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制度下完善高校會計核算體系探析

2016-11-10 00:26吳衛
商業會計 2016年18期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高等學校探析

吳衛

摘要:會計核算工作是高校財務會計工作最基本的環節,也是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從2014 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對高校的日常會計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執行新會計制度中,在會計核算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從會計核算實務視角,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通過規范高校會計核算體系兩大基石——會計科目和項目的設置,進一步完善高校會計核算體系,提升會計信息質量。

關鍵詞:高等學校 新會計制度 會計核算體系 探析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18-0093-03

新《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財會[2013]30 號)(以下簡稱新制度)結合了2012年財政部新修訂發布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財政部令第68號)、《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財政部令第72號)、《高等學校財務制度》(財教[2012]488號)等相關規章和高校的實際情況,新增了與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類、部門預算、國有資產管理等財政改革相關的會計核算內容,在兼顧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績效評價信息需求的同時適當引入了權責發生制原則,對報表體系進行了完善,對原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新制度的出臺,對高校的日常會計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制度自2014 年1 月1 日起實行,至今已兩年多了?!缎屡f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有關銜接問題》(財會[2014]3號)確保了大多數高校順利完成了新舊制度平穩過渡工作,但在執行新會計制度過程中,會計核算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

一、新制度執行中會計核算方面存在的問題

目前,各級領導和公眾對學校辦學經費的來源、分配、使用情況,以及各種經費分部門、分項目、分類別、分層次、分期間的會計信息更加關注。高校會計核算應當為各類信息使用者提供能夠反映學校經濟活動情況,具有可理解性、可靠性、有用性、全面性、及時性、一致性和可比較性的會計信息,便于使用者進行判斷和決策。但是由于會計核算體系設置不完善,提供的信息質量并不高。

(一)科目冗長,不利于財務分析

新制度要求高校會計科目需按照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等會計要素,分別設置總賬科目和明細科目;對于支出要素,不僅要按照“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財政補助支出”“非財政專項資金支出”和“其他資金支出”等層級進行明細核算,還要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支出功能分類”相關科目和“支出經濟分類”的款級科目進行明細核算。由于新高校會計制度對會計科目的設置兼顧了預算與核算的雙重性,因而形成了多層次的交叉設置,設置比較繁復。再加上學校財務管理的需要,為開展財務分析工作,會進一步細化款級科目,具體見表1。

如表1所示,一級科目是總賬科目,二至四級科目是按資金來源設置,后三級科目是按經濟內容分類設置的。會計核算科目層級增加,導致編碼過長和繁瑣,不便于掌握和使用,很難確保在憑證錄入時選擇科目不出錯,也不利于財務分析,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有的高校除總賬科目按新制度要求使用統一規定的會計科目編號外,其他明細科目設置沒有規律性,既不便于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更不利于賬目查詢。

(二)資金來源設置簡單,會計核算混亂

許多高校為了減少科目設置層級較多的問題,啟用了資金來源管理,但為了給學校操作留一些尋租的空間,在資金來源設置上簡單隨意,有的只設置了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兩個來源。國庫集中支付系統中的項目與財務信息系統中的項目不能完全對應,造成資金支付時隨意性大,再加上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與會計核算系統不能實時對接,也無法自動對賬,會計核算就沒法與國庫集中支付系統做到一一對應,造成學校的實際收支情況與國庫支付系統中的收支情況不一致。

另一方面,按照規定,財政性資金安排的基本支出年末結余會被全部收回,項目支出結轉不超過兩年,學校為避免資金被收回,串用挪用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會計核算混亂,加大了國庫資金串用風險。

(三)項目代碼設置不科學,不利于分類統計

高校項目設置不像會計科目設置有統一的規范,而是各自為政,比較混亂。有的高校項目代碼設置簡單隨意,沒有規律性,內容寬泛不科學,僅簡單地按教學、科研、教輔、行政、后勤服務等進行項目分類后,加上部門代碼和序列號就形成了本校的項目代碼;課題項目代碼不是簡單的用上級部門批復的課題號作為課題代碼,就是簡單用立項年份加上序列號形成。從這些簡單的設置,無法獲得項目性質、資金來源、資金用途等信息,導致匯總統計困難,無法滿足財務管理的需要。

有的學校為了設項目而設項目,生搬硬套其他學校的項目代碼設置,條理性不強,將項目代碼設置得異常復雜,與本校的實際情況不吻合,又因財務管理水平跟不上,使得項目設置形同虛設,造成會計核算更加混亂。

二、完善高校會計核算體系的對策

會計科目和項目是高校會計核算體系的兩個大基石,為會計核算精細化、科學化提供條件。我們要借助財務軟件強大的信息化技術手段,通過規范科目、部門、項目、資金來源等設置,采取科目、項目等多維度組織會計核算,不斷完善高校會計核算體系。

(一)規范會計科目設置

新制度要求支出科目不但按照經濟科目明細核算,還需按照項目屬性、資金來源、功能分類等進行明細核算,如直接在支出科目下設置以上層級明細科目,那么支出科目將異常繁瑣。因此我們必須利用會計軟件簡化科目設置,將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財政支出和非財政支出等信息的反映,通過資金來源管理來實現,不在科目中設置。通過這種思路,減少科目設置的級別,那么表1中所示的二至四級科目可以不設置,將七級科目層級簡化成四級層級科目,見表2。

現在各大高校使用的財務系統都支持上級主管部門頒布的標準科目并內嵌在財務系統中,一級科目不可修改,下級明細科目可根據需要進行拓展。但高校在設置支出經濟分類科目時,要按照規定,兼顧對外報告信息、對內加強管理,以及成本核算的需要,在財政部每年制定的《政府收支分類科目》基礎上,結合本校具體業務特點和財務管理需要,自行設置。但在設置會計明細科目編碼時一定要遵循規律性,才便于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才方便使用通配符“%”、占位符“_”等進行匯總統計查詢,生成所需的報表等,實現會計信息化管理,見表3。

(二)強化資金來源設置

1.資金來源設置的基本要求。資金來源設置的基本原則是在會計核算中,為達到既按新制度有關規定提供必要的會計信息,又減少不必要的會計科目的數量和層級的目的,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通過設置資金來源,獲得預算類別(基本支出/項目支出/其他)、資金性質(財政補助/非財政補助專項/其他性質資金)、支付方式(直接支付/授權支付/其他)等信息,還可以進行政府功能分類科目、關聯對應科目與排斥科目、優先級別、控制方式、預算總指標等設置。這里的來源設置是在會計信息系統中進行的設置,屬于控制信息設置,按照優先級別與項目大類自動匹配,無需繁瑣地與項目一一對應,大類內的項目可繼承大類來源,也可以選擇其他來源。對項目定義其資金來源,主要用于管理財務項目與某些國庫項目的對應、財務項目和其他專項的對應,以及有多種來源的項目的對應。

2.資金來源設置的編碼規則。資金來源設置包括資金來源代碼和資金來源名稱的設置,資金來源代碼由一定位數的數字組成,資金來源名稱最好用國庫系統中的項目名稱以及其他專項的名稱,以方便對賬。

資金來源代碼一般由功能科目(類款項)+具體資金來源+年份+順序號組成。功能科目(類款項)是用《政府收支分類科目》中的“支出功能分類”相關科目,如2050205表示高等教育、2050305表示高等職業教育。具體資金來源代碼可分別表示為中央經費Z、省級經費S、地方經費D、學校自有資金X等。年份是對應項目的立項時間。資金來源如為基本支出,順序號可用JB0001代表工資福利支出,JB0002代表日常公用經費,JB0003代表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資金來源如為專項,順序號可用下達專項的文件的漢語首拼字母加上文件號表示。如蘇財教(2014)003,年份可用14表示,順序號就可以設為SCJ003。這樣不僅方便財務信息系統中的項目與專項進行一一對應,還方便查詢專項資金的收支情況。

(三)完善項目代碼體系設置

1.項目代碼設置基本要求。項目和部門兩個維度是高校項目代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在設置項目代碼時需兼顧財政要求、預決算管理、決策信息提供等工作需求,還要結合本校財務管理的具體情況,建立一套適合本校的、具有一定可擴展性的項目管理體系。要規范項目代碼的編碼規則,對項目編碼的位數、含義、使用權限等進行規定,形成項目編碼集,做好項目編碼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工作。

2.項目代碼設置規則。高校中的項目通過分級分類的編碼實現對經費來源、性質、管理特殊要求的屬性定義,項目代碼的設置包括項目代碼和項目名稱,是項目的最直觀反映。項目代碼由一定位數的數字組成,項目名稱則根據項目批復文件、合同以及管理等資料設置完成。

目前財務系統中的項目屬性最多四項,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項目屬性加切面管理的方式,將項目大類屬性與部門屬性融合在一起,以顯示信息進行設置,直觀地反映項目類型、資金來源、資金用途、支出預算、項目所屬部門、編號、立項時間等信息,達到財務管理的目的。如表4所示,項目編碼用14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其中,第一位數字代表項目類型,為屬性一;第2、3、4位數字反映經費來源,為屬性二;第5、6、7、8位數字代表部門性質和部門代碼,為屬性三;第9—14位數字代表具體的項目,為屬性四。

(1)項目類型。高校會計科目分五大類,即資產類、負債類、凈資產類、收入類、支出類,項目類型就按此分類設置為資產類項目1、負債類項目2、凈資產類項目3、收入類項目4、支出類項目5。

(2)經費來源。經費來源設置屬于顯示信息設置,可以利用切面進行管理。第2 位預算類別代碼分別為:基本經費1,項目經費2,其他3;第3位資金性質代碼分別為:財政補助1,非財政補助專項2,其他性質資金3;第4位來源渠道代碼分別為:學校自有資金1,省財政下達的專項資金2,中央下達的專項資金3,主管部門下達的專項資金4,橫向資金5,除上述資金來源以外的其他資金9,如果數字不夠用,可用英文字母代替。

(3)部門代碼。部門代碼是為了反映高校內部的機構設置,便于進行各部門成本核算管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各部門經費的使用情況。高校設置的部門代碼應至少包含部門性質和部門代碼。用第5、6位上的代碼表示部門性質,反映部門的分類信息,如教學01、科研02、教輔03、行政04、后勤服務05等;第8、9位上的代碼則為具體部門代碼,如可以用第7、8位上的代碼01表示機械工程學院、11表示辦公室等。

(4)項目號。屬性四項目號由高校財務部門根據會計核算需要,設置的具體的核算項目的代碼,也可以利用切面進行管理。第9、10位表示項目立項的年份。第11、12位表示項目分類,對于除課題外的項目可用11代表教學包干經費、12代表行政包干經費、21代表優勢學科經費等。如是課題項目,項目分類是指課題具體的類別,如可用ZK代表縱向項目、HK代表橫向項目、CX代表創新項目、JS 代表競賽項目、KC代表課程建設項目、ZY代表專業建設項目等。第12、13、14位順序號是具體項目的序列號,可用辦公費001、差旅費002、招待費003、教學運行費004、實驗室運行費005、教學設備維修費006等表示。

會計科目、項目代碼、資金來源代碼等編碼規則與會計信息系統結合使用,并嵌入到會計信息系統中,通過多維度會計核算反映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財政支出和非財政支出等信息,不僅便于會計人員掌握和使用、減少工作量和差錯率,提高會計工作效率,還可以通過組合條件、模糊查詢法、指定范圍等多種方式,即通過會計科目、項目、部門、資金來源的不同組合,可以確定經濟活動的資金來源、項目類別、分配使用以及專項資金管理等情況,滿足各類信息需求。

借高校新會計制度實施之際,各大財務軟件在原有財務管理系統基礎上,結合預算管理、國庫集中支付以及成本核算等新的財務管理的需要,紛紛進行了系統升級,新版財務軟件功能十分強大。我們可以根據本校的財務管理方式、會計基礎工作、核算習慣等,通過軟件信息系統不斷完善會計核算體系,真正實現預算核算一體化,方便進行成本核算,為會計核算精細化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務司.關于印發《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會計核算手冊(試行)》的通知[S].教財司函[2014]259號.

[2]財政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的通知[S].財會[2013]30號.

[3]陳東.新會計制度下高校多維核算體系的構建探討[J].商業會計,2014,(14).

[4]吳樂.新高校會計制度下高校會計科目簡化設置策略——基于神州浩天高校財務軟件[J].會計之友,2014,(31).

猜你喜歡
新會計制度高等學校探析
探析跟蹤審計在工程造價審計中的應用
一道選擇壓軸題的多種解法的探析
探析一道新編填空題的多種解法
新制度視角下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及對策初探
淺談高校廉潔教育的對策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高等學校教學及科研設備政府采購操作實務
淺談高校宿舍管理與宿舍文化建設
探析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試論述新會計制度對企業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