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樂教學略見

2016-11-09 23:41羅平冠
戲劇之家 2016年20期
關鍵詞:演唱聲樂教學流動

【摘 要】在聲樂教學中強調歌唱的流動性尤為重要,是獲得美妙動聽歌聲的重要途徑。本文闡述了呼吸的流動、情緒的流動、聲音的流動、音樂的流動等特點,期望每位歌者都能重視歌唱的流動性,早日獲得流動的好聲音。

【關鍵詞】聲樂教學;流動;演唱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192-02

“流動”本意是指經常變動,不固定,流利通暢之意。歌唱的流動則是指的一種正確的歌唱狀態,一種歌唱的基本特征。在聲樂教學中老師經常會用到“流動”、“流暢”等詞匯,就是要求學生流利通暢地歌唱,避免聲音僵硬直白,毫無音樂表現力。如何才能做到歌唱的“流動”呢?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一、呼吸的流動

在聲樂教學中,要想獲得流動的、有表現力的歌聲,強調呼吸的流動至關重要。眾所周知,在演唱時呼吸很重要,正確科學的呼吸方式是獲得美妙歌聲的前提。演唱時怎樣才能掌握良好的呼吸呢?任何一種良好的、科學的呼吸方式都是不能違背人類的生理規律的,否則一定是有問題的,是不可取的??梢泽w會一下:全身心放松平躺在床上時呼吸的運動,在吸氣時腰腹一定是膨脹的,呼氣時腰腹一定是收縮的。這就是我們歌唱時呼吸需要的運動狀態,只不過在歌唱時應比這個幅度大而已。

有了正確的呼吸運動做前提,歌唱時呼吸才可能流動起來,才可能獲得好的歌聲。所謂呼吸的流動,就是在演唱時要求把每個字、每個音都要連貫起來,唱在聲音的支點和氣息的支點上。就好像有一根無形的管道把各個共鳴腔體有機地、巧妙地結合起來,把聲音和氣息緊密地配合起來,能有意識地控制聲音共鳴的大小和控制聲音支持點的位置。

在教學中聲音的共鳴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有的老師直接說:唱歌就是唱共鳴。以最小的力氣唱出最大的共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呼吸流動起來才可能獲得充分松弛的共鳴,這樣不僅能夠擴大音量,而且具有美化聲音之效。在演唱時聲音音色的好壞,特別是音色的變化,幾乎都是由共鳴決定的。假如光靠聲帶這個震源體發出的聲音來演唱,非但不動聽,而且聲音不豐富,更不能形成有表現力的歌聲。長此以往將會損害聲帶健康。只有通過長期訓練氣息控制,運用流動的呼吸,把共鳴腔體打開,使之獲得正確的共鳴,從而形成美妙的、有控制的歌唱聲音。

演唱時流動的呼吸一定是深而放松的,吸氣的時候共鳴腔體會很自然地隨之打開而形成共鳴的通道。在演唱過程中,所有的共鳴腔體都應相互配合協調,形成一個歌唱整體。在演唱時要做到真正的呼吸流動,演唱者的下巴和嘴唇始終要保持松弛狀態,喉部肌肉切忌過于用力,身體要自然放松,所謂氣出丹田,全身參與歌唱,呼吸才會流動,歌聲才會流動。

二、情緒的流動

在聲樂教學中,要想獲得流動、暢通的歌聲,情緒的流動是必須的,也是至關重要的。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歌唱中的情緒應是積極興奮、舒展愉悅的,是歌唱控制的內在動力。在教學中,如若學生在課堂上情緒不佳,教師應主動詢問其原因,并加以疏導,使其回到歌唱所必需的情緒上來。如果學生暫時調整不過來,教師應縮短其演唱時間,或者調整上課時間。因為在演唱時假如沒有精、氣、神,是沒有辦法很好地歌唱的,這樣的上課效果只能是糟糕的。

呼吸強弱快慢的彈性變化始于情緒的變化,在聲樂教學中我們經常強調情緒的流動是推動呼吸變化的內在動力。如果在歌唱時沒有精神動力,不動情、不煽情,呼吸的狀態必然是僵硬的,不流動的,這樣的狀態發出的聲音也必將是發直的、呆板蒼白的、缺乏表現力的、不走心的。所謂“聲隨情動、聲隨氣動”,歌唱時,如果情緒流動了,聲音也就會流動起來,如果情緒流動了,而呼吸不能隨之自如變化,歌唱的聲音也不可能流動自如,將會大大削弱歌唱的流動性和音樂的表現力。

以情緒為契機調節呼吸的流動變化是歌唱控制的更高級階段。在聲樂教學中強調情緒的流動能促進學生對歌唱技術的掌握和運用,還能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發聲習慣,解決學生的發聲問題。比如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用發自肺腑笑的狀態讓學生感受跳音和花腔的發聲技巧,讓學生體會橫膈膜的工作狀態。用喜悅和愉快的情緒狀態貫穿于整個歌唱始終,讓學生體會歌唱的整體性和愉悅性。用深沉的嘆氣方式來體會氣息下沉,胸部打開等等。情緒流動在歌唱中有著不容小覷的技術效應。

三、聲音的流動

在聲樂教學中,我們經常對有些學生說要去感受音樂,因為只有音樂感覺對了,聲音才不會發直蒼白,聲音才會流動起來,音樂才會有表現力。實踐證明,樂感好的學生更容易獲得流動的歌聲,更容易獲得演唱上的成功,教這樣的學生更容易出教學成果。

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覺和樹立聲音的流動意識。學生良好的音樂感覺有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先天的音樂感覺固然重要,后天的努力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中應加強學生音樂基本樂科的學習,視唱練耳學習成績優良了,才能在練唱和演唱各類聲樂作品時對音準節奏有準確的把控。樂理成績優秀了,將有益于加強學生對演唱該作品的調式、和聲、速度、感情符號有進一步認識,有助于更好地駕馭作品的風格。學生還應多去音樂廳欣賞各類高水平的音樂會和上網查看優秀的音頻、視頻資料,這樣將有助于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和培養音樂的感悟能力。

教學一開始,老師就應該給學生灌輸聲音流動的概念和意識。只要學生開口唱,就需時刻提醒他要讓聲音流動起來,可以用范唱的方式讓學生辨別怎樣的聲音才是流動的。多聽國內外著名歌唱家的演唱對培養學生聲音流動性有益,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歌唱欲望,更容易獲得流動的好聲音。學生必須每天保證時間練唱,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合理安排好時間,保持經常性練習,喉部發聲小肌肉群才能得到更好的鍛煉,聲帶的機能才會越來越強大,聲音才會受自己控制,流動的聲音才有可能獲得。經常練習的學生能在較短的開聲過程中很快地找到較好的聲音狀態,聲帶和氣息很快地受自己控制而獲得好的聲音。

聲音的流動并不是聲音抖和顫,這點一定要區分開來。流動的聲音是一種自然的、動聽的、舒適的聲波,能夠傳得很遠,具有穿透性。抖和顫的聲音則是給人一種緊張、哆嗦、不穩定的感覺,一般是由于喉嚨緊張,氣息不穩定所至。

四、音樂的流動

在聲樂教學中經常提到的音樂要流動,其實就是音樂線條的流動。在演唱時一定要注重音樂的線條和語言的結合,加強音樂的處理、音色的變化。音樂線條是一部作品中的基礎,貫穿于整個作品的始終。在作曲家創作意圖的基礎上,把音樂線條唱美了、唱感人了至關重要,能讓聽者回味無窮,更易于傳唱。

作曲家總是在音樂線條設計上花最多的時間,用他全部的人生閱歷與情感經歷、所有的技術創作手段,精心推敲、選擇、設計,精益求精,力求創造出最能深入人心、膾炙人口的好旋律來。我們在演唱時一定要力求把握好作曲家的創作線條,從而進行二度創作,駕馭好、表現好音樂作品所要表達的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要敏銳地感知到每個樂句的音樂線條,并在演唱時淋漓盡致、細膩地表現出來。切勿在演唱時使自己的思想處于一片空白、模糊混沌之中,毫無感覺而無所適從。這樣的演唱定是糟糕的,毫無流動感的,必須盡量避免這樣的演唱。

我們必須了解作曲家在創作該聲樂作品時,他所要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情緒?刻畫什么樣的人物性格?塑造什么樣的人物形象?這些不但在演唱該作品前就要做到心中有數,而且在演唱音樂線條的過程中必須通過聲樂技術具體表現出來。音色的調整、音量的強弱、語言的感覺等等,這對于一個好的演唱者來說是必須具備的演唱素質和音樂素養。

在聲樂教學中,必須時刻向學生灌輸流動歌唱的思想。呼吸流動了,歌聲才會流動;情緒流動了,音樂才會流動。歌唱中不管哪種流動都是一種意識,是必不可少,相輔相成的,最終都是為了獲得美妙的、打動人心的歌聲。

作者簡介:

羅平冠(1976-),江西吉安,江漢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聲樂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演唱聲樂教學流動
流動的光
傳統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闡釋
論流行歌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為什么海水會流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