作的重要表現方式仍然對詩歌具有重要的價值,從詩歌發展的角度看,敘事詩學價值與意義是不能抹殺的。

關鍵詞:敘事性;“十七年詩歌”;詩學價值

中圖分類號:I207.25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008-02

一、敘事性與故事

結構主義認為敘事有兩個組成部分①:一是故事,二是話語。故事包括“事件”與“實存(存在物)”,話語是內容被傳達所經由的方式。敘事性,“則是指對事件或存在物進行敘述的能力、方法與特性”②。但是,作為以文本話語方式存在的詩歌中的“事件”或“實存”往往不是孤立的,有的文本中“事件”為主,有的則著重“實存”。若詩歌中的“事件”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并伴有必要的“實存”,我們就可以稱此類詩歌為敘事詩,敘事性作為敘事詩的根本屬性便蘊含在其中。然而更多的情況是,詩歌中存在“事件”但卻不足以構成故事,因為結構主義對于故事有這樣的定義:“從敘事文本或者話語的特定排列中抽取出來的,由事件的參與者所引起或經歷的一系列合乎邏輯的,并按照時間先后順序重新構造的一系列被描述的事件”③,這個定義在很大程度上偏重于小說文本。畢竟多數情況下詩歌雖“緣事而發”卻并不以“事”為旨歸,所以其往往構不成故事。

但是,在“十七年詩歌”的語境中,大部分的詩歌雖是抒情短詩,然而這些短詩“都有著人物、場景、事件的框架” ④,因此從程度上來說這些體現對事件或存在物進行敘述的能力與方法的詩歌文本是具有敘事性特征的。

二、“十七年詩歌”的敘事性分析

當詩歌中融入故事的時候它首先指向的是敘事詩。然而,同中國古代的抒情傳統不一致,當代詩歌一開始便銜繼著“40年代‘解放區出現的敘事詩熱潮”⑤。雖然五、六十年代更多的作品是抒情短詩,但是這些短詩“都有著人物、場景、事件的框架”。具有很強的敘事性。

李季在新中國的第一個十年間,寫作了幾百首短詩和六、七部敘事長詩。在他的詩歌中一直帶有很強的敘事特點。

? ? ? ? ? ? ? ? ? ? ?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禮⑥

? ? ? ? ? ? ? ? ?——寫在聽到發現克拉瑪依油田消息的時候

就像我們在向災難進行搏斗的時候,

突然聽到兄弟部隊打了一個大勝仗,

就像童話里六個尋找幸福的弟兄們,

聽說他們的哥哥找到了幸福的鑰匙一樣。

……

我激動得把在玉門關出生的孩子舉過頭頂。

今天夜里,在拖拉機手們住的草屋里,

雜康藏公路上某個小站的司機宿舍里,

將會有多少人放開喉嚨狂歡高歌,

……

這首詩歌中出現了幾個人物:播音員、拖拉機手以及“我”等,也存在一些背景作為實存穿插在是個中間,比如,全詩開頭的四句:通過“就像……就像……”這個句子的表達提供了一個心理背景,事實上也展示了廣闊的社會背景。當“我”聽到發現克拉瑪依油田這個消息的時候,心中想到了部隊的兄弟們正在為明天的美好生活“戰斗”,當然這也是一個社會現實背景。伴隨這些人物也出現了系列事件:“拖拉機手們放開喉嚨狂歡高歌”,“人們騎著馬兒參加維吾爾族姑娘們為他們舉行的慶祝晚會”,“我激動得把在玉門關出生的孩子舉過頭頂”等,雖然這些事件并沒有嚴格按照一定的邏輯或者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這首詩歌卻存在著事件、人物或者背景等構成一個敘事文本所必備的框架。

因此,對這些體現對事件或存在物進行敘述的能力與方法便帶有敘事性的特征。

盡管“十七年”期間,很多作品都是帶有敘事性的抒情短詩或者敘事短詩。但是,似乎中長篇的敘事詩更受作者和批評者重視。

這時期具有代表性長篇敘事詩主要有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菊花石》、《生活之歌》、《楊高傳》;郭小川的《白雪的贊歌》、《一個和八個》;聞捷的《復仇的火焰》以及阮章競的《漳水河》、《金色的海螺》;張志民的《社里的人物》等。這些長篇的敘事詩有著完整的故事,構成了完整的敘事文本。作為敘事詩根本屬性的敘事性便蘊藉在其中。

《王貴與李香香》講述了長工王貴和他的心上人李香香如何打倒地主崔二爺,二人終成眷屬的故事?!栋籽┑馁澑琛芬越夥艖馉帟r期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和解放軍的反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被迫轉移到后方的主任于植如何克服千辛萬苦,堅持理想信念,最終和因前方作戰被俘投入地下工作的丈夫團聚的故事。據洪子誠粗略統計,在五六十年代,“這個時期的長篇敘事詩有近百部”⑦?!笆吣辍痹姼钄⑹聼岢钡某霈F事實上有一條明顯的發展主線,首先是自“五四”新詩誕生之日起,新詩擎著“作詩如作文”、“我手寫我口”的旗幟,運用白描的手法,如實客觀的描寫自然和生活場景,顯示出濃厚的寫實傾向。這一傾向在后來的30年代左聯詩歌中進一步發展,之后,在“解放區詩歌”中被強化為敘事熱潮。

三、“十七年詩歌”的詩學價值

這個時期具有敘事性的詩歌相對于“五四”時期的白話詩以及“解放區詩歌”往往具有更加廣闊的社會圖景和歷史性。有的從歷史的角度,敘述了完整的歷史事件,或者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背景下塑造人物性形象。有的站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描寫人們建設新生活熱火朝天的景象,謳歌人們不畏困難的意志和勇氣?!笆吣辍钡臄⑹略娕c民間“打成一片”,吸收民間的藝術形式并熱情謳歌新生活,這種“寫實性”的詩歌創作,其實更加側重社會價值往往使得詩性大打折扣。但是,無論是敘事還是抒情都是詩歌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書寫方式。無論是哪種方式走向極端都會影響詩歌的發展,如果說十七年的詩歌書寫,因為通俗易懂,表現現實生活,有著宏大的集體愿望與訴求而導致了無難度寫作和詩性的削弱,那么,朦朧詩的寫作則因為意象化的寫作,表現內心情感和追求個人化的表達的方式導致了難度寫作和可讀性的降低?!笆吣暝姼琛钡臄⑹滦詫懽鞯脑妼W價值不容忽視,貼合實際的寫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詩歌以抒情為業的詩學取向。并且,十七年詩歌無論是其價值還是缺陷,都作為一種“基因”潛伏在中國新詩成長的過程中,在“抒情”與“敘事”兩極寫作中不斷調試,這是他重要的詩學價值。

對“十七年詩歌”的評價一直難以擺脫社會政治的影響?!拔母铩币郧昂汀拔母铩币院髮Α笆吣暝姼琛钡脑u價存在兩種截然對立的態度。尤其是90年代以來,對美學風格的充分強調致使對“十七年詩歌”這樣向社會傾斜的詩歌文本受到貶低和否定。這種抽離歷史語境的純粹的美學評價實際上是對歷史簡單化的處理方式。

注釋:

①西摩·查特曼,徐強(譯).故事與話語 小說和電影的敘事結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5-6.

②孫基林.知識分子寫作:最為思想方法的敘事與其修辭形態[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07).

③譚君強.敘事學導論—從經典敘事學到后經典敘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1.

④⑤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58.

⑥李季.難忘的春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140.

⑦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58.

參考文獻:

[1]霍俊明.新詩史敘事場閾中的十七年詩歌[J].當代文壇,2010(06).

[2]聞捷.聞捷全集[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敘事性
論元雜劇曲詞的敘事性
小學語文敘事性作品閱讀教學策略
從歌曲《山寨素描》看孟勇的創作特征
把“中國故事”融入真人秀節目
歌詩的交融、敘事的擴大、思想的張力
歌詩的交融、敘事的擴大、思想的張力
堅守四大立場,突破敘事類文本的解讀瓶頸
視覺化程序設計軟件的應用與發展
戲舞渾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