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交易費用視角的我國網絡銀行發展路徑研究

2016-11-08 06:43陸瀟瑋蔡思達
金融經濟 2016年18期
關鍵詞:格蘭杰儲蓄費用

陸瀟瑋 蔡思達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倉分行,江蘇 蘇州 215000;蘇州信托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0)

?

基于交易費用視角的我國網絡銀行發展路徑研究

陸瀟瑋蔡思達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倉分行,江蘇蘇州215000;蘇州信托有限公司,江蘇蘇州215000)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能有效緩解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問題,大幅降低金融業務的交易費用,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動搖了傳統銀行的生存基礎。從網絡銀行發展的理論入手,可以構建網絡銀行和傳統銀行的交易模型,探尋交易成本在網絡銀行交易達成中的影響,并求解能節約交易費用、增加整體效用的均衡制度。在此基礎上運用格蘭杰檢驗實證研究影響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主要因素,認為網絡銀行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在于降低交易費用和提高客戶的便利性及滿意度,從而有利于整個銀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社會福利帕累托改進。

網絡銀行;交易費用;信息不對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網絡銀行已成為人們辦理銀行業務的主渠道。網絡銀行利用互聯網及相關技術與客戶建立信息聯系,實現銀行及客戶間安全、方便、友好地鏈接,能為客戶提供信貸、查詢、對賬、轉賬、投資理財等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在網絡經濟的推動下,我國網絡銀行業務呈現爆炸式增長,根據艾瑞咨詢《中國網上銀行年度監測報告》,2008-2015年我國網上銀行交易額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0%。網絡銀行的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越來越多的銀行意識到網絡改變了銀行以資產規模、網點數量、地域優勢論英雄的傳統模式。在“互聯網+”時代,銀行競爭基礎不再是占有金融資源的多少,而是取決于占有的數據規模、活性以及用于緩解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費用的能力。我國網絡銀行雖然發展速度快,但與國外相比,仍面臨較大的差距,業務同質化、創新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國內學者對網絡銀行發展研究主要是從商業角度分析其相對于傳統銀行在降低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如王媛(2006)從網點設立成本、經營業務成本、管理維護成本三方面研究了網絡銀行相對于傳統銀行的成本優勢[1];辛向前(2003)認為網絡銀行在降低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2]。然而,這些研究雖說明了網絡銀行發展的直接動機,但沒有揭示網絡銀行發展的深層次原因。此外,網絡銀行雖然有助于提高交易效率,但也需要投入較多的信息技術研發、商業模式重構等“制度介入費用”。楊小凱、張永生(2000)就認為交易的專業化會增加交易次數,從而增加交易費用,而交易效率提高后需要達到一定規模,更多的人卷入分工與交易時才能成為現實分工經濟[3]。因此,本文將以交易費用為視角,構建網絡銀行和傳統銀行的交易達成模型,并求解能緩解銀行交易中信息不對稱、增加整體交易福利的最優均衡制度。最后運用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檢驗影響網絡銀行發展的主要因素,從實證結果中探尋我國網絡銀行發展路徑。

二、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交易模型的構建與比較

(一)網絡銀行的交易達成模型

謝平(2012)建立了互聯網金融信息傳遞模型,揭示了信息在網絡傳播本質上是私人信息變為公享信息的過程[4]。網絡銀行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能將供求雙方的資金期限和數量信息進行匹配。通過構建網絡銀行中儲蓄者和貸款者直接交易的模型,獲得雙方達成交易的集合,可以尋求資源優化配置的路徑。

假設風險偏好中性的貸款者i需要貸款用來啟動一個項目,預期收益率為μi,項目風險為θi,成功時收入為(1+μi)Li/θ。設貸款利率為fi,那么貸款者進行貸款的條件為項目投資收入扣除貸款本息后的期望凈利潤大于0,即(1+μi)Li/θi-(1+fi)Li>0,等價于1+fi<(1+μi)/θi,說明預期收益率越高(μi越大)、項目風險越高(θi越小),貸款者能承受的貸款利率越高。

假設風險偏好中性的儲蓄者j的資金成本為rj,儲蓄者和貸款者之間存在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在網絡銀行中,這里的交易成本筆者暫時只考慮支付清算和信用評估等費用。假設交易成本是貸款金額的cij倍,cij越大,交易成本越高。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儲蓄者j不能準確評估貸款人i項目成功的概率,將其概率低估為(1-λij)θi,λij越大,信息不對稱程度越高。儲蓄者放貸的條件是(1-λij)θi(1+fi)-cij>1+rj,即1+fi>(cij+1+rj)/(1-λij)θi。

那么一對貸款者和儲蓄者之間交易達成的必要條件是貸款者能承受的最高融資成本高于儲蓄者能接受的最低投資收益率,即(1+μi)/θi>(cij+1+rj)/(1-λij)θi,其中只有cij和λij與貸款者和儲蓄者之間的信息傳播有關。交易可能集為{(i,j)|(1+μ1)/θi>(cij+1+rj)/(1-λij)}。上述可能集取決于貸款者和儲蓄者之間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在其他參數不變的情況下,交易成本越小或信息不對稱程度越低,貸款者和儲蓄者之間的交易越容易達成。網絡銀行發展如果能提高信息發散傳播的效率和保真度,有效降低交易費用,就能提高市場運作效率和資金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的金融深化。

(二)傳統銀行的交易達成模型

由于傳統銀行實體中介的存在,使其資金配置和信息處理模式與網絡銀行有很大的不同。D.K.Foley(1970)對新古典微觀經濟學進行了拓展,將“交易”視為“生產”類似的活動[5],筆者借助生產函數的框架來構建傳統銀行的“交易函數”。假設貸款者i的資金需求為Yi,儲蓄者j的儲蓄量為Yj,在網絡銀行下假設貸款者和儲蓄者需求充分自由匹配,那么交易函數可以表達為Yi=f(Yj,δij),其中δij為需求充分自由匹配下,資金供需雙方達成的利率。但在傳統銀行中,該交易活動由銀行這個中間商來完成,中間商從儲蓄者處以價格Pj吸收資金,然后又以價格Pi投放給貸款人,銀行在交易函數的約束下追求利潤最大化,即maxR=PiYi-PjYj,利潤最大化的條件為:dYi/dYj=Pj/Pi。如圖1所示,由于交易過程中存在邊際效率遞減,即交易函數為上凸函數,因此,傳統銀行的最優交易計劃Q*位于等利潤線(SS)與交易曲線相切處,交易過程中耗散的交易費用為Q*-f(Q*),在圖中即為MN的距離。綜上,傳統銀行對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包括融資金額、期限和風險收益的匹配,對資源配置有重要作用,但也產生了很大的交易成本。

圖1 銀行的最優交易計劃

(三)制度介入后的均衡交易費用

根據代理理論,即使交易參與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損人,但只要信息不對稱,就會發生逆向選擇等風險沖突,化解之道在于激勵相容的制度設計。根據上述交易達成模型,網絡銀行的交易可能集取決于貸款者和儲蓄者之間的交易費用高低和信息不對稱程度,因此可以通過設置恰當的制度介入,以緩解信息不對稱,增強銀行消費者信心。而制度設計和運行本身需要成本,因此具有帕累托改進效應的制度設計,要實現制度節約的交易費用與制度本身的成本之間的均衡,使得介入網絡銀行交易契約的制度能真正增加社會整體福利水平。

因此,需要在制度節約的交易費用(Ri)與其所耗散的制度費用(ICi)之間進行權衡,構建規劃模型:

MaxL=Ri-ICi

s.t.Ri=∑ΔTCi,ΔTCi=fi(CFi,CVi),ICi=CFi+CVi

圖2 均衡的邊界制度

三、實證分析

通過構建和比較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的交易模型,可以發現:網絡銀行的交易達成與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程度密切相關,并且存在這樣的制度,使得所節約的交易費用大于制度本身消耗的成本?;谏鲜瞿P?,筆者采用格蘭杰檢驗等方法,實證分析交易費用等因素對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具體影響。

(一)變量選取與數據說明

本文以網絡銀行交易額來度量我國網絡銀行發展規模;以賬戶年費、開戶費、工本費等費用合計數除以網絡銀行客戶規模,作為網絡銀行平均交易費用的代理變量;用19家銀監會直接監管的全國性大中型銀行網絡產品等投放的廣告費來衡量網絡營銷強度。同時,筆者將對網絡銀行發展可能產生影響的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第三方支付交易額等納入模型檢驗。

本文計量實證研究采用年度時間序列數據,考慮到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環境及數據的可獲得性等因素,選擇的樣本區間為2009—2014年,樣本數據來源于《中國網上銀行年度監測報告》、《中國電子銀行調查報告》、《中國統計年鑒》等,采用的計量軟件為EViews6.0。

(二)ADF平穩性檢驗

由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要求所有的時間序列變量必須是平穩的,因此首先要對上述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法進行檢驗,并對變量進行了對數處理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性。結果顯示,網絡銀行交易額、交易費用、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和網絡營銷強度具有平穩性,而第三方支付交易額未能通過平穩性檢驗。

表1 ADF檢驗結果

注:*表示ADF檢驗值小于1%顯著性水平下的MacKinnon臨界值,拒絕原假設,認為時間序列是平穩的。

(三)格蘭杰因果分析

接著,我們分別分析通過平穩性檢驗的交易費用、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網絡營銷強度與網絡銀行交易額之間是否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

由此可見,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我國網絡銀行交易額的提高有利于降低交易費用,而交易費用的降低反過來也會促進網絡銀行交易規模的擴大與服務效率的提高,即網絡銀行發展與交易費用降低互為格蘭杰因果關系,驗證了模型分析的結果;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促進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格蘭杰原因,但反之不成立;而網絡營銷強度與網絡銀行交易額之間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

四、我國網絡銀行發展路徑選擇

基于以上模型分析與實證檢驗結果,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可行路徑包括:

(一)通過降低網絡交易費用推動銀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網絡銀行各類手續費的降低有利于網銀客戶的增加,而與傳統行業邊際生產力遞減不同,網絡服務的固定成本和不斷降低的邊際成本相結合,使網銀平均成本隨客戶增加而降低。當一種新的網絡銀行服務產品及技術導致更高的“服務分享”水平時,各銀行機構的平均成本下降的速度更快,而這種下降又會刺激各種服務供給的增加和結構的優化。因此,隨著傳統銀行向網絡銀行的轉型發展,為進一步降低交易費用提供了技術可行性,從而有利于推動銀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交易達成流量,拓寬客戶基礎,提高整體效用。

(二)完善網絡銀行與電子商務平臺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合作機制。網絡銀行業務的拓展、服務模式的轉變離不開電子商務交易需求的推動,上述實證結果也驗證了電子商務交易規模是促進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原因之一。同時,雖然第三方支付交易額數據未能通過平穩性檢驗,但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存在著競爭與合作。目前,已有部分銀行和電商平臺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展了成功的合作,如建行和阿里巴巴合作開展電商網貸,主要解決小微企業貸款問題;招商銀行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拓展信用卡網上交易場景等。在互聯網金融時代,銀行應進一步完善與電商和互聯網支付機構的合作機制,降低交易各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節約交易費用,努力開創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三)通過良好的用戶體驗提高客戶滿意度,而不是盲目增大營銷廣告支出提高客戶期望值。實證結果顯示,網絡營銷對網絡銀行發展并無格蘭杰因果關系,筆者認為盲目廣告營銷會提高客戶期望值而忽視客戶實際體驗??蛻魸M意度是客戶期望值與客戶體驗的匹配程度,互聯網企業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客戶體驗恰恰是許多銀行的短板。網絡銀行要轉變傳統的“以產品為中心”的營銷理念,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積極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設計出能夠滿足客戶潛在需求、提高客戶獲得服務便利性、超出客戶預期的應用來提升客戶體驗,從而提高客戶滿意度,促進網絡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1]王媛.網絡銀行與傳統商業銀行比較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06.

[2]辛向前.網絡經濟的交易費用和信息不對稱[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4):97-102.

[3]楊小凱,張永生.新興古典經濟學和超邊際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4]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5]D.K.Folcy,Economic equilibrium with costly marketing[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1970(2).

猜你喜歡
格蘭杰儲蓄費用
愛心儲蓄
儲蓄方法面面觀
關于發票顯示額外費用的分歧
監理費用支付與項目管理
試論民國時期外國在華有獎儲蓄會
格蘭杰因果關系在神經科學領域的發展及缺陷
醫療費用 一匹脫韁的馬
醫療費用增長趕超GDP之憂
榜單
格蘭杰因果關系在復雜網絡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